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發(fā) 王 萍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河南 衛(wèi)輝 453000)
感音神經性耳聾治療方法較多,療效不甚滿意,屬于難治之癥。臨床診斷主要依據病史、估計情況、電測聽、聲阻抗復響實驗,最后結合耳部CT檢查等,根據臨床資料綜合判斷〔1〕。本文就我院進行診治的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通過針灸輔助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分析。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我院確診并進行治療的感音性耳聾患者50例,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觀察組26例,年齡55~71〔平均(62.5±6.7)〕歲,男14例,女12例,病程:<1 w 5例,2~4 w 4例,2個月~0.5年內6例,>2年10例,>5年1例。病因:突發(fā)性4例,外傷性6例,中毒性4例,感染性4例,其他原因8例。聽閾25~39 dBHL 3例(5耳),40~54 dBHL 6例(9耳),50~69 dBHL 3例(4耳),70~89 dBHL 7例(12耳),>90 dBHL 4例(6耳)。合并癥情況:高血壓2例,高血脂4例,糖尿病3例,肝腎功能慢性疾病1例,心臟疾病6例,其他10例。對照組24例,年齡56~73〔平均(62.7±7.2)〕歲,男12例,女12例,病程:<1 w 3例,2~4 w 5例,2個月~0.5年4例,>2年11例,>5年1例。病因:突發(fā)性4例,外傷性5例,中毒性4例,感染性5例,其他原因6例。聽閾25~39 dBHL 5例(9耳),40~54 dBHL 5例(9耳),50~69 dBHL 4例(7耳),70~89 dBHL 6例(9耳),>90 dBHL 4例(6耳)。合并疾?。焊哐獕?例,高血脂3例,糖尿病2例,肝腎功能慢性疾病2例,心臟疾病8例,其他6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診斷 所有患者均進行純音測聽,對患者聽力損失程度進行測定:≥26 dB為輕度耳聾,≥41 dB為中度,≥56 dB為中重度,≥71 dB為重度,≥91 dB為極重度。了解患者聽力損傷程度后,進行聽力腦干反應試驗評定,對耳蝸及蝸后進行診斷。50例患者分別給予75、85、95 dB的刺激,持續(xù)時間為100 ms,平均每秒刺激11次,電極放置位置為前額、耳部〔2〕。最后,通過CT、MRI檢查后明確病變所屬性質,通過影像學成像后對患者進行確診。
1.2.2治療方法
1.2.2.1中藥治療 觀察組治療以“耳聾左慈丸”為主,辨證后合理加減,確保符合所有患者證型。主方為:“熟地5錢半、山藥4錢、山茱萸3錢、茯苓4錢、丹皮2錢、澤瀉2錢、石菖蒲4錢、磁石5錢半、五味子2錢”。辨證為腎精虧虛型患者,偏陰虛應加重熟地用量,并加以枸杞滋補腎臟,另加3錢枸杞;偏陽虛患者入淫羊藿2錢、補骨脂2錢、肉桂2錢,達到溫補腎陽的目的。脾胃虛弱型:治療目的為“穩(wěn)步彼身、益氣健聰”?;颊呷魹槠⒛I陽虛加入干姜、淫羊藿、肉桂各2錢,若氣虛較重同入黃芪4錢,白術2錢半。氣滯血瘀型:主方基礎上入桃仁、紅花、川芎各1錢半,同入3錢半郁金。主要為患者活血化瘀、通竅開聰。以上各型所有患者若氣郁較重可入香附、陳皮2錢,痰多可入橘紅、法半夏、瓜蔞各2錢。針對高血壓患者應入夏枯草、鉤藤各2錢,大便干燥患者加女貞子、火麻仁2錢入藥,如患者夜間多夢失眠方入酸棗仁、遠志各2錢可調節(jié)睡眠。本次治療為30 d完成療程,共30劑,1劑/d,水煎后劃分為3份,早、中、晚服用。
1.2.2.2針灸治療 根據辨證型針灸方法做出相應調整。辨證為腎精虧虛證患者,于聽宮、聽會、翳風3處用針,留置30 min/次,配合艾灸對足三里、三陰交和關元三處。辨證為脾胃虛弱型患者,除聽宮、聽會、翳風針用補法,留置30 min外,艾灸神闕、足三里、三陰交等處。辨證為氣滯血瘀型,針刺聽宮、聽會、翳風、足三里、三陰交,平補平瀉法留置20 min即可。如患者出現(xiàn)暈針情況,改為單純進行中藥治療。
