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吳德明 沈冰冰
(邳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邳州221300)
近年來,我們在子宮內膜癌術后化療的同時配合自擬中藥湯劑宮康治療,在降低復發(fā)轉移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增加5年生存率等方面獲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手術治療的子宮內膜癌患者9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8例。治療組中Ⅰ期患者8例,Ⅱ期患者22例,Ⅲ期患者16例,Ⅳ期患者2例;子宮內膜腺癌41例,子宮內膜鱗癌7例;年齡(45.2±8.1)歲;體重(72.4±5.5)kg;分娩次數為(2.2±1.2)次;既往有手術史為7例。對照組中Ⅰ期患者7例,Ⅱ期患者23例,Ⅲ期患者18例;子宮內膜腺癌38例,子宮內膜鱗癌10例;年齡(45.3±7.9)歲;體重(71.2±5.6)kg;分娩次數為(2.1±0.7)次;既往有手術史為 11例。2組患者病程、年齡、體重、腫瘤分期和組織類型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2000年子宮頸癌臨床分期標準和子宮內膜癌手術病理分期標準分期者[1];中醫(yī)辨證以氣陰兩虛證為主者;均為子宮內膜癌術后化療患者。
2.1 對照組 單純化療,根據不同的病理類型采用DDP、5-FU、CTX、ADM、VPl6、PTX 等 聯 合 化 療 方案,用藥途徑多為靜脈給藥或腹腔用藥。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自擬中藥湯劑宮康,每次1袋,每日3次?;痉剑狐S芪30g,黨參 20g,白花蛇舌草 15g,山慈菇 15g,夏枯草 15g,當歸 12g,三棱 15g,莪術 12g,瓦楞子 10g,斑蝥0.05g(沖服),延胡索10g,枳殼12g,青皮12g,半夏 10g,砂仁 6g,生麥芽 30g,雞內金 20g,天冬15g,麥冬15g,川牛膝 10g,甘草 5g。乏力甚者黨參增至30g;白細胞降低甚者加女貞子15g;大便溏者加白術 15g、山藥 20g;失眠者加遠志 10g、夜交藤30g;陰道出血者加仙鶴草20g、小薊10g;腹脹、腹痛者加木香10g。全部藥材均按中藥的相關屬性和藥性特點單獨進行加工炮制處理,并由本院煎藥室統(tǒng)一煎煮,每劑煎煮3次,混勻,分成3袋,每袋約200mL,提供給患者(質量標準參照《中國藥典》2005版第1部口服液體制劑項下的標準要求)。
2組均以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均接受3個療程的治療。每2周復診1次,記錄安全性,每療程結束做指標檢測。術后1年以內,每3個月隨訪1次,1年以上半年隨訪1次,隨訪內容包括盆腔檢查、陰道細胞學涂片、胸部X線檢查、超聲檢查、血清CA125檢測等,必要時進行盆腔CT檢查。
3.1 觀察指標 2組患者均在治療1月、3月、1年時各做1次外周血白細胞的檢測,并于治療后1年、2年時做生活質量的統(tǒng)計。外周血白細胞計數由流式細胞儀檢測,生活質量分以癌癥研究和治療協(xié)作組(EPRTC)制定的EORTCQLQ-30為依據[2]。對比2組患者化療后胃腸道反應、疼痛度、患者滿意度。疼痛評分采用國際標準的視覺模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分為 0~10 分。 術后滿意度問卷采用Kiyak滿意度標準[4],由非常不滿意至非常滿意分5級評分,非常不滿意1分,不滿意2分,一般或不能肯定3分,滿意4分,非常滿意5分。
3.2 治療結果
3.2.1 2組患者5年內復發(fā)轉移率比較 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5年內復發(fā)轉移率比較 例
3.2.2 2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3.2.3 2組患者治療過程中胃腸道反應、滿意度、疼痛度以及治療后外周血白細胞計數、5年內的生存率比較 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過程中胃腸道反應、滿意度、疼痛度以及外周血白細胞計數、5年內的生存率比較
子宮內膜癌是發(fā)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為女性生殖道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約為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20%~30%。目前隨著環(huán)境的惡化,生活習慣的變遷,外源性雌激素的應用,婦科炎癥的增加等因素,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率明顯上升。子宮內膜癌患者常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即使手術很徹底,肉眼見不到的腫瘤結節(jié)或數量不等的癌細胞仍然會有殘留,如不及時治療,殘留的癌細胞將成幾何級數增長,因此術后化療和服用一定時間的藥物來達到對子宮內膜癌的治療非常重要。
中醫(yī)學認為子宮內膜癌屬“癥瘕”范疇,是由于毒邪因素長期作用導致邪氣偏盛,陰陽失去平衡,臟腑功能失調,正氣受損,氣滯、血瘀或痰濁、濕熱之邪相互結集,日久形成子宮內膜癌。自擬中藥方宮康以黃芪、黨參健脾益氣為君藥。臣藥有: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夏枯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腫;三棱、莪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瓦楞子、斑蝥破血逐瘀,散結消癥;當歸、仙鶴草和小薊養(yǎng)血止血、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延胡索、枳殼、青皮增強理氣、止疼功效;天冬和麥冬滋陰養(yǎng)血;半夏、砂仁化痰,調和胃氣,降逆止嘔;遠志、夜交藤安神益智;雞內金、山藥、生麥芽補腎健脾,促食欲。佐以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藥下行,利尿通淋;用甘草調和諸藥,協(xié)同達到益氣養(yǎng)血、散瘀止血、理氣、消積、止痛、調和胃氣、降逆止嘔目的。
本研究說明子宮內膜癌術后,在化療的同時,仍然有必要服用1~3月的中藥來調理患者的脾胃功能,使氣血得以恢復,并起到增效解毒作用,消除放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免疫力,改善全身癥狀和體質,消除肉眼見不到的腫瘤結節(jié)或數量不等的癌細胞殘留,改善患者的機體及精神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和機體的抗病能力,糾正修復病理損害,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減輕痛苦等,為臨床治療子宮內膜癌提供了一種方案。
[1] 樂杰.婦產科學.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91
[2] 陳振東,孫燕,王肇炎.實用腫瘤并發(fā)癥診斷治療學.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359
[3] Wewers ME,Lowe NK.A critical review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s in the measurement of clinical phenomena.Res Nurs Health 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1990,13(4):227
[4] Baird JF,Kiyak HA.The uninformed orthodontic patient and parent: treatment outcomes.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3,124(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