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研究訪問記"/>
王延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ameliawyg@sohu.com)
美國生命倫理學的重鎮(zhèn)
——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研究訪問記
王延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ameliawyg@sohu.com)
通過記述在美國喬治城大學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做高訪研究的整個經歷:在那里不僅僅有世界第一大生命倫理學圖書館,更有一批熱愛生命倫理學研究的專家教授,他們對待自己的工作研究兢兢業(yè)業(yè),對待來訪問學習的學者更是全心輔導,以此展示了美國生命倫理學的重鎮(zhèn)——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
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生命倫理學;醫(yī)學倫理學;臨床倫理
2012年2~8月,筆者有幸得到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到美國喬治城大學肯尼迪倫理研究所做高訪研究。在這珍貴的半年期間,筆者參加了研究所的教學、學術活動,在肯尼迪倫理研究所生命倫理學圖書館大量研讀,還參加了美國總統(tǒng)生命倫理學委員會的會議,訪問了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生命倫理學系所,收獲頗豐。在下文與同仁一同分享。
喬治城大學位于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市中心,學生和訪問學者都可以很方便地到達學校和華盛頓市區(qū)。到這個學校做訪問學者的學費雖然有些高,但是通過中國留學生網站可以找到便宜和舒適的住房。校方也對訪問學者有多方面的關照。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和生命倫理學圖書館位于正對喬治城大學大門的學校第一標志性大鐘樓建筑中,該樓建筑內外厚重精美,是歐美歷史文化的代表,全世界旅游者到喬治城大學都要先為觀賞。
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可以給訪問學者在所內提供研究室和電腦,但更多的是給訪問學者在生命倫理學圖書館提供一個標上名字和職稱的專用桌椅。圖書館于1973年建館,主館室面積雖然不大,但館內藏書有3萬多冊,是世界第一大生命倫理學圖書館,館中除了全面收藏生命倫理學經典書籍之外,最新出版的生命倫理學書籍非常多。必須明確的是,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和生命倫理學圖書館是每個生命倫理學者學習和研究的起步和必經之地。
對每一個訪問學者的到來,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都會開會歡迎。在這些輕松的氣氛中筆者很快了解了所里的一些情況。一周內,研究所幫助筆者和其他訪問學者學會了使用圖書館。接下來的開題報告會除了其他訪問學者出席以外,所有研究所的人員和著名教授都會前來參加討論。這種研究之始的指導和建議對筆者的課題研究非常重要。另外,在每天中午,研究所的人員都圍坐在一起用餐,每天餐桌上都有各種食物供大家品嘗。這時是筆者向任何一位教授請教的好機會。著名的生命倫理學教授都非常平易近人,只要提前約好時間,他們就會接受訪談。研究所還要求訪問學者做課題研究中期和末期總結報告,以指導和促進訪問學者取得研究的最好成果。
在申請得到教授的許可后,筆者全程認真地參加了美國生命倫理學原則創(chuàng)始人Tom Beauchamp教授的系列講座“生命倫理學的方法”。在他的課堂上,研究生每人選一個論題發(fā)言并被充分討論,教授對此指導、啟發(fā)、提問和回答,最后給予總結。這種講授方法要求學生必須學習很多參考資料,完成有自己的觀點的作業(yè),再從其他同學和教授那里得到評價和收獲。TomBeauchamp教授系列講座的題目是:醫(yī)學道德的內在與外在,是否存在全球原則及原則主義的出現,原則主義的特征,共同道德、基要主義及基礎主義,反對共同道德的理論,決疑論,反思平衡,美德倫理和關懷倫理,經驗法,生命倫理學的多元文化主義和相對主義,人權理論,生命倫理學回顧性道德判斷的基礎,生命倫理學理論辯護的理論基礎等。在聽講座的同時,筆者閱讀了Tom Beauchamp教授最新版的《生物醫(yī)學倫理學的原則》一書,發(fā)現了許多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超越。[1]
