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艾布拉姆斯在國內(nèi)的傳播與接受*

        2014-02-06 07:02:54金永平
        關(guān)鍵詞:理論

        金永平

        (麗水學院 文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

        邁耶·霍華德·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1912-),現(xiàn)為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榮休教授(Emeritus Professor),是20世紀美國著名的文論家、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研究領(lǐng)域的知名專家,不僅如此,他還是歐美文學和批評理論術(shù)語研究的權(quán)威學者。在英美文藝批評與文學研究領(lǐng)域,M.H.艾布拉姆斯不僅是棵“常青樹”,在有的學者看來,“還是一個標志性的名字”(an iconic name)。[1]

        艾氏爆得大名首先歸功于《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TheMirrorandtheLamp:RomanticTheoryandtheCriticalTradition)(以下簡稱《鏡與燈》)的出版。此書是在博士論文基礎(chǔ)上修改而成,它不僅對西方自柏拉圖以來兩千多年文藝理論進行了全面的總結(jié),還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文學理論研究的新模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作者在書中提出的文學藝術(shù)“四要素”即“宇宙”(universe)、“受眾”(audience)、“藝術(shù)家”(artist)、“作品”(work),常被文學理論界、藝術(shù)界、美學界等領(lǐng)域的學者所引用,在世界文學理論界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也正是此書,奠定了艾布拉姆斯在浪漫主義文學(詩學)研究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地位。批評大師韋勒克認為,《鏡與燈》對好幾個領(lǐng)域,像思想史、英國文學、批評理論、美學,都有永久的意義。[2]其次在于他編著的《文學術(shù)語匯編》(AGlossaryofLiteraryTerms)一書。對于文學研究者來說,此書是案頭的必備品。到2011年為止,《文學術(shù)語匯編》已經(jīng)出版了十版,管中窺豹,可見其影響之大。再次是由于他領(lǐng)銜主編了《諾頓英國文學選》(TheNortonAnthologyofEnglishLiterature)。此書更是風靡全球,在歐美大學英語系的學生,幾乎人手一冊。自從1962年《諾頓英國文學選》開始發(fā)行,到2011年為止,已是第九版。①正如有的學者所評價的那樣,它“不僅長期以來一直是英語國家大學文學學生的必讀教科書,同時也是非英語國家專攻英語文學專業(yè)的學生的必讀教學參考書”。

        從上述的舉要中,我們不難看出,艾氏的學術(shù)成就不論是在西方文藝界還是在國外漢學界和國內(nèi)的文藝理論界都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正如有的學者所說,“我們無論是談論英語文學或文學理論,都無法繞過這位重要的人物”。[3]問題是,艾氏這些重要著作在國內(nèi)的接受是如何開始的?其傳播過程又怎樣?國內(nèi)學界又是如何接受其思想的?對于這些問題,本文試圖對艾布拉姆斯在國內(nèi)譯介的情況進行較為全面的梳理,并對其在譯介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客觀的評述。

