理查德·魯梅爾特
杰克·韋爾奇被視為歷史上最成功的經(jīng)理人之一。他通過著書立說、發(fā)表演講以及接受大量采訪等途徑,闡述自己關于領導力、戰(zhàn)略以及管理方面的觀點。
韋爾奇認為進行正式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是浪費時間,但他還說過一句相反的話:“實現(xiàn)戰(zhàn)略的第一步就是找出自身的特質(zhì),以獲得具有可持續(xù)性的競爭優(yōu)勢?!?/p>
“新思想”運動縱覽
不錯,韋爾奇認為要制定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但他還說過相反的話:“如果你沒有競爭優(yōu)勢,就不要參與競爭。”韋爾奇不讓員工在家用電器、煤炭或半導體行業(yè)制定具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他完全放棄了這些業(yè)務,而是讓通用電氣集中力量拓展他認為可能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業(yè)務。他也不要求被裁掉的那些部門的人同意自己的決定。因此,如果你想像杰克·韋爾奇那樣實行管理,請注意他做了什么,而不是那些為他寫書的人說他做了什么。
韋爾奇的名言“追求似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被勵志類書籍奉為金科玉律、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數(shù)以百計的勵志演說家、勵志類書籍都會提到它。
普倫蒂斯·馬爾福德在寫作勵志類書籍之前曾經(jīng)是一位喜劇演員和加利福尼亞的淘金者。他于1889年出版的著作《思想即物質(zhì)》是新思想運動的開山之作,其主題如下:
當我們?yōu)槿魏我豁棙I(yè)務、任何一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動、任何一個企業(yè)制訂規(guī)劃時,我們的思想這種無法看到的元素就會變得真實,雖然依然無法用肉眼看到,但它就像鋼鐵制作的機器或者木制品一樣真實。
這種規(guī)劃或者思想一旦被確定下來,就會自動吸引更多的不可見元素,形成自我實現(xiàn)的力量,思想也就轉變?yōu)榫唧w的或可見的物質(zhì)。當我們擔憂不幸的時候,或者生活在對疾病的恐懼中,或者預料到將會遭到厄運,我們也會形成一種不可見的思想,而根據(jù)吸引力法則,這種思想會招致毀滅性的力量,并給你帶來傷害。
新思想運動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到達了巔峰,到20世紀30年代,這個運動已經(jīng)嚴重偏離了早期秉持的原則,涌現(xiàn)出了大批的勵志類書籍和演說家,鼓勵人們進行積極的思考。其中有一些書至今仍然很受歡迎,包括拿破侖·希爾于1937年出版的《思考致富》、諾曼·文森特·皮爾于1952年出版的《積極思考的力量》、克萊門特·斯通于1960年出版的《積極心態(tài)帶來成功》、凱瑟琳·龐德于1962年出版的《財富動力法則:給你帶來財富的力量》、安東尼·羅賓斯于1991年出版的《喚醒心中的巨人》、迪帕克· 喬普拉于1995年出版的《成功的七大精神法則》等。在這個領域,最近涌現(xiàn)出的一位重要作家朗達·拜恩是華萊士·沃特爾斯的崇拜者。
拜恩在2007年出版的《秘密》一書極其暢銷,已經(jīng)被拍成電影,連美國著名脫口秀女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都親自向觀眾推薦此書。拜恩所指的“秘密”與前面提到的普倫蒂斯·馬爾福德提倡的本體原則是相同的,即你所得到的就是你所思考的。盡管這些觀點與一個世紀之前的書籍所傳達的思想基本上一模一樣,但今天,這些觀點卻被稱為“新時代”觀點。
近來,新思想運動通過一些講述領導藝術和愿景的著作,悄然蔓延到了戰(zhàn)略思維領域。這個領域的很多著作都針對管理和組織問題上的官僚主義觀點和合理行為觀點提出了反駁。但是,這類著作的演變趨勢卻讓人想起馬爾福德于1889年出版的《思想即物質(zhì)》的觀點。導致這種錯位的原因就是,組織內(nèi)部個人思維與共同愿景之間具有相似性。
小心共同愿景錯位
為了了解這種錯位,請考慮一下彼得·圣吉于1990年出版的《第五項修煉》。圣吉的一個最有影響力的觀點就是強調(diào)“共同愿景”的重要意義。比如,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沒有共同的愿景,很難想象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福特公司以及蘋果公司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最重要的是,這些個人的愿景得到公司上下各級人員的真心認同,從而將數(shù)千人的精力集中了起來,在高度多樣化的人群中構建了共同的身份認知?!?/p>
