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均 張蕾
(淄博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 山東淄博 255000)
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的研究
車均 張蕾
(淄博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 山東淄博 255000)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在人類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國家經濟生活的發(fā)展,并且地下水污染修復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因此,保護地下水不受污染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影響地下水污染的地下水的保護性能和特性的因素,隨后力圖在分解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統(tǒng)行為特征的基礎上,對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策略進行探討。
地下水;污染物;控制與修復
地下水的保護性能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指標,反映了地下水固有脆弱性。地下水固有脆弱性是地下水系統(tǒng)的固有屬性,反映了含水層污染的抗性。
(1)土壤:土壤是指上的包氣帶具有顯著的生物活性,取決于土壤地下水脆弱性的不同類型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的厚度,結構,組成和粘土礦物含量,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濕度和其他因素,即自我凈化能力,對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土壤退化。(2)包氣帶:包氣帶表面以下的潛水表面積。包氣帶巖性,含水層的水交換之間的土壤層厚度和決定,污染物的遷移和轉化,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功能,在包氣帶媒體也決定了滲徑長度相同的時間、浸潤線。(3)含水層:水層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相關的含水層參數影響的脆弱性,包括含水層巖性,滲透和液壓電導率。滲透系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含水層巖性。(4)地形:包括地形和土地覆蓋和土地利用類型。通常,坡度越大,地表徑流對污染物排放的含水層脆弱性更弱。(5)充值:補給水污染物的垂直輸送到含水層和水平移動的水含有,因此,水的供應是在液體和固體污染物的含水層遷移的主要載體。易損。在含水層中的地下水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它反映了凈補給強度。含水層補給率是指每年的單位面積和總金額的水進入含水層的表面。(6)地下水:地下水的質量表明,在自然條件下,水的背景和抗污染能力,通常反映了礦化度。地下水的礦化度越高,地下水水質較差,陰陽,離子的濃度越高,污染物進入水的衰減效果較差,更容易受污染的地下水。
由于包氣帶中的地下水,從外面和分離流動緩慢,有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明顯差異。在一般情況下,地下水污染的隱藏的復雜性,延遲和困難的恢復。
(1)隱藏:隱蔽性,地下水污染,很難被發(fā)現。同時,即使在地下水污染的一些部件嚴重,也不能從外觀特征直接反映水質監(jiān)測,除非特殊,否則很難找到。和地下水污染人類消費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表征。(2)滯后:污染物進入地下水含水層和地下水中的遷移速度很慢,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一旦在土壤污染源,通過滲流區(qū)的轉移,然后進入地下水。(3)地下水污染的復雜性是復雜的過程的環(huán)境地球化學效應。和轉化污染物進入含水層的遷移,是由含水層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控制。不僅會污染地下水和污染物,包氣帶,含水層介質的污染,在各種因素的影響,污染程度。(4)回收困難:地下水一旦污染,水體自然凈化它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一些污染物進入地下水,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和一系列的化學反應,使水復。因此,它是不可能恢復的有效時間,地下水水質。
主要污染物是對流-地下水系統(tǒng)中的行為,擴散過程的吸附-解吸,溶解和化學過程和生物降解,沉淀,植物吸收,生物過程。(1)對流擴散:污染物進入地下水系統(tǒng),在水驅第一擴散遷移,對流使溶解的污染物與水遷移和水,擴散效應使得在不斷的擴大,在地下水系統(tǒng)中的污染物的影響。(2)吸附解吸的吸附和解吸反映污染物和多孔介質中的水吸附過程轉換溶解的污染物的質量,是污染物的基本控制在地下水中的遷移和轉化的因素。(3)進入地下水環(huán)境污染物降解,光,熱,微生物,植物和其他因素,最后為小分子的穩(wěn)定性,這一過程稱為降解。降解是一個重要的行為決定了地下水系統(tǒng)中污染物的濃度,生物降解和植物吸收,以防止污染地下水的運移,在減少污染起著重要作用。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堅持“源頭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監(jiān)控、應急響應相結合”的原則,即采取主動控制和被動控制相結合的措施。
(1)嚴格控制污染源排放:地下水的污染源有:①工業(yè),工業(yè)廢水已成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來源,是地下水的最大威脅,重金屬汞,鉛,鉻和有機物難分解,有時有放射性物質。②農業(yè),通過在土壤中的殘留農藥,肥料的主要來源,地下水污染造成的農業(yè)活動,灌溉和牲畜和家禽糞便,等。在生活中,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激增,成為地下水污染的兩個主要因素。④其它方面,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和自然災害也會影響地下水水質,此外,地震,火山和其他自然災害,將某些有害物質在地殼深處的地下水,水體污染。(2)加強對地下水污染的地下水修復技術的應用研究:常用水動力控制修復,有機粘土,修復技術,電動修復,修復,可滲透反應屏維修技術,泵和治療修復技術的網絡。這些技術是可行的,但理論研究,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實用技術的研究對地下水的污染,積極推廣使用。(3)建立地下水質量監(jiān)測網絡是建立地下水動態(tài)觀測,建立地下水動態(tài)監(jiān)測,分析和預測系統(tǒng)。關注的重點污染區(qū)域的監(jiān)測,掌握區(qū)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動態(tài)變化特征。(4)加強地下水保護宣傳: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等媒體,要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護的宣傳,提高公眾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發(fā)達國家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已經是研究的熱點和前沿,有許多例子。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在中國才剛剛起步,需要借鑒發(fā)達國家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開展研究工作。環(huán)境工程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水文地質,跨學科的需要,聯(lián)合研究。
[1]張瑩,張玉玲,張晟瑀等.修復石油類污染地下水的PRB反應介質研究[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0,40(2):399-404.
[2]李小平,程曦.場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復中受監(jiān)控的自然修復/恢復技術的應用與研究進展[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13,35(8):73-78.
[3]吳雨華.歐美國家地下水硝酸鹽污染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8):28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