        從現(xiàn)存的資料來看,國內(nèi)較早介紹艾布拉姆斯文藝理論思想的論文,可能要數(shù)周憲先生在1986年發(fā)表的《藝術(shù)四要素理論與西方文論的演變——艾布拉姆斯〈鏡與燈〉評述》,[4]該文主要是對艾布拉姆斯理論著作《鏡與燈》的介紹和評介,使當時國內(nèi)的讀者對艾布拉姆斯的批評理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但《評述》以介紹為主,學理探討偏少,除了《鏡與燈》之外,艾布拉姆斯的其他重要著作均未涉及。讓人感覺困惑的是,在文章中,周先生把艾氏“四要素”之一的“Universal” 翻譯為“現(xiàn)實” ,這或許是受當時語境的影響。②在此文的注釋中,還出現(xiàn)了不應有的失誤,把《天堂之奶》和《自然的超自然主義:浪漫主義文學中的傳統(tǒng)與革新》兩本書說成《天國的乳汁與自然的超自然主義》一本書。當然,作為國內(nèi)最早論述艾氏的文章,《評述》對艾氏文藝思想在國內(nèi)的傳播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出現(xiàn)這樣一些瑕疵,也是情有可原。一年后,即1987年,羅務恒先生在《外國文學》上發(fā)表的《文學批評的“艾布拉姆斯現(xiàn)象”——評〈鏡與燈〉》一文,對艾氏及其代表作《鏡與燈》進行了簡要的評述。他認為“一邊是鏡與燈,用形象思維構(gòu)思出的一對隱喻,一邊是藝術(shù)批評四要素坐標,以抽象思維概括出的方式。它們構(gòu)成強烈的對比,又體現(xiàn)出互補的和諧。這一對隱喻及一個范式本身就是艾布拉姆斯現(xiàn)象的一種絕妙標志,它們象征著作為矛盾統(tǒng)一體的批評家艾布拉姆斯”。[5]不過與周先生的《評述》相比,羅先生的文章不論篇幅還是在論述的深度上,都稍顯得遜色一些。值得一提的是,羅務恒先生翻譯的《批評的趨向》和《實用說·客觀說》,即《鏡與燈》英語原文的第一章,分別發(fā)表在重要的刊物《文藝理論研究》和《外國文學》上,由于這部分文章涉及到艾氏的四要素框架,因此,羅先生的翻譯對于艾氏的“四要素”在國內(nèi)的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到了1989年,艾布拉姆斯的成名作《鏡與燈》,經(jīng)過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三位學者的努力,終于有了第一個中文譯本。此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著名學者李賦寧先生為此譯本寫了序言,使該譯本增色不少,也使艾氏的“四要素”框架能廣泛地傳播開來。遺憾的是,譯者還是未能把“Universal”正確地翻譯出來,把“Universal”翻譯為“世界” ,[6]這是不確切的?!癠niversal”就是“宇宙”的意思?!笆澜纭敝傅氖堑厍蛏系囊磺惺挛?,而“宇宙”的范圍比世界要寬廣些,即可指地球之內(nèi),也可指地球之外,既可以指現(xiàn)在,也可以指過去與未來。若是“Universal”翻譯為“世界”,又如何理解“模仿”理論之祖柏拉圖——他的“藝術(shù)是對理念的模仿”?柏拉圖的理念可不是在此岸的“世界”,而是來自彼岸的“天國”。關(guān)于這一點,在《鏡與燈》一書中,艾布拉姆斯已特別指出,他說“第三個要素可以包括人物、行為、理念、情感、物質(zhì)和事件,或者是超驗感覺本質(zhì)等構(gòu)成,通常以‘自然’ (nature)來表示,然而,用更加中性的、意思更加廣泛的‘宇宙’(Universal)來代替”。[7]但是,由于北大版的譯本率先刊行,此后眾多的學者都以此譯本作為依據(jù),加之目前通行的文學理論教材,如童慶炳先生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和閻嘉先生編寫的《文學理論基礎(chǔ)》等都以艾氏的“四要素”框架來建構(gòu);在編寫過程中,他們都引用北大的版本,因此,也間接擴大了該譯本的影響力,也使得誤譯的“世界”、“作品”、“作者”、“讀者”等四個要素為學界所熟知。而在此后即1991年出現(xiàn)的、由袁洪軍和草鳴兩位譯者完成的第二個中譯本,它的關(guān)于艾氏“四要素”即“宇宙”(Universal)、“作品”(work)、“藝術(shù)家”(artist)、“觀賞者”(audience)的正確譯法,[8]卻很少有人引用,這是頗為遺憾的。