同時,在喬治城大學醫(yī)學院臨床生命倫理學中心,美國著名生命倫理學創(chuàng)始人Edmund D.Pellegrino教授在助手的協助下開設了系列講座“生命倫理學與政策-美國醫(yī)療衛(wèi)生改革”及臨床生命倫理基本問題的課程,筆者也前去聽講。該講座因為面對本科生,教授的講課時間較集中,學生學習的任務較重。比如,對于安樂死這一生命倫理學課題,學生課前要讀的文章和書非常多,包括:安樂死的歷史、學說和實踐,安樂死的立法,安樂死在國外,對仁慈助死的評價,著名學者對安樂死的看法,安樂死的法律,安樂死案例研究,當前最流行的對安樂死的正反辯護等。喬治城大學醫(yī)學院臨床生命倫理學中心也接受訪問學者,一星期費用幾百元,但可以接近臨床案例和參加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的實踐。
每年6月的暑期中,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都舉辦一個面向世界的生命倫理學暑期高級課程班,學費和餐費為1700美元左右。筆者非常幸運,得到了研究所的同意,免費參加了這個課程班。該課程班到2014年夏天就是開班40周年大慶,每一年都由頂尖美國生命倫理學家講授當時最新的生命倫理學前沿問題和動態(tài)。與眾多來自世界多個國家的生命倫理學專家及學者和一些老朋友一起在會堂里聽講、參與和互動,在校園、餐廳和宴會中討論,真可謂是在生命倫理學的盛會中享用生命倫理學的盛宴。2012年暑期班的14個講座題目是:生命倫理學概論,由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的所長Maggie Little教授講授;有利和不傷害原則,由Tom Beauchamp教授講授;自主性,由Rebecca Kukla教授講授;正義論,由著名的生命倫理學家RobertM.Veatch教授講授;自然律和原則主義,由John Langan教授講授;生命倫理學的有限性,由Robert M.Veatch教授講授;學術整合及組織倫理學,由Carol Taylor教授講授;女性主義倫理學,由Maggie Little教授講授;動物倫理,由John Gluck教授講授;研究倫理,由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生命倫理學系主任Christine Grady教授講授;臨終關懷,由John Keown教授講授;生命倫理學電影系列,由Laura J.Bishop博士講解;全球倫理中的脆弱原則,由Henk ten Have教授講授;這些講座是新穎前沿的,遠非基本知識,都是大家學者的獨到之見。又有些是中國生命倫理學還沒有充分討論的內容。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生命倫理學暑期高級課程班的最后一課主講是著名的生命倫理學和醫(yī)學倫理學家Edmund Pellegrino教授。他以92歲高齡,在身體衰弱的情況下,坐著做了一場“美德倫理”的精彩講座,贏得了全場起立的熱烈掌聲。當筆者將微不足道的小禮物送給他表達無比崇敬的心情時,這個擁有偉大美德的醫(yī)生在接受我的禮物和謝意時說:我沒有做什么,怎么能接受你的禮物呢。這位智者曾建立了自己的個人獎學金,主要資助生命倫理學學者參加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的這個暑期高級課程班。盡管2013年他的離世使這個獎學金停止了發(fā)放,但他用40年心血培育的生命倫理學之花已經開遍了天下。
在肯尼迪倫理學研究所學習的機會還有很多。生命倫理學圖書館每周五舉辦的學術講座和喬治城大學哲學系的學術活動,筆者都可以自由參加。筆者參加的學術活動有:肯尼迪倫理研究所訪問學者學術交流會,肯尼迪倫理研究所國際項目“印度生命倫理學”考察和成果匯報會,喬治城大學醫(yī)學院“當代美國醫(yī)學職業(yè)倫理”研討會,英國曼徹斯特大學John Coggon教授的講座“全球公共健康倫理”,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學院LUC BOVENS教授的講座“優(yōu)先主義”,荷蘭生命倫理學學者的講座“正義的戰(zhàn)爭”,喬治城大學哲學系的講座“新藥市場對病人是否是福音?”,美國生命倫理學教授Carl Elliott講授的“失去了目標——人體試驗受試者得到的是傷害”等。這些講座有的是哲學和全球倫理探討,更多的是當代美國生命倫理學對現實問題給予的討論和研究。
以Edmund D.Pellegrino教授命名的“Edmund D. Pellegrino臨床倫理年度講座”大概每年一次,面向臨床醫(yī)生,在喬治城大學醫(yī)學院舉行。講演者大都是在臨床第一線的醫(yī)生,題目非常貼近醫(yī)生的臨床倫理問題,得到了醫(yī)生的歡迎。講座的題目有:2012年,由芝加哥大學臨床倫理中心的Mark Siegler教授所做的“美國活體器官移植的政策和問題”;2011年的講座是當今社會的醫(yī)學倫理;2010年的講座是醫(yī)生——你生活在一個完美的時代;2009年,“外科醫(yī)生與倫理學”;2007年,“同情是否影響生命倫理學的決策”;2006年,“病患床邊的醫(yī)學倫理”;2005年,“外科醫(yī)生的事先說明—不問也不說?”;2005年,“臨終關懷的新方法——鎮(zhèn)靜,補水,營養(yǎng)”。2003年的講座是由Edmund D. Pellegrino教授親自講授的,題目是“嚴重和臨終患者的倫理學決策”。
