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娟 王凌珊 宋凱環(huán) 劉曉靜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因為早期無明顯癥狀, 故確診時有60%~70%的患者已廣泛轉(zhuǎn)移, 且轉(zhuǎn)移以腹腔內(nèi)播散、種植為主。在發(fā)達國家, 卵巢惡性腫瘤的死亡率居婦科腫瘤之首, 占女性癌癥患者死亡率的第5位[1]。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0月~2013年15月本科共收治卵巢癌患者21人, 年齡17~73歲, 進行腹腔灌注化療200余次。
1.2 方法 患者排空膀胱仰臥位取臍與髂前上棘兩連線中外三分之一處為穿刺點, 常規(guī)消毒皮膚, 囑患者鼓腹, 穿刺者左手繃緊皮膚, 右手持穿刺針進腹腔, 穿刺有突破感后拔出穿刺針, 置入閉式引流管, 連接一次性輸液器, 如患者腹水較多, 可先放出適量腹水再注入藥物, 并適當減少生理鹽水注入量。鉑類藥物作為腹腔內(nèi)灌注一線化療方案用藥,可使殘余癌灶較小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復發(fā)和死亡風險降低20%~25%[2]。采用IP-TC方案即化療第1天紫衫醇135 mg/m2加入生理鹽水500 ml靜點?;煹?天, 取生理鹽水2000~3000 ml加入順鉑注射液100 mg/m2腹腔灌注, 化療第8天, 取紫衫醇60 mg/m2加入生理鹽水2000~3000 ml腹腔灌注。每個患者一般行6個周期聯(lián)合化療, 腹腔灌注化療約12次。
2.1 心理護理 在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有關卵巢癌和抗癌藥物的知識, 腹腔灌注的必要性及化療的目的, 說明操作步驟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 使患者及家屬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消除不良情緒, 能積極有效地配合治療。介紹療效顯著的病例, 激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 腹腔灌注時的護理
2.2.1 有腹水者先放腹水, 注意記錄腹水量, 放腹水量每次不超過3000 ml, 放腹水時速度不宜過快, 避免腹壓突然下降,血液重新分布, 導致血壓下降, 甚至休克。腹腔灌注滴速宜快,以120~160滴/min為宜, 灌注時應嚴密觀察液體流速, 及時更換輸液瓶, 防止空氣注入腹腔?;熯^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臉色的變化, 并詢問患者有無腹痛、腹脹等不適感。
2.2.2 灌注后, 指導患者定時變換體位, 使藥物分布均勻,增加藥物與腫瘤的接觸面積及對腫瘤的滲透, 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一般患者灌注后2 h需要每15 min更換體位1次,具體方法有側臥、仰臥、頭低腳高位、頭高腳低位、半坐位,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 護理人員要協(xié)助其更換體位。在更換體位過程中要注意防止引流管脫落。
2.2.3 腹腔化療液體溫度的控制 有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在(40±1)℃時的耐受度最好, 患者感覺也最舒適, 腹腔化療對卵巢癌, 盆腹腔轉(zhuǎn)移灶療效是肯定的。而腹腔溫熱化療是化療與熱療的結合。將化療藥液加熱注入患者的腹腔, 使腹腔溫度維持在(40±1)℃度時, 其殺滅腫瘤細胞、提高藥物的敏感性、增加患者對化療的耐受程度及提高療效的效果最好[3]。
2.2.4 留置導管護理 妥善固定導管, 采用透明貼膜固定。留置導管期間減少活動, 避免導管脫出, 每次行腹腔灌注時都要檢查導管是否脫出, 確認導管在腹腔內(nèi)再進行灌注。穿刺點定期換藥, 一般每周換藥兩次, 如果患者出汗, 固定導管的貼膜下有汗液, 應及時換藥避免穿刺點感染。
2.3 不良反應護理
2.3.1 消化道反應的護理 紫杉醇及順鉑均有較明顯的胃腸道毒性, 包括惡心、嘔吐、食欲減低、腹瀉等, 反應常在給藥后1~6 h內(nèi)發(fā)生, 應遵醫(yī)囑在化療前30 min給患者使用止吐藥物如靜脈注射格拉司瓊、恩丹西酮針等抑制惡心、嘔吐的發(fā)生, 加用地塞米松可增加止吐效果。嘔吐嚴重者, 嚴密觀察嘔吐物的性質(zhì)及量, 嚴格記錄出入量, 防止水電解質(zhì)紊亂、酸堿平衡失調(diào), 必要時給予相應的對癥支持治療。