        在這兩個譯本出版之際,即1990年,艾氏的另一重要著作AGlossaryofLiteraryTerms在朱金鵬、朱荔兩位譯者的努力下也有了中文譯本。該譯本是根據(jù)原版第四版翻譯的??紤]到艾氏這本術(shù)語詞典收集的基本上都是歐美文學中的術(shù)語,譯者就把書名譯為《歐美文學術(shù)語詞典》。對西方文學批評感興趣的初學者來說,此詞典無疑起到了釋疑的作用。由于該術(shù)語詞典又出現(xiàn)了眾多的版本,到了2009年,吳松江等學者又重譯了該書的第七版,并把書名更正為《文學術(shù)語詞典》。此版本譯文可謂后出轉(zhuǎn)精,加之英漢對照排版,讀者經(jīng)常翻閱此書,不僅在批評理論上有所增益,而且在翻譯上也是收獲不少,是不可多得的好版本。而在這期間,外語與教學研究出版社又分別在2004年和2009年引進了英語原版,前者為第七版,后者為第九版。艾氏這一著作在新世紀之初在國內(nèi)的接受出現(xiàn)了一個小高潮。著名學者劉象愚先生親自為此書的兩個版本寫序推薦,認為“艾氏的《文學術(shù)語匯編》(即《文學術(shù)語詞典》,筆者注)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文學類工具書,……應該將它與《英語牛津詞典》(TheOxfordofEnglishDictionary)一起放在你的書架或案頭上,以備不時之需?!盵9]

        隨著艾氏著作陸續(xù)翻譯成中文,他的批評理論尤其文藝“四要素”框架在國內(nèi)逐步傳播開來;與此同時,國內(nèi)學界研究艾氏的相關(guān)論文也開始屢見于各種刊物。在這些研究中,有的是把艾布拉姆斯文藝理論與其他文論家的進行比較,來彰顯艾布拉姆斯理論原創(chuàng)性,如:肖麗君發(fā)表的《建立文學批評的立交橋——西方艾布拉姆斯與基氏文藝批評理論圖之比較》一文,認為美國學者基斯(Donald Keesey)在《批評語境》(ContextsofCriticism)中建構(gòu)的文學批評圖,即“作者”、“作品”、“讀者”、“現(xiàn)實”和“文學”是對艾氏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10]或是對艾布拉姆斯的文藝理論進行挑戰(zhàn),如:楊海鷗在發(fā)表的《德勒茲的“塊莖說”對艾布拉姆斯的“鏡與燈”的挑戰(zhàn)》文章;該文的作者認為德勒茲的“塊莖說”理論具有無意性、斷裂性、自然性、自由性、開放性、宏闊性、繁殖性、多元性等特質(zhì),為我們研究當今多元文化、文學創(chuàng)作及批評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對艾氏在《鏡與燈》中提出的觀念形成了有力的挑戰(zhàn)。[11]而李玉臣、孟凡靜在《唐山學院學報》發(fā)表的論文《藝術(shù)活動的第五個基本要素》,則是對艾布拉姆斯的文藝“四要素”框架進行必要的修正,該文作者認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媒介”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把“傳媒”當做文學的第五個要素。[12]值得一提的是,王曉路先生在《文學評論》發(fā)表的《艾布拉姆斯四要素與中國文學理論》一文。該文章的題目與唐納德·吉布斯的《阿布拉姆斯藝術(shù)四要素與中國古代文論》盡管非常相似,但是在旨趣上兩者卻又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唐納德·吉布斯對中國古代文論的分析是建立在艾布拉姆斯文藝“四要素”框架基礎(chǔ)之上,而王曉路先生的文章對用艾布拉姆斯文藝“四要素”框架來研究中國古代文論進行了強烈的質(zhì)疑。王先生指出,“借用外來理論的邏輯前提是雙重的學理性,即這一理論本身是否具有普遍有效性,以及研究對象本身所要求的學理性。……借用一種理論的學術(shù)研究應把握該理論背后的指涉與知識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同時也應對研究對象背后的歷史關(guān)聯(lián)有所意識;指出艾布拉姆斯理論依然是一種歷史時段中的框架,它難以對文本外部環(huán)境進行有效分析,也不能針對傳播對文本從生產(chǎn)到接受的整體過程進行有效分析。北美部分漢學家在未質(zhì)疑的前提下預設(shè)艾布拉姆斯框架的普遍有效性,以‘客觀’的西方理論切割和分析中國文論,其結(jié)果只能證明源自不同文化區(qū)域的中國文論不過是西方理論的注腳,或證實中國文論與西方理論的‘附屬關(guān)系’?!盵13]比較而言,筆者以為,王先生對艾布拉姆斯文藝“四要素”框架做了更為深刻的反思。

