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巧麗
很長時間以來,大家對市場上菜譜書的印象是數(shù)量眾多,同質化嚴重,大部分都遵循著傳統(tǒng)的編排方式,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一材料、二做法、三貼士的固定模式,形式與內容僵化,很難激發(fā)讀者的購買欲望。“食物說到底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為了避免美食在“舌尖”大潮中被過度消費,令讀者一談菜譜書便感覺索然無“味”,近年來很多美食類圖書結合市場需求,做了很多有益的思考和嘗試,筆者將就此進行探討。
很長一段時間,圖書市場上菜譜書的數(shù)量雖多,卻給人千書一面的感覺,“書店的菜譜——都一樣”這句相當長時間在餐飲界流行的歇后語,代表了人們對20 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各地出版的難以計數(shù)的各類菜譜書的總體印象。這句歇后語,至少在三重意義上是比較真實的:一是很多菜譜都是以菜品的數(shù)量取勝,你有1288 例我有2288 例,甚至發(fā)展到后來,四五千例已不足為奇,只要你能想到的菜品和搭配,就沒有做不出來的;二是這些菜譜書的技術要領、品種選定和品質評價,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傳統(tǒng)手工操作和個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一般都是感覺占主導,欠缺科學的量化分析;三是許多菜譜雖說是名目奇麗、花樣翻新,但卻給人以“泥塑羅漢面——彼此難分”的感覺,內容與形式僵化,實在令讀者提不起購買的興趣。
隨著菜譜類圖書僅拼大而全的惡性循環(huán)越來越嚴重,出版者也逐漸意識到這種操作的原始性和不合理性。如果不能突破舊有的框框,將嚴重限制菜譜類圖書質量的提高?,F(xiàn)在很多出版社在堅持傳統(tǒng)出版優(yōu)勢的同時,也逐步開始嘗試以一些新的產(chǎn)品形態(tài)和內容安排來滿足讀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于是,我們看到一菜一圖的圖配文式精美菜譜的推出,看到樂活心情文字搭配創(chuàng)意食譜的推出,看到美食大V 的美食秘籍的推出,觀賞性成為繼實用性后菜譜類圖書的又一競爭要素。
由華文天下和“美食堂雜志”一起策劃出版的“美食堂”系列圖書,傳遞出健康、平衡、時尚的生活理念。單看書名——《魚我所欲也》《 煲一碗靚湯》《米飯殺手》《番茄你個西紅柿》,便已令人垂涎欲滴,加上獨特的選題視角、新穎的排版方式、詳盡的食材處理要領、耳目一新的搭配方式,可以說這套書創(chuàng)造了健康、美味和視覺和諧“混搭”的傳奇。
而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于2013年8月份在全國推出的首套“數(shù)字媒體+傳統(tǒng)紙質”相結合的菜譜書,則首次嘗試了二維碼和圖書內容的深度結合。這套菜譜書最大的亮點就是,一改目前市場上菜譜書的靜止狀態(tài),將菜譜書變靜為動,書中介紹的每一道菜都配有可供掃描的二維碼,讀者只需用手機或iPad 輕輕一掃,馬上可以看到關于這道菜完整的大廚真人演示的同步制作視頻,讓所有做菜新手都能通過這套立體化的菜譜書馬上學會做菜??梢哉f這是一套“會說話的菜譜書”。有了這套菜譜書,讀者再也不用一邊炒菜一邊手忙腳亂地翻書,解放了雙手,真正實現(xiàn)了樂趣無限學烹飪,輕輕松松做美食。筆者作為這套書的編輯之一,認為二維碼和圖書內容的結合在縱橫兩方面都仍有空間。目前現(xiàn)有圖書的操作模式是每道菜譜旁邊都有一個對應的二維碼菜單,二維碼的內容就是名廚較程式化地介紹菜譜的原料和做法步驟,這種做法還是比較初級的。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是,應該讓每個二維碼菜譜真正地“動”起來,通過后面的網(wǎng)絡平臺,增強讀者和讀者以及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互動,解決紙質菜譜的各種不足,使每個二維碼菜譜既具有服務大眾的共性,又具有特定人群需要的個性。
