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燕婷
(龍巖人民醫(yī)院檢驗科,福建龍巖364000)
·檢驗與臨床·
探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SysmexXT-1800i檢測中單核細胞假性增高的原因
詹燕婷
(龍巖人民醫(yī)院檢驗科,福建龍巖364000)
目的探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SysmexXT-1800i測定血常規(guī)單核細胞假性增高的原因,避免誤診、漏診。方法采用SysmexXT-1800i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對外周靜脈血進行白細胞分類,對單核細胞比例增高的標本及時進行手工分類鏡檢,并對分類結果進行對比。結果當患者血液中存在中性粒細胞核左移、異型淋巴細胞(尤其是單核細胞型異型淋巴細胞)、原始及幼稚細胞、有核紅細胞等細胞時,儀器分類會出現單核細胞的假性增高,而且比例越高,結果差異越大。結論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當單核細胞比例增高時,其分類結果不可靠,必須進行手工分類鏡檢加以糾正,避免異常血細胞漏檢。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單核細胞假性增高;手工分類鏡檢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4.06.041
隨著檢驗技術自動化的迅速發(fā)展,高性能的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已廣泛應用于各級醫(yī)院,它具有速度快、準確性高、重復性好的特點[1],深受廣大臨床檢驗人員的喜愛。但由于該類儀器在鑒別細胞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方面還不夠完善,因此只能作為全血細胞分析的初篩手段[2],對于儀器出現報警信息或出現異常分類結果特別是單核細胞比例增高時,必須進行手工分類鏡檢加以鑒別確定,以免出現誤診和漏診。現將我院2013年6-12月外周血檢測單核細胞(Mono)比值>10%的標本進行手工分類鏡檢,并對其結果比對分析。
1.1 標本來源我院2013年6-12月門診及住院患者血常規(guī)檢測中單核細胞比例增高>10%[3]的標本450例,其中男性220例,女性230例;年齡0~86歲,其中2歲以下嬰幼兒143例,2~14歲兒童145例,14歲以上162例。所有標本均采用EDTA-K2抗凝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靜脈血2ml。
1.2 儀器與試劑SysmexXT-1800i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五分類)及原裝進口配套試劑、質控品;EDTA-K2抗凝的真空采血管;BASO的瑞氏-姬姆薩染色液;Olympus顯微鏡。
1.3 方法每天對SysmexXT-1800i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室內質控檢測,確保儀器處于穩(wěn)定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中,測定患者標本,對檢查中出現單核細胞比例增高>10%的標本立即進行推片,用瑞氏-姬姆薩染色液染色后,由本人(進修細胞形態(tài)學1年且負責本科細胞形態(tài)學檢測)及時進行鏡檢分類,并記錄其結果。
1.4 分析方法450例儀器檢測單核細胞比例增高的標本,分為以下3組∶分類輕度增高組單核細胞比率為10%~20%,共297例,占66%;分類中度增高組單核細胞比率為21%~30%,共96例,占21.3%;分類高度增高組單核細胞比率>30%,共57例,占12.7%。將以上3組標本分別與手工分類鏡檢結果進行比對。
在450例儀器檢測單核細胞比例增高的標本中,手工分類鏡檢單核細胞比例增高的標本有293例,占總數的65.1%;其余出現未成熟粒細胞(包括桿狀、中晚幼粒細胞)的標本62例,占總數的13.8%;出現異型淋巴細胞的標本68例,占總數的15.1%;出現原始及幼稚細胞的標本24例,占總數的5.3%;出現有核紅細胞的標本3例,占總數的0.7%,結果見表1。
表1 450份SysmexXT-1800i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單核細胞增高標本鏡檢分類情況[n(%)]
白細胞分類是血常規(guī)檢查的重要內容,其結果的準確性對患者的診斷、治療及療效的觀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分類結果是否準確至關重要。SysmexXT-1800i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采用半導體激光器的流式細胞術的方法,通過WBC/ BASO和DIFF兩個檢測通道,從細胞體積、細胞核特性、顆粒性等方面綜合分析白細胞[4],從而完成對白細胞的分類。在檢測過程中,如果出現異常細胞,儀器一般會出現報警信息,提示標本出現檢測錯誤或是出現異常細胞,檢驗工作者通常也是根據這些提示信息,進行重測標本或進行手工涂片鏡檢等處理。由于該儀器未設定桿狀細胞、中晚幼粒、原始及幼稚細胞和其他的一些異常細胞,而這些細胞經溶血素處理后,其大小及核質與單核細胞較相近[5],它們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當成了單核細胞計數。當患者血液中存在中性粒細胞核左移或其他異常細胞時,就會導致單核細胞的假性增高,產生錯誤的實驗結果。因此,我們不能完全依靠和信賴儀器的檢測結果,特別是當儀器出現異常報警信息或是單核細胞比例增高時,我們應進行手工分類鏡檢加以糾正,以確定結果的準確性。
本結果表明,SysmexXT-1800i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的白細胞分類,在單核細胞增高時,其結果約65.1%與手工分類相符。當患者血液中存在未成熟粒細胞、異淋(尤其是單核細胞型異淋)、原始及幼稚細胞、有核紅等細胞時,儀器就誤把這類細胞當著單核細胞分類,導致單核細胞的假性增高(此時儀器多會出現報警信息提示各類異常細胞存在)。從表1可以看出,當單核細胞輕度增高時,儀器分類的結果與手工分類鏡檢結果的符合率最高(為81.5%),隨著單核細胞增高程度的增加,其分類結果與手工分類的符合率也相應降低,當單核細胞比例增高>30%時,儀器分類結果與手工分類鏡檢結果的符合率僅為14%,而檢出未成熟粒細胞、原始及幼稚細胞的比例卻明顯增高(約占66.7%)。因此,為了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確保關鍵的異常細胞不漏檢,應當對單核細胞比例增高的標本,進行手工分類鏡檢。
綜上所述,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雖然檢測速度快、精密度高,但是還存在許多異常或幼稚細胞等分類不準確的問題,尤其是儀器出現異常報警信息或單核細胞比例中、重度增高時,儀器分類結果的不可信度將大大增加,必須通過手工分類鏡檢進行糾正,因此,應以手工分類鏡檢作為白細胞分類的金標準[1,6],不同儀器都必須制定本儀器適用的復檢規(guī)則[7],對于符合復檢規(guī)則的標本,都必須進行手工分類鏡檢進行進一步的確認,以糾正儀器白細胞分類的結果,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為臨床診斷和治療及療效觀察提供有力的實驗依據。
[1]謝小平,朱宏健,陳超,等.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XE-5000檢測中單核細胞假性增高原因分析[J].中南醫(yī)學科學雜志,2013,44(2)∶146-147.
[2]呂泰霞,付行才,張益紅.Bayer2120血液分析儀與血涂片結果相關性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09,10,27(5)∶557-558.
[3]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58.
[4]張海彪.成人外周血單核細胞比例偏高結果分析[J].內蒙古醫(yī)學志,2012,44(7)∶866-867.
[5]孫彥平,王英輝,付振艷,等.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單核細胞增高篩選顯微鏡復檢標準及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13(6)∶831-832.
[6]叢玉隆,李順義,盧興國.中國血細胞診斷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441.
[7]徐群飛,劉淑媛,張世錕,等.血液分析儀顯微鏡鏡檢規(guī)則的建立與驗證[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3,12,31(6)∶566-567.
R446.11+1
A
1674-1129(2014)06-0752-03
2014-08-13;
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