        如果說,上述提到的這些文章是國內(nèi)學人直接對艾布拉姆斯“四要素”框架進行考量的話,那么,國內(nèi)的學者更多的是直接把艾布拉姆斯的藝術(shù)“四要素”框架用于建構(gòu)自己的理論體系,這方面的實踐大多表現(xiàn)為各種文學理論教材的編寫、對20世紀西方文論的梳理和中國古代文論的建構(gòu)。關(guān)于文學理論教材編寫的,如童慶炳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董學文、張永剛著的《文學原理》,閻嘉主編的《文學理論基礎(chǔ)》,吳中杰著的《文藝學導論》,南帆主編的《文學理論新讀本》,楊春時著的《新編文學理論》,王元驤著的《文學原理》,陳傳才、周文伯主編的《文學理論新編》等,都可以看到艾氏“四要素”框架的影響;以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為例,該教材分為導論、文學活動、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文學消費與接受等五編。不難看出,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文學消費與接受是與艾氏“四要素”框架中的“藝術(shù)家”、“作品”、“受眾”相對應的。整部教材的架構(gòu)是深受艾氏影響的。關(guān)于這一點,編者自己也是承認的;[14]關(guān)于20世紀西方文論梳理的,如張首映《二十世紀西方文論史》,該書的整體框架分為“作者系統(tǒng)、作品系統(tǒng)、讀者系統(tǒng)、文化—社會系統(tǒng)、后現(xiàn)代系統(tǒng)”[15]五個部分,可以看到艾氏的深刻痕跡,而與此書配套的《西方二十世紀文論選》中也類分了“作者系統(tǒng)、作品系統(tǒng)、讀者系統(tǒng)、社會—文化系統(tǒng)” 四個主要系統(tǒng),更見其影響之深;關(guān)于中國古代文論建構(gòu)的,如劉若愚先生的《中國文學理論》、葉維廉的《比較詩學》、胡經(jīng)之主編的《中國古典文藝學叢編》等,這些著作就直接把艾氏的四要素理論用于實踐;尤其是《中國文學理論》,其影響頗大,但也存在不少爭議。[16]關(guān)于所舉的這些著作,尤其是艾氏理論在中國古代文論的應用,關(guān)于它們得失的探討已經(jīng)不少,限于篇幅,就不對它們展開一一論述了。

        上面所舉這些論文和著作,不管是拿艾氏與其他文論家進行比較,還是對其理論的適用性進行探討,我們不難看出,其重心都在艾氏文藝“四要素”框架上。事實上,國內(nèi)學界對于艾氏其他的學術(shù)貢獻也間有涉及,主要散見于各種論著之中。例如,趙憲章主編的《20世紀外國美學文藝學名著精義》,該書對艾布拉姆斯的《鏡與燈》做了較為詳細的論述。[17]但論述的內(nèi)容大致沒有超出李賦寧先生在《鏡與燈》“中譯本序言”中所寫的那部分論述。再如教材性質(zhì)的,前面提到過的由朱立元先生主編的《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一書也可以看到對艾氏的論述。該書中的“解構(gòu)主義”章節(jié)部分,[18]就較為詳細地介紹了艾布拉姆斯的名篇《解構(gòu)的安琪兒》(TheDeconstructiveAngel,也譯為《解構(gòu)的天使》);評述中關(guān)于艾布拉姆斯對解構(gòu)主義批評的分析加深了學界對艾布拉姆斯批評思想的理解。而在由朱剛先生編著的同類教材《二十世紀西方文論》一書中,關(guān)于艾布拉姆斯的《解構(gòu)的安琪兒》就變成了解構(gòu)主義和人文主義論戰(zhàn)的背景了。[19]韓加明先生的文章《〈諾頓英國文學選集〉版本演變述評》,則是對艾布拉姆斯主編的《諾頓英國文學選集》各個版本的論述。韓先生認為各個版本的修訂與演變受現(xiàn)代文化批評尤其是女權(quán)主義研究、后殖民主義研究和新歷史主義研究三者的影響最大。[20]該文不但使我們對各個版本之間的差異有了一個較好的了解,而且還論述了造成這種差異的各種緣由(性別、種族、階級等),是國內(nèi)在這方面研究較為精彩的一篇。

