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青年工作的有“心”人
文/張濤
共青團是黨聯(lián)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根基在青年、力量在青年。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團的干部必須心系廣大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落實總書記這一要求,需要我們進一步把握群眾性,心里始終裝著青年,做青年工作的有“心”人。
要做青年的“貼心人”。團干部的作風好不好、工作實不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同青年心與心的距離。心里隔得遠了,就缺少了感情,不可能有做好青年工作的自覺行動,青年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團干部要努力鞏固擴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從靈魂深處和廣大青年在一起,平等而不是居高臨下地看待青年,靠先進和優(yōu)秀而不是行政命令組織青年,靠真情投入而不是簡單迎合帶動青年,真正把青年放在心上,把他們當親人。要充分尊重青年主體地位,充分照顧青年特點,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善于利用新媒體等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開展工作,夯實基層基礎,努力使團的基層組織網(wǎng)絡覆蓋全體青年,使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全體青年。這樣,我們就能與青年越走越近、越來越親,我們的工作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內(nèi)在動力。
要做青年的“知心人”。以心交心,才能更準確地知道青年“心里想什么”、“真正要什么”。應該看到,當前青年的時代性特征更加鮮明,差異化需求越發(fā)明顯,這些都需要我們好好把握研究。要走進青年、“腿上有泥”,制度化暢通密切聯(lián)系青年的好的工作渠道,繼續(xù)開展好“團干部懇談日”活動,實現(xiàn)聯(lián)系青年常態(tài)化;繼續(xù)做好“書記信箱”工作,進一步完善青年訴求表達機制;繼續(xù)做實干部聯(lián)系點工作,在同吃同住同勞動中聽青年朋友說實話、講真情、訴苦衷。要真正掌握和研究“帶露水珠”的情況,面對不同青年群體的差異化特征,既要了解面上狀況,還要分析小眾及個體現(xiàn)象,既要了解整體趨勢,又要了解階段特征,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深入分析青少年成長的就業(yè)、文化、生活、輿論環(huán)境的變化,從中發(fā)現(xiàn)青年成長發(fā)展新需要,找到青年工作新載體。
要做青年的“暖心人”。關鍵時候“拉一把”,多些“雪中送炭”的工作,才能讓青年遇到困難時真正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團干部要以服務型團組織建設為契機,大力提升服務青年能力。要突出重點群體,特別做好新生代農(nóng)民工、農(nóng)村留守兒童、社會閑散青少年等群體深入、細致、扎實的服務工作。要抓住關鍵問題,將重點放在促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濟困助學、實踐鍛煉、身心健康、社會融合、權益保障等領域,解決好社會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真正把服務做到點子上。要廣泛整合資源,積極爭取黨政部門和社會支持,善于運用社會機理和市場規(guī)律,不斷拓寬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nèi)容。要突出服務實效,堅持每年都為青年辦幾件實事,事情不怕小、必須實,通過一件件實實在在的小事,讓青年感受到共青團帶來的溫暖。
(作者系團山東省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