對于很多人而言,這個觀點都很有說服力,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不正確的。福特公司和蘋果公司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它們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出色的競爭力,而這種言論將其成功歸因于公司上下各層一致?lián)碜o的愿景,則是對歷史的徹底扭曲。個人計算機不是由蘋果公司發(fā)明的,這項技術是自由流通的,而且數(shù)以百計的企業(yè)家都力求為所有人制造出合適的計算機。蘋果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因于斯蒂芬·沃茲尼亞克。
他在設計蘋果二代電腦時棄用代價高昂的控制器,而是采用了摩托羅拉系列微處理器,這樣一來,利用中央處理器的輸出信息就可以播放視頻并驅動光盤和軟盤。另外,可視計算技術的誕生也為蘋果電腦提供了機遇,因為這項技術也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購買蘋果二代計算機的理由。
無獨有偶,福特公司“平民汽車”的愿景幾乎沒有任何特色可言,每天只掙5美元的裝配線工人也未必認同這個愿景。底特律是1907年的“硅谷”,當時有多達數(shù)千名工程師和工人從事汽車制造與銷售。福特公司的特殊才能體現(xiàn)在材料、工業(yè)工程以及銷售領域。有趣的是,彼得·圣吉鼓勵領導者實現(xiàn)“自我精進”,而這是一個內(nèi)在的精神歷程。在這方面,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他引用了福特的一個神秘信念,即“在我看來,最小的、最不可分割的本體是智能,它就在那兒等待著,如果我們能夠向它們伸出手并把它們召喚來,它們就會被人類的精神利用”。
福特確實是個神秘主義者,相信輪回之說,而且將其很多成功歸因于拜讀了新思想派作家拉爾夫·沃爾多·特賴因的著作《與無限同在》。這本書包括一些經(jīng)典建議,指導人們避免消極思維,并在思維中對所想要的事物形成清晰的認知。當然,圣吉對福特哲學思考的尊重還沒有到鼓勵讀者也去研究福特反猶思想的地步。
新思想派作家強調(diào)積極思想的巨大作用,并建議人們永遠不要讓消極思想進入頭腦。與此類似,共同愿景派強調(diào)犧牲精神的作用,即員工要拋卻個人考量,要從大局出發(fā),要有犧牲精神,要毫不動搖地篤信公司愿景的正確性。共同愿景派的代表作家馬克·利普頓在其代表作《愿景引領增長》中指出:
在這一過程中,另一個令人困惑的因素就是必須要求參與制定增長愿景的人暫時停止懷疑。畢竟,在過去那么多年里,執(zhí)行官們通過接受教育和個人經(jīng)歷,一直在培養(yǎng)求真務實的理念。但是,暫時停止懷疑是有必要的,因為這樣可以讓執(zhí)行官重新思考他們設想的內(nèi)容是否可以變?yōu)楝F(xiàn)實。盡管這個愿景可能不具有可行性,但它是執(zhí)行官領導權力的體現(xiàn)。不僅要相信這個愿景,還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xiàn)愿景。
圣吉在其最新力作《第五項修煉:心靈篇》中,引用了斯瑞庫馬·拉奧的一番話。他被引用的話如下:如果你的意識傾向形成并維持得足夠長久,它就會變成事實……你對于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會有極其清晰的想法……這種精進的過程,即多次思考意圖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宣傳意圖過程。
企業(yè)主管應具備批判性思維
“新思想”有一個令人驚訝的特點,即它似乎總是以讓人覺得很新穎的面目出現(xiàn)。而且無論同樣的觀點被重復了多少遍,總是會讓很多人感覺新穎并點頭贊同。這種千篇一律的重復正是抓住了人類的一種深層次心理,即認為追求專一化的愿望會帶來誘人的回報。
我不知道冥想和其他心靈歷練能否讓人們的心靈變得完美。但有一點我確實知道,即人類的頭腦里不會迸發(fā)出一些足以改變現(xiàn)實世界的光線,而且僅僅一心想著要成功也不會自動成功。不然,你就落入了精神障礙的窠臼。
因此,我不建議將新思想派的觀點作為管理的手段或戰(zhàn)略。一切分析的開端都是先考慮一切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包括不利的事件。我不介意乘坐只想著平穩(wěn)飛行而從不設想飛機失靈的人設計的飛機,但是,一個人僅僅通過思維的力量就可以將愿景和愿望強加給整個世界的信條卻吸引了很多人。如果接受了這個信條,我們就無法進行批判性思維和制定好戰(zhàn)略。
(本文摘自中信出版社出版的《 好戰(zhàn)略,壞戰(zhàn)略》一書)
鏈接·財富箴言
管理者在組織處于危機中時,必須迅速行動,辨明危機根源,遏制它,最終以最小的代價解決危機。
——《危機管理》作者
理查德·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