2.3.2 骨髓抑制的護理 化療藥物的骨髓抑制主要為劑量限制性毒性, 用藥劑量越大, 骨髓抑制越明顯, 主要表現(xiàn)為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血小板降低。在腹腔化療期間, 應每周檢查血象1~2次, 白細胞低于1.5×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 (化療原則:低于正常值就停藥)者應立即停藥。骨髓抑制對患者造成的危害較大, 嚴重者可出現(xiàn)感染、發(fā)熱、出血、甚至死亡, 患者需要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 嚴格無菌操作, 病室紫外線消毒2次/d, 注意口腔衛(wèi)生, 餐后用生理鹽水加入慶大霉素(濃度為500 ml鹽水加慶大霉素16~32萬單位)或生理鹽水加碳酸氫鈉(濃度為1:1)漱口, 防止發(fā)生口腔感染。同時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傾向, 必要時, 按照醫(yī)師要求少量多次為患者輸入新鮮全血和白細胞。
2.3.3 腎功能損害的護理 由于鉑類藥物的代謝產(chǎn)物由腎臟排泄, 單次、大劑量用藥后偶會出現(xiàn)可逆的腎功能障礙,多次高劑量給藥可能出現(xiàn)不可逆的腎功能障礙, 嚴重時引起腎小管壞死。用藥期間, 飲水至少3000 ml/d, 并給予靜注速尿針利尿, 保持患者24 h內(nèi)尿量>2000 ml[4]。保持尿量在100 ml/h以上, 加速藥物的排泄, 以減輕對腎功能的損害, 同時準確記錄尿量, 防止腎功能衰竭的發(fā)生。
2.3.4 心臟毒性的護理 紫杉類化療藥物的心血管毒性較明顯, 可有低血壓和無癥狀的短時間心動過緩發(fā)生, 化療前了解患者有無心臟病病史, 常規(guī)測血壓及行心電圖檢查, 重視患者的主訴, 化療期間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定時測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 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心電監(jiān)護及保護心臟藥物。
2.3.5 預防過敏反應 紫杉醇配置要加入玻璃瓶包裝的生理鹽水中(該藥可與塑料制品中的某些成分發(fā)生反應), 輸注時要用輸血器, 該藥易發(fā)生過敏反應, 如皮疹、呼吸困難等, 靜脈給藥時速度不宜過快, 500 ml液體輸注時間≥4 h, 用藥前遵醫(yī)囑給予地塞米松口服, 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
隨著腫瘤治療學的發(fā)展, 目前腹腔化療對卵巢癌患者的治療已廣泛應用于臨床, 因為腹腔化療副反應比全身用藥輕,可降低化療藥物所致的全身毒性反應, 提高化療療效[5]。隨著醫(yī)學模式的改變和護理水平的提高, 對疾病的護理已由簡單的醫(yī)學模式上升到社會心理學和醫(yī)學生物學相結合的模式。對癌癥患者不能僅滿足于化療藥物殺滅癌細胞的觀念,應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整體護理, 才能保證治療的持續(xù)進行。本文通過對21例卵巢癌患者腹腔灌注化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灌注前護理, 灌注中護理, 灌注后護理, 不良反應護理, 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保證化療療程的順利完成, 從而提高療效, 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1] Falk M H, Issels R D.Hyperthermia in ibnc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perthermia, 2001, 17:1-18.
[2] 曹斌融, 胡衛(wèi)國.卵巢癌的腹腔化療.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 1997,13(4):181-183.
[3] 趙家珍.卵巢癌術后腹腔灌注聯(lián)合靜脈化療療效分析.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 2008, 10(5):70-72.
[4] 劉俊莉.卵巢癌直腸轉(zhuǎn)移瘤切除應用腸吻合器病人的護理.護理研究, 2009, 23(8):1649-1650.
[5] 劉俊紅, 鄧碩, 趙宏波.腹腔化療在卵巢癌系統(tǒng)化療中的應用.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08, 2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