        艾氏作為一名人文主義批評家,他一方面捍衛(wèi)人文主義的傳統(tǒng),并賦予其新意,另一方面又對德里達等解構(gòu)主義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對于后者而言,艾氏陸續(xù)寫了《解構(gòu)的天使》、《如何以文行事》(HowtoDoThingswithTexts)、《行為主義與解構(gòu)主義》(BehaviorismandDeconstruction)和《理解與解構(gòu)》(construinganddeconstruction)等文章。國內(nèi)對于這方面的譯介,顯然落伍不少,直到1995年才有《解構(gòu)的天使》的中文版。該文是由張德劭先生翻譯完成的,刊行在重要的理論刊物《文藝理論研究》上。這篇文章是國內(nèi)學人了解艾布拉姆斯作為人文主義批評者最早的重要文獻。關(guān)于這一點,在上述提到過的、由朱立元先生主編的《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中可以得到驗證。2010年,由趙毅衡、周勁松等翻譯了艾氏的重要論文集《以文行事:艾布拉姆斯精選集》(DoingThingswithTexts:EssaysinCriticismandCriticalTheory)(以下簡稱《以文行事》),是艾氏在國內(nèi)譯介過程中的重要收獲。

        艾氏的《以文行事》是由美國學者邁克爾·費希爾(Michael Fischer)選編的,分為四個部分:《批評理論的類型與應用》(TypesandUseofCriticalTheories)、《文化史與批評史》(CulturalHistoryandHistoryofCriticism)、《新批評與新新批評》(TheNewandNewerCriticism)和《以文行事:新閱讀諸理論》(DoingThingswithTexts:TheoriesofNewreading),基本囊括了艾氏后期最具分量的批評文章。編者邁克爾·費希爾在選集的“編者前言”中把艾氏的批評歸納為五個方面:“一、對隱喻的興趣:根據(jù)文學理論的主要方向和主導隱喻對其進行分類;二、對有用性的堅持:理論在批評實踐中的有用性,事實上也就是不可或缺性;三、對“對抗模式批評”的不安;四、一種準備:準備將文學與批評兩者都放在其更寬廣的文化背景中去;五、一向主張:將文學作為一項人的產(chǎn)品的全面觀點,文學面向作為人類的讀者,并涉及人關(guān)注的各個方面,不能只限于本身的形式的或結(jié)構(gòu)性因素,文學作品是屬于人、為了人、關(guān)于人?!盵21]2-3邁克爾·費希爾的歸納,有助于國內(nèi)學界了解艾氏在英美學術(shù)界的貢獻。而此選集的翻譯者趙毅衡先生,所寫的《這個游戲的名字叫人生》一文,對艾氏學術(shù)貢獻進行了較為精彩的描述。他指出,艾氏雖沒有給自己的體系一個響亮名稱,但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即人文主義。不僅如此,趙先生還對艾氏的人文主義與20世紀初美國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進行了比較,認為“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是消極的、否定的,是對人性的極端不信任,而艾布拉姆斯的人文主義是積極的,是人性的高度發(fā)揚,是對人的生命存在的極度關(guān)懷”、“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反對人在感情上和價值上的主體立場,必然導致多元論,而艾氏再三強調(diào)的就是價值的多元論”。[22]從某種意義上說,趙毅衡先生的這一判斷恰與邁克爾·費希爾對艾氏的總結(jié)構(gòu)成了潛在的對比,顯示了中西學者在不同語境下對艾氏學術(shù)貢獻的不同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以文行事》主要譯者之一的周勁松先生,在翻譯完成后發(fā)表的《解構(gòu)的天使——艾布拉姆斯論解構(gòu)》和《艾布拉姆斯論結(jié)構(gòu)——傾聽人文主義守望者之聲》兩篇文章,是對艾氏批評實踐進行研究的重要文章,特別是前文,它是對艾氏當代批評實踐進行研究的先行之作,作者對艾氏的解構(gòu)主義批評有了一個較為深入的剖析,認為“艾氏對解構(gòu)主義的批評是反映出他對人文精神和傳統(tǒng)立場的堅守”,“他對解構(gòu)的文本自由游戲觀、炫技式的修辭閱讀、絕對化了的具體閱讀操作策略等,能夠始終堅持獨立判斷和審慎,對解構(gòu)批評之傷害、削弱文本的人文性以及可能最終導致陷入虛無,也保持著難得的警覺”。[23]周勁松先生這一判斷無疑是一語中的,符合艾氏批評的實際情況。

