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蓉蓉
臨床護理路徑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應用效果
蔣蓉蓉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最佳的護理效果。 將50例股骨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進行對比與總結。臨床護理路徑患者與未實行臨床護理路徑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 住院天數及健康教育知識進行比較。對護理組平均住院天數、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和討論。實行臨床護理路徑可提高患者滿意度及護理質量, 縮短住院天數, 提高康復效果, 減少并術后發(fā)癥。
臨床護理路徑;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
臨床護理路徑是由醫(yī)師、護士共同制定的, 針對某種疾病或手術制定的具體順序和時間的臨床服務計劃。在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二院骨科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一項成熟有效的手術, 由于手術的康復時間長, 引起的并發(fā)癥多, 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自臨床護理路徑應用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 受到了醫(yī)護患的好評, 現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本科進行臨床護理路徑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50例患者。
1. 2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方法
1. 2. 1入院 ①責任護士、護士長自我介紹, 實行雙人身份核實 。②介紹病房環(huán)境、設施設備、介紹作息制度、陪伴探視管理制度、物品安全保管制度。③入院護理評估:跌倒風險評估、壓瘡評估、疼痛評估。④介紹疾病相關知識:發(fā)生原因、疾病轉歸、主要治療方法等。⑤介紹相關檢查注意事項、目的、協助完善各項檢查
1. 2. 2術前1 d ①反饋各項檢查、檢驗結果。②術前宣教、介紹手術及麻醉方式、介紹術前準備的內容及配合技巧。③協助完善各項術前準備并告知其準備目的。④訓練床上排便,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提醒術前禁食禁飲。
1. 2. 3手術當天 ①生命體征監(jiān)測, 去枕平臥, 頭偏向一側, 禁食禁飲6 h。②體位護理:患者患肢穿“丁”字鞋, 雙腿間放置梯形枕, 患肢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 膝部墊一薄軟枕。③患肢血液循環(huán)的觀察:患肢的顏色、溫度、患肢腫脹程度、感覺、足背動脈搏動、足趾活動等。④引流管(傷口負壓引流管和尿管)護理:妥善固定各種管道, 標示清楚, 觀察引流液的顏色, 性質及量。⑤疼痛護理:講解鎮(zhèn)痛泵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根據疼痛評分進行護理。⑥術后功能鍛煉指導:患者肢端感覺恢復后可行足趾關節(jié)、踝關節(jié)全方位活動, 踝泵運動,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 每個環(huán)節(jié)4~5 s重復進行循序漸進練習, 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
1. 2. 4術后1~3 d ①觀察患者病情做好相關記錄。②引流管護理:訓練膀胱功能, 拔取尿管, 觀察傷口負壓引流情況<50 ml/d可以拔管。③飲食指導:進食優(yōu)質蛋白質、維生素多樣、清淡、易消化飲食, 如魚肉、奶制品、豆制品、時令蔬菜水果等。④心理及生活護理:經常關心患者, 多交流溝通, 掌握患者心理變化。協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護理, 床上排便, 告知便盆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⑤肢體氣壓治療訓練:2次/d, 30 min/次, 以60 mmHg開始,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告知患者及家屬使用目的及作用。⑥指導患者術后功能鍛煉:可半臥位休息, 但屈髖≤90°,保持外展中立, 避免患側臥位, 健側臥位是兩腿間夾定位枕, 避免過度屈髖內收, 觀察傷口切口引流的情況, 拔管后行物理治療, 告知其目的及配合要求。行功能鍛煉, 遵循先健側后患側, 股四頭肌等長及等張鍛煉每次5 s, 每次2~3組, 每組20~30次, 循序漸進。
1. 2. 5術后4~7 d ①患者病情觀察:傷口輔料情況, 局部有無紅、腫、熱、痛觀察體溫變化。②大關節(jié)松動儀訓練:2次/d, 30 min/次, 從30°開始, 循序漸進, 告知患者及家屬使用目的及作用。③術后功能鍛煉:協助患者取坐位, 屈髖必須>90°, 雙膝距離不得小于肩寬?;颊呦麓不顒拥姆绞剑河善脚P, 半臥位,床邊雙足下垂坐立到站立體位的順序逐漸過渡, 活動時須要有陪護在旁保護, 動作應該緩慢, 每個體位保持5 min以上, 預防體位性低血壓。鍛煉2~3次/d, 15~30 min?;颊呦麓舱玖⒒虼才孕凶? 須扶助行器,預防跌倒, 雙上肢無力的患者須要陪護輔助站立。行走時先移動助行器, 再邁患肢, 再邁健肢體, 先在床旁活動, 病房內活動, 病區(qū)內活動的順序循序漸進進行。
1. 2. 6術后1周 ①功能鍛煉:患者下床活動:每日下床鍛煉3~4次, 20~40 min/次, 使用助行器或雙拐, 患肢部分負重, 病區(qū)內行走注意安全, 預防跌倒。功能鍛煉內容指導:進行髖關節(jié)屈伸、外展活動, 屈曲角度不得<90°, 不得內收, 鍛煉過程中不可操之過急, 要注意幅度、強度和整體協調性, 防止強硬牽拉,避免引起疼痛、脫位或再次骨折。②出院宣教:發(fā)放出院健康宣教手冊(院外用藥指導、康復鍛煉指導、飲食指導)。協助完善出院、離院相關手續(xù)。
1. 2. 7出院指導 堅持功能鍛煉, 加強營養(yǎng)增強抵抗力, 但要控制體重, 減少關節(jié)的負重。活動與休息時注意不要內旋或內收膝關節(jié), 交叉雙腿盤腿或彎腰拾物, 保持髖關節(jié)的外展中立位, 以免引起髖關節(jié)脫位。定期復查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檢驗患者對病情掌握情況, 功能鍛煉及注意事項的掌握情況, 收集滿意度調查及建議。
①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方式規(guī)范統(tǒng)一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時間, 內容, 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使得工作的主動性得到提高, 避免出現不恰當現象, 減少了一些醫(yī)療事故的出現。同時也避免了由于個別護士年資低或業(yè)務水平低以及經驗不足和能力不同所產生的護理漏洞[1]。②臨床護理路徑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整個治療的過程和目的, 提高了有效溝通和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及參與性,讓我們的護理工作更加順利有效的進行。臨床護理路徑保證了護理質量,提高了護理效果, 同時也改善了護患之間的關系。③臨床護理路徑的有效護理計劃, 讓患者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明顯提前了下床活動的時間, 減少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讓患者盡早康復出院, 縮短了住院平均天數,降低了醫(yī)療費用。因此, 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護理, 提高患者滿意度及護理質量, 縮短住院天數, 提高康復效果, 減少并術后發(fā)癥值得我們在臨床的廣泛推廣及應用。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要求所有醫(yī)務人員都必須沿路徑進行工作, 并由主管護士負責具體落實, 在實施過程中促進了醫(yī)、護、患之間的交流, 確保了護理質量的提高[2]。
[1] 劉書英.護理路徑在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應用.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3,02(上):741-742.
[2] 孫華云. 臨床護理路徑在人工全髓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02):60-62.
R473.6
B
1674-9316(2014)02-0056-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2.036
400010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二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