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性課程,在初中階段,信息技術的中心任務在于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我們在初中常常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來完成一系列的教學任務,所以,一堂課的關鍵在于任務的設計。
我一直扎根在農村中學,多年從事信息技術教學的經驗告訴我,一堂課的任務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設計:
一、貼近學生生活,設計任務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富有直觀性和形象化,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實現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講解Excel中的行列單元格的概念時,設計一個游戲任務,展示一個有數據的Excel表格,和學生的座位對應起來,我點到哪個單元格的數據,對應座位號的學生就站起來報出自己在表格中的單元格地址,這樣用游戲的方式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模式,讓課堂生動有趣,把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生動化、生活化。
在Flash的逐幀動畫中,課程的講述時間正好在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佳節(jié)之時,我設計一個動畫“吃月餅”。學生非常感興趣,在課堂上都爭著要吃月餅,從網上下載的月餅圖片在用橡皮擦時要先用ctrl+b將圖片打散,我將其比喻成同學們吃月餅時要先洗手,用生活中的術語來講解計算機的操作,學生易懂易記。在初二年級這一章內容結束時,學生制作出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動畫作品。
因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具有綜合處理圖形、圖像、動畫、視頻以及聲音、文字和語言、符號等多種信息的功能,從聲音、色彩、形象、情節(jié)、過程等方面,設計出具有某種“生活情境”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探索和實踐,激發(fā)學生聯想、判斷,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貼近學生興趣,設計任務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苯處熢谶M行任務設計時必須貼近學生的興趣,但這也給我們老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有千百個孩子就有千百種性格、特點。我們設計的任務要想到這是給一群思維活躍、敏捷、興趣廣泛的孩子們完成的。例如,在講解Flash的遮罩動畫時,我設計一個“猜猜他是誰的”游戲,讓學生自己制作。讓他們自主決定謎底,他可以是學生崇拜的偶像,可以是他追過的明星。這樣一個任務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最后作品展示時,讓他們自己演示動畫,讓班級其他學生競猜。到課結束時,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演示完,他們都不肯離開機房,要演示讓其他同學猜猜。整節(jié)課學生們學得開心,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也是百分之百。
在PowerPoint的課程任務設計中,我和班主任聯系好,把學生平時活動的一些圖片拷到機房,讓學生兩人一組,自主制作一個班會的PPT,班主任也很高興把班會內容分配給學生獨立完成,在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作為一名信息教師,在他們需要時提供技術幫助,孩子們制作出來的班會PPT不遜于我們教師制作的。為了讓自己主持的班會得到其他同學的認可,學生的積極性空前的高漲。
這節(jié)課也告訴我,學生在面對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任務的時候,
不用老師督促,學生會很積極、主動地去嘗試。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會主動地請教老師,這相對一味地要求學生學習如何操作,效率明顯提高。
三、貼近學生其他學科,設計任務
進入初中,課程增加,書變厚了,作業(yè)量大。各科都有較高的要求。我們信息教師可以通過信息課堂和其他學科整合在一起設計任務,讓學生能更好地進入到其他學科的學習,從而引導學生合理使用信息技術來減輕學習上的負擔。
在搜索引擎這一章節(jié)的任務設計中,我是和歷史學科結合起來的。讓學生設計一個解說稿,主題為“開國大典”。從而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如關鍵字的設置,搜索到的內容下載,用Word編輯好,最后成為一篇開國大典的解說稿。精彩的作品,請學生上臺來解說,并拍下照片。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大增,也增強了他們對歷史知識的學習。
我們信息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按信息技術學科教材進行教學,教學內容過于單純和專業(yè)化,忽視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將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為此,我們應向學生傳輸學科之間是相連的思想,讓學生結合各科學習需要接觸和使用相關工具軟件,啟發(fā)學生利用各種新的信息手段和技術去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等,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受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性,從而鞏固和拓展信息技術的學科知識,達到其他科學習更有效的目的。
我從事十多年的信息技術教學,一直從以上這三方面進行任務設計,引導學生從各個方向去解決問題,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防止思維的絕對化和僵硬化。同時,很多學生喜歡獨立獲取知識,“任務”設計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探索和自我開拓的余地??傊?,好的任務成就好的信息課堂。
參考文獻:
吳海波.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
?誗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