        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以文行事》中文版的出版是艾氏國內(nèi)接受史上重要的事件,它為國內(nèi)學界對艾氏批評思想的了解提供了文獻基礎(chǔ)。這一點在學位論文的撰寫上,也可以得到印證。

        就學位論文而言,專門研究艾布拉姆斯的博士學位論文還沒看到,碩士論文有一篇,論文題目是《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學批評理論》。[24]作者是山東大學的孫建,于2011年完成。該論文分為“導論”、“第一章《鏡與燈》”、“第二章《艾布拉姆斯對浪漫主義主義的研究》”、“第三章《艾布拉姆斯文學理論批評理論的新發(fā)展》”和“結(jié)語”等幾個部分??傮w上看來,該論文的作者把艾布拉姆斯定位為人文主義和多元主義者,這在大方向上沒有錯;但是,該論文在論述的時候,艾布拉姆斯在學術(shù)上取得最重要學術(shù)成就的《自然的超自然主義》、作為總編《諾頓英國文學選》中所包含的思想和他那本在理論術(shù)語中獲得權(quán)威地位的《文學術(shù)語匯編》等內(nèi)容都基本上不見了,除了在簡介的時候略帶過外,整篇論文基本上看不到這些重要著作的蹤影,這是很可惜的。這也難免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該論文的作者認為艾布拉姆斯的批評的立足點是“新批評”。這是不正確的。艾布拉姆斯固然是“新批評”大師瑞恰慈的高足,但是艾布拉姆斯不是“新批評派”,他本人就在《關(guān)于近年批評理論的對話》(AColloquyonRecentCriticalTheories)一文中直接表示過對“新批評”的不滿。他說:“在我批評生涯的早期,我對新批評的某些明顯缺陷略有微詞?!盵21]306事實上,艾布拉姆斯在其主編《諾頓英國文學選》的序言中、在《英語研究的轉(zhuǎn)變1930-1995》(TheTransformationofEnglishStudies:1930-1995)等文章里,都同樣表達過對“新批評”批評的觀點。

        當然,就用一篇四萬左右字數(shù)的碩士論文,來把握像艾布拉姆斯這樣一位批評大師的理論,似乎是有難度的,沒有多年的功力是很難做到的。作者在論述艾布拉姆斯批評理論時,難有深入展開,留下不少遺憾;在行文過程中,概述、轉(zhuǎn)述、描述過多,歸納、提煉、闡發(fā)偏少,發(fā)生這樣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通過上面的評述,我們可以看到,艾氏的不少著作已經(jīng)翻譯成中文,國內(nèi)大部分學人對艾布拉姆斯其人也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對其“四要素”理論框架有一定的實踐基礎(chǔ)。但是,總體而言,學界對艾氏的批評理論及其批評實踐還有待深入地探討。到目前為止,筆者還未看到對艾氏的批評思想進行全面論述的力作。他最重要的著作《自然的超自然主義》還沒翻譯過來,不少學人由于外語的限制,也制約了對艾氏所取得的學術(shù)成績展開進一步的評價。因此,筆者以為,對艾氏最重要的著作進行翻譯,殷實地展開對這位學術(shù)界重要人物思想的全面研究,也就成了下一階段研究的重要任務。這不僅對國內(nèi)文藝理論的學科建設(shè),而且對開展有效的國際學術(shù)交流,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注釋:

        ①《諾頓英國文學選集》由M.H.艾布拉姆斯教授應諾頓公司發(fā)起編輯,1962年由若頓公司出版發(fā)行,1968年、1974年、1979年、1986年、1993年、2000年分別進行了修訂,皆由艾布拉姆斯做總主編,2006年、2011年又有兩次修訂,此時艾布拉姆斯年事已高,由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1943-)接任主編,2011版中,艾布拉姆斯雖不再是編委,但在書的封頁還是附上艾布拉姆斯的名字,以此代表對艾布拉姆斯的永恒紀念。