美國奧巴馬總統(tǒng)生命倫理學咨詢委員會會議是對公眾開放的。2012年第9次會議在華盛頓特區(qū)召開。筆者饒有興趣地旁聽了這次會議。會議開了一天,討論的主題有:對兒童作為試驗受試者的特殊考慮;國家生物防護科學課題研究報告;醫(yī)學防護措施的研究和使用;權利理論和實踐對隱私的意義;基因組數據的隱私、接近和衛(wèi)生保健網絡等。會議方式是主題發(fā)言、自由討論和主席向總統(tǒng)生命倫理學咨詢委員會的各方代表征求意見,每方代表成員被要求必須對每個問題發(fā)表意見。成員對某個問題不管是贊同,還是反對,都能明確表達出來。并用舉手方式對某些決議或觀點表決。這不但體現了生命倫理委員會由不同成員、代表組成的特殊作用和優(yōu)勢,還顯現了其表達不同觀點時的更加民主和作決議的效率。主席還向公眾發(fā)問,任何公眾都可以參與討論,提出意見和建議。
在肯尼迪訪學將近結束時,筆者訪問了同在華盛頓特區(qū)的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生命倫理學研究系,那里的研究重點在臨床和研究倫理,有相關的培訓。筆者還到離華盛頓不遠的巴爾的摩訪問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的Berman生命倫理學研究所。研究所的所長是Tom Beauchamp教授的夫人Rutt Faden教授,她也是一位美國著名生命倫理學家,是Tom Beauchamp教授推薦筆者訪談的美國5個著名學者之一。她非??捎H可敬,在百忙中安排筆者與幾位研究所的生命倫理學教授見面交談。中國生命倫理學的老朋友,Berman生命倫理學研究所的Jeffrey Kahn教授則認真地教筆者怎樣使用他主持建設的生命倫理學網站,以便筆者在中國就可以讀到生命倫理學的網上書籍和文章。
如饑似渴的在肯尼迪倫理學生命倫理學圖書館暢讀的快樂是筆者終身難忘的。在大范圍快速瀏覽后,筆者購買了近百本英文書,訂了幾份重要的英文期刊。這些都是筆者今后研究的寶貴財富,也是他人研究的參考。因為肯尼迪生命倫理學圖書館缺乏中文生命倫理學的書籍,學生對中國又非常感興趣,筆者捐贈了幾本中文生命倫理學書籍。圖書館無償地為筆者的研究提供了種種回贈。在訪學結束之際,研究所負責人的告別之言是:今后你幾周以內的研究可以不用官方邀請信,提前一周電話通知即可。筆者發(fā)自內心的回答是:是的!我一定會再回來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將這次研究與訪問的情況實錄于此,希望能對中國生命倫理學的研究發(fā)展有所裨益。
[1] Tom L.Beauchamp,James F.Childress,Principles of Biomedical Ethic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修回日期2014-04-10〕
〔編 輯 李恩昌〕
A Key Place for American Bioethical Study:Kennedy Institute of Ethics
WANG Yan-guang
(Institute of Philosoph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E-mail:ameliawyg@sohu.com)
The author described the experience at Kennedy Institute of Ethics during her visitand learning as a senior visiting scholar.The author also introduced Kennedy Institute of Ethics to China.In that institute,they not only have the largest library of bioethics in the world but also have a group of research experts and professorswho love bioethics and treat their work diligently,show their enthusiasm and warm care to new learning scholars,etc.
Kennedy Institute of Ethics;Bioethics;Medical Ethics;Clinical Ethics
R-052
A
1001-8565(2014)02-0159-03
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