如何讓一本書更精準、更迅速地找到目標受眾,是編輯義不容辭的責任。正如只有了解食客的喜好,才可能烹飪出可口對味的佳肴一樣,認清讀者購買圖書的行為方式,有助于搭建圖書和讀者之間的橋梁。
現(xiàn)在畢竟已經(jīng)不是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的年代,從各大電臺養(yǎng)生類節(jié)目的熱播,就能看到大家對飲食療法的關注,這也成為推動保健類菜譜出版的強大動力。保健類菜譜的出版可以說迎合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需求,表明人們關注的重心逐漸從吃得美味過渡到吃得健康。這類保健菜譜根據(jù)大眾的切身需要有著越來越細分的趨勢。針對幼兒的、孕產(chǎn)婦的、老年人的、減肥的、糖尿病的、痛風等各類保健需求,現(xiàn)在都可以在書店里找到相應的菜譜。和充足豐富的主料相比,保健功能更像是菜譜中的配料,不但能起到配色、裝飾的作用,還能幫助補充能量和調配營養(yǎng)。輕工業(yè)出版社計劃出版的“會說話的菜譜書”第3 季便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結合了二維碼菜譜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人群的健康需求,對前兩季菜譜作了進一步的調整和優(yōu)化。專門針對高血壓和糖尿病讀者貼身策劃了《吃對食物,防治糖尿病》和《吃對食物,降壓、降脂兩不誤》。
這類圖書在目前市場上的特色和差別度還比較有限,作品內容大同小異。因此,在這類圖書的策劃上,更要重視專業(yè)性和權威性。一般的寫作模式需要邀請相關的營養(yǎng)學專家參與到圖書的寫作或編審之中,但是,如何把專家的營養(yǎng)知識轉換成讀者喜歡的形式,讓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還需要編輯進一步思考。近期有些選題的角度比較新穎,值得借鑒,如讀客最近推出的兩本新書《吃我吃我:38 種改善情緒和恢復精力的神奇食材》和《把糖尿病人能吃的做成超級美食》,從書名到組織架構再到內容安排上都獨具匠心,從不同角度教大家不僅要吃得放心,更要吃得開心。
2002年年初,幾米的成人繪本經(jīng)由三聯(lián)書店、遼寧教育出版社推出,隨即迅速卷起一股幾米旋風,刮來“繪本”這個概念的同時,也揭示著“輕閱讀時代”的到來。[1]“輕閱讀”顧名思義是輕松地閱讀,與傳統(tǒng)閱讀的理念不同,它在形式與文字內容上注重輕快明了。繪本雖然也以圖畫為主,但卻在簡短的語言中表達著作者對感情、對世事的看法,言語不多卻很有哲理。臺灣著名漫畫家賴有賢認為,繪本就像“紙上的舞臺劇”,好的繪本能讓人感動,給人的心靈帶來滿足。
和豐富的主料、營養(yǎng)的配料相比,繪本形式相對于美食菜譜圖書來說,更像是可以增色添香的調料,用得好便可以改變整道菜的味道,帶來味覺上的驚喜。菜譜和繪本的結合最初見于《我的小煮意》,這本最具趣味風格的私人廚房繪本,用漫畫的形式,把一個個菜譜變得可愛又生動,看到這么有愛的圖解菜譜,馬上能感覺到作者的小心思。而后市場上先后推出了更具個性化特色的美食繪本系列——“Kodi 的美食匯館”系列和“美食小情書”系列,雖然角度不同,卻都是貼近生活的創(chuàng)意食譜,這些美食繪本不但有愛,還傳達出積極的價值觀:做飯是熱愛生活的一種表現(xiàn),做飯是一種美好而愉悅的生活情趣,做飯是與家人間的一種情感交流,做飯是一種自我發(fā)現(xiàn)與自我成長。繪本是一種形態(tài)精美、內涵豐富又淺顯易懂的出版形式,其傳遞出的樸素美好的情感和菜譜結合起來,便會給人以身心的愉悅和不可替代的味蕾享受。
主料、配料和調料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既介紹了食譜食材、營養(yǎng)功效,又為生活平添趣味。飲食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食物、一個飲食種類,飽含著生活的經(jīng)驗,值得細細品味。圖書市場發(fā)展到今天,菜譜早已不是簡單的油鹽醬醋搭配,要做好這類圖書,就需要不斷推陳出新,鞏固已有的低端市場,有計劃地逐步向高端市場發(fā)展。
[1]繪本圖書:不可忽視的主力軍[EB/OL].百道網(wǎng),http://www.bookdao.com/article/1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