        ②20世紀80年代,國內(nèi)出現(xiàn)了兩次較大的所謂的“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文學作品是對現(xiàn)實的反映,或者說現(xiàn)實生活是文藝的唯一來源,是當時的共識。

        參考文獻:

        [1]Jeffrey J W. M. H. Abrams: A Life in Criticism[N].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8-04-18(12-14).

        [2]M H 艾布拉姆斯. 文學術(shù)語詞典:第7版[M].吳松江,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5.

        [3]王寧. 浪漫主義、《鏡與燈》及其“烏托邦” 的理論建構(gòu)[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4(4): 105-111.

        [4]周憲. 藝術(shù)四要素理論與西方文論的演變——艾布拉姆斯《鏡與燈》評述[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4):80-86.

        [5]羅務恒.文學批評的“艾布拉姆斯現(xiàn)象”——評《鏡與燈》[J].外國文學,1987(11):87-89.

        [6]M H 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其傳統(tǒng)[M].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6.

        [7]M H Abrams.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Critical Traditio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6.

        [8]M H 艾布拉姆斯. 鏡與燈——浪漫主義理論批評傳統(tǒng)[M].袁洪軍,草鳴,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10.

        [9]M H 艾布拉姆斯. 文學術(shù)語匯編:英語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6.

        [10]肖麗君. 建立文學批評的立交橋——西方艾布拉姆斯與基氏文藝批評理論圖之比較[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106-109.

        [11]楊海鷗.德勒茲的“塊莖說”對艾布拉姆斯的“鏡與燈”的挑戰(zhàn)[J].外國文學,2010(3): 94-101.

        [12]李玉臣,孟凡靜.藝術(shù)活動的第五個基本要素[J].唐山學院學報,2006(4):58-61..

        [13]王曉路.艾布拉姆斯四要素與中國文學理論[J].文學評論,2005(3):24-30.

        [14]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修訂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15]張首映. 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6.

        [16]曹順慶.中西比較詩學史[M].成都:巴蜀書社,2008:350.

        [17]趙憲章.20世紀外國美學文藝學名著精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70-72.

        [18]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329.

        [19]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330-334.

        [20]韓加明.《諾頓英國文學選集》版本演變述評[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5(2):41-44.

        [21]M H 艾布拉姆斯. 以文行事:艾布拉姆斯精選集[M].趙毅衡,周勁松,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

        [22]趙毅衡. 這個游戲叫人生[M]//M H 艾布拉姆斯. 以文行事:艾布拉姆斯精選集. 趙毅衡, 周勁松,等,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3-4.

        [23]周勁松. 解構(gòu)的天使——艾布拉姆斯論解構(gòu)[J].社會科學研究,2010(1): 174-178.

        [24]孫建. M H 艾布拉姆斯的文學批評理論[D].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2011.

        猜你喜歡
        理論
        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chuàng)新 引領(lǐng)百年
        相關(guān)于撓理論的Baer模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基于Popov超穩(wěn)定理論的PMSM轉(zhuǎn)速辨識
        十八大以來黨關(guān)于反腐倡廉的理論創(chuàng)新
        “3T”理論與“3S”理論的比較研究
        理論宣講如何答疑解惑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婦女解放——從理論到實踐
        欧美日韩高清一本大道免费 |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网站视频| 求网址日韩精品在线你懂的| 最新中文字幕人妻少妇|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一道之本加勒比热东京|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久久精品| 日产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新版| 国产91第一页| 日本熟妇中出高潮视频| 国产人成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二三四五区中文字幕| 三级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9久久国内精品成人免费| 国产99在线 | 亚洲|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国产99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美腿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a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曰本人做爰又黄又粗视频| 亚洲天堂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试看| 婷婷四虎东京热无码群交双飞视频|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中国女人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天堂免费av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热门精品|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 91久久精品一二三区色|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