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君
“群文閱讀”的概念界定
所謂“群文閱讀”,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發(fā)展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傳統(tǒng)的課堂,一篇課文要講40分鐘,或兩個40分鐘,而“群文閱讀”打破了課時的限制,打破了常規(guī)的一篇課文繁冗的講解,最大化一節(jié)課的容量與效益。以主題方式,進行課內(nèi)、課外、課內(nèi)外等方式的文本組合、聚集。
“群文閱讀”的實施過程
以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魯濱孫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兩篇歷險小說為例,我談談“群文閱讀”的實施過程。我利用思維導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完成歷險類文體的群文閱讀。
對比閱讀,發(fā)現(xiàn)異同?!遏敒I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都是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組成,都是冒險或探險類的小說。
閱讀梗概,了解內(nèi)容。默讀《魯濱孫漂洲記》梗概部分,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梗概部分介紹了魯濱孫的哪幾個故事,獨立繪制思維導圖并與小組內(nèi)的學習伙伴進行交流、討論。
閱讀片段,感受人物。瀏覽精彩片段,哪些內(nèi)容最吸引你,了解人物,出示思維泡泡圖,梳理魯濱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發(fā)質(zhì)疑,產(chǎn)生期待。讀完梗概后,了解故事的大致內(nèi)容了嗎?讀情節(jié)覺得過癮嗎?讀完梗概后,你對這部小說的哪個情節(jié)最感興趣,你想知道些什么?依據(jù)目錄,推薦精彩篇章內(nèi)容。
閱讀遷移,深化主題。梳理“《湯姆·索亞歷險記》—拓展‘梗概運用,感受精彩片段精彩之處—談談閱讀梗概與精彩片段的感受—對比閱讀,深化主題—用梗概或精彩片段的形式”推薦自己所喜愛的歷險類小說。
反思“群文閱讀”
1.把握“群文閱讀”中的“群文”
基于我校思維導圖引進語文學習的實踐,及“群文閱讀”在此類課中的嘗試,我深切地感受到“群文閱讀”這個“群文”教師要心中有數(shù),不能盲目地進行“群文”,否則將學生引入誤讀之中,不但沒能解決問題,反而讓學生一頭霧水。
通過實踐,筆者感受到“群文”的選擇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首先,相同體裁或題材文本的共性。葉老曾這樣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苯處熞鹬剡@個例子的個性特征,從眾多有個性特征的例子中遴選出它們的共性特征,通過聚合與重組的方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共性,省時、高效地學習。
第二,相同體裁或題材文本的特性。世界上沒有一片樹葉是相同的,看似相像的文本中也有著獨特的個性存在,所以,“群文閱讀”的方式,更為學習者提供了對比閱讀、舉一反三、感受例子的遷移與變通。
第三,不同文體的獨特之處更是一道絕美的“群文閱讀”中的經(jīng)典學習材料。如兒童詩歌創(chuàng)作這一群文閱讀的學習,從古體詩、近代詩及學生創(chuàng)作的兒童詩,在學習的過程中仿佛穿越了歷史長河,學生體悟到的是不同歷史背景下的童年。
2.把握“群文閱讀”的度
“群文閱讀”的課堂中,趨向?qū)Χ嗥蚨喾N文本的對比閱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開闊的閱讀能力,多維的閱讀方法。改變了單篇文本重視知識,嚼文咬字的品讀、賞析,筆者更愿意將其稱為語文學習的一種模式或者媒介。對語文學習的寫的是什么、怎么寫、為什么而寫這樣的語言學習切不可丟。
3.找好“群文閱讀”的路徑
找到“群文閱讀”的開口。所謂“開口”,即在群文閱讀前的單篇閱讀的學習,“開口”學習離不開語言文字的字、詞、句、段、篇的學習感悟,“開口”的吸收營養(yǎng)才能為后續(xù)的“群文閱讀”打下良好的閱讀基礎。做好“群文閱讀”的收口。所謂“收口”,即在“群文閱讀”之后的細讀和品讀。
崔巒先生在第七次閱讀教學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提到,與“內(nèi)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無疑,“群文閱讀”這種閱讀模式的誕生正是由分析課文內(nèi)容的教學,轉(zhuǎn)向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方式、教學觀念、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但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提升閱讀能力,運用語言能力及學習能力的學科本質(zhì)永遠都不能丟。
編輯 ?王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