1.2.2.3西醫(yī)治療 對照組進行西醫(yī)治療,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葛根素250 ml、10%葡萄糖500 ml、ATP 40 mg、輔酶A 100 U、肌酐400 mg混合后靜注,1次/d。另外進行維生素B1100 mg、維生素B12500 mg肌注;療程30 d。
1.2.3療效判定 治愈:聽力恢復較好,聽閾恢復至20 dB內;顯效:聽力有較大恢復,提高≥30 dB;有效:聽力有所提高,提高值≥15 dB;無效:聽力無提高或提高值<15 dB。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軟件行Ridit分析。
觀察組治愈6例,顯效13例,好轉6例,無效1例,對照組治愈2例,顯效9例,好轉9例,無效4例,兩組患者療效進行Ridit分析后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根據我國醫(yī)學論著中所載,“腎主耳,腎氣通于耳,若腎和則可耳聞五音”〔3〕。所以腎氣充足,耳聰而目明,若有勞氣傷血精脫腎疲,可致聾聵也。人過中年,耳鳴增之,乃陰衰腎虧。老人多見聰不內居,聞聲于外,此乃正腎元不顧,多為陽氣渙散之征。當代醫(yī)學又在古籍記載中對耳聾與腎臟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腎臟與耳聾確實存在著一定的相互關系。有關腎本質研究中曾經提出:在中醫(yī)學腎功能與下丘腦、垂體與腎上腺皮質、下丘腦與垂體甲狀腺、下丘腦與性腺功能具有密切關系〔4〕。純音聽力改變角度進行研究,腎虛證與聽力障礙具有相關性。
主方為耳聾左慈丸,針對老年患者腎虛所致耳聾,因腎開竅于耳,虛證在深,應有所調理,腎虛景氣不能上注,耳不得其氣故而發(fā)生聾聵。熟地、山茱萸、茯苓、澤瀉等均對腎臟進行滋補,入磁石重鎮(zhèn)沿陽。五味子與石菖蒲兩位,重在固精通竅,兼顧調補腎氣。針灸治療主要針對聽宮、聽會、翳風為主,根據辨證進行輔穴配合,針對老年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效果較好。主穴聽宮、聽會、翳風針刺,目的在于疏導經氣,則可達到精氣上輸入耳。另外選取足三里、三陰交、關元等穴位,目的于健脾溫腎,最終達到共同作用于耳,可止鳴復聰,臨床療效較好。本組患者通過中藥針灸輔助與單純西醫(yī)治療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療效明顯較好,有效率高且不易反復。綜上,老年感音神經性耳聾使用中藥治療效果較好,該方法針對病之根本,防止患者反復發(fā)作,節(jié)省醫(yī)療開支。
4 參考文獻
1Sano M,Kaga K,Kuan CC,etal. Early myelination patterns in the brain stern auditory nuclei and pathway :MRI evaluation study〔J〕.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07;71(1):1105-15.
2Smits M,Kovacs S,de Ridder D,etal. Lateralization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ctivation in the auditory pathway of patients with lateralized tinnitus 〔J〕. Neuroradiology,2007;49(8):669-79.
3王樹楹.感音神經性耳聾1794例臨床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1;28(3):341-4.
4陳宏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感音神經性耳聾34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0;45(8):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