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健
解讀契訶夫《櫻桃園》中的喜劇元素
黃 健
《櫻桃園》這一部喜劇作品總共有四幕,不過這一部喜劇作品卻能夠形成平地波瀾,能夠很好地展現(xiàn)出如同散文一樣的美感。契訶夫在劇作的表層以及深層都構筑了《櫻桃園》的喜劇元素,表層上是純熟地運用了社會角色錯位的手法,而深層次則是運用了荒誕的手法,讓生活的虛無、漫無目的配合表層的社會生活角色錯位,從而顯現(xiàn)出獨特的喜劇效果。
從契訶夫這一部劇作的表層上看,《櫻桃園》作品里面的人物具備了非常明顯的生活錯位感。所謂的生活錯位感,實際上也是一種社會角色上的錯位,這些《櫻桃園》劇作當中的人物都離開了自己生活的中心,從而在劇作的表層上制造了非常多的喜劇元素。比如《櫻桃園》劇作當中的女主人公拉涅夫斯卡婭本身是一個封建莊園的莊園主,莊園主在當時的沙皇俄國是屬于舊時代的貴族,因此,拉涅夫斯卡婭也應該是一個舊貴族一般的風范,按照一般的沙俄傳統(tǒng),她要具備一定的同情心,或者是具備良好的文化程度等。
不過在劇作之中這個舊貴族的代表拉涅夫斯卡婭卻是處在十分混亂的社會角色之中,比如拉涅夫斯卡婭會在法國巴黎尋求十分荒唐的愛情,并且在這種所謂的愛情當中揮霍了自己的家產,等到拉涅夫斯卡婭回到俄國的時候,已經是處于一無所有的境地。甚至拉涅夫斯卡婭要將自己抵押的櫻桃園轉手出去的時候,這位舊貴族仍然是沉溺在自己的所謂的愛情幻想當中。
而另一個《櫻桃園》劇作當中的女性角色夏洛蒂,作為一名家庭女教師,本來應該是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然后口吐蓮花,有著非常好的溫柔氣質,知書達理,可是劇作的創(chuàng)作者契訶夫卻有意在《櫻桃園》當中讓家庭女教師夏洛蒂成為一個變魔術的人,在真實以及虛幻之間掙扎著生活,這樣的一種社會角色的錯位,目的也在于對封建大家族當中的人進行諷刺,特別是諷刺他們分不清楚什么是虛假,什么是真實。
劇作當中另一個重要的角色是莊園主貴族當中的加耶夫,在自己的妹妹拉涅夫斯卡婭去巴黎的時候,他本來應該是承擔起封建大家庭當中的責任,將祖上傳下來的櫻桃園處置好,但是這一位無能的貴族青年加耶夫卻把櫻桃園經營得十分混亂,而且也常常胡言亂語,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生活。
這種社會角色的錯位在這一部劇作當中是非常普遍的,諸如此類的還有作為一名大學生的彼得,他有著一般文化青年都具有的向往陽光的心態(tài),也喜歡春天,可是他完全不會真正地靠近或者試圖去接近這些積極的事物,有著虛無縹緲的戀愛觀念。又比如封建莊園當中的女仆人杜耀莎,她常常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所謂的貴族大小姐。
劇作的創(chuàng)作者契訶夫非常巧妙地運用了這樣一種社會角色錯位的手法,讓這些劇作當中的人物很滑稽地顯現(xiàn)出各種喜劇效果。劇作者契訶夫運用這樣的一種角色錯位,讓作品當中的嘲弄以及諷刺的筆調更加凸顯,從而表達了他內心對于這些俄國社會病態(tài)的強烈厭惡以及否定。這一點也是高爾基認為契訶夫具備敏銳社會觀察力的一個重要的依據(jù)。契訶夫所運用的各種劇作表層的喜劇元素幾乎都是生活當中非常細碎的瑣事,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契訶夫卻非常靈活地將這些生活當中的瑣事組成這些人物角色錯位的一個部分,從而將當時沙皇俄國末期整個俄國社會的社會病態(tài)、毫無生氣以及混亂的局面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出現(xiàn)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喜劇效果。
從這部《櫻桃園》劇作的深層次看,作品當中的喜劇化元素主要是呈現(xiàn)出一種荒謬感,這種荒誕的感受本質上是劇作當中人物對于生活的共同迷茫。這一點實際上也就是對于當時沙皇俄國末期的人生迷茫,當時人們的生活是十分荒唐的。
在《櫻桃園》這部劇作的最后一幕當中,在封建莊園主家中做了一輩子管家的葉匹訶道夫內心十分感慨地說道:“我這一輩子好像根本就沒有好好活過一樣,女兒和大學生到最后也要走到一起,但是美好的新生活,最后又會在哪里呢?”實際上,葉匹訶道夫這樣的一種發(fā)問令人發(fā)笑,這種人物行為和話語之間的對立充滿了荒誕主義的色彩,劇作當中的人物從本質上也就有了這樣一種荒誕色彩,所以造成了情理與實際的差別,從而很好地營造了一種喜劇感。劇作《櫻桃園》到了劇終的時候,女主人公拉涅夫斯卡婭和自己的眾多親朋以及仆人們只能夠悻悻然離開了自己家族的櫻桃園,而即使是買下了被抵押櫻桃園的莊園主羅巴辛,也選擇了到別的地方去過冬,不愿意留在櫻桃園享受自己的勝利果實,可見這些人物都是十分荒誕的,買下櫻桃園的新貴族羅巴辛也弄不懂自己為什么就會盤下這樣一個莊園,而賣掉莊園的女主人公拉涅夫斯卡婭也糊里糊涂,弄不清楚什么是最為重要的??梢姡@種錯位感從深層次的本質上看就是一種荒誕、無稽的黑色幽默,歸根到底,也是在委婉地諷刺著沙皇俄國社會到了末期所普遍存在的人生虛空感。
沖突是很多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當中的一種基礎要素。運用什么樣的沖突,如何讓沖突表現(xiàn)得更加貼切以及真實,就非常直接地決定了這部戲劇所具備的文學藝術價值,同時也表現(xiàn)出這位劇作家的文學審美情趣?!稒烟覉@》的本質主題是為了表現(xiàn)傳統(tǒng)沙皇俄國的封建貴族必然走向衰退以及滅亡。契訶夫圍繞著這樣的一個劇作主題塑造了一對階級對立的沖突,也就是代表著新興資產階級的羅巴辛和代表著沒落的封建主義莊園主階級的拉涅夫斯卡婭以及其哥哥加耶夫,這樣的一對沖突在劇作當中是充滿喜劇效果的。
劇作的創(chuàng)作者契訶夫本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表現(xiàn)出這兩個對立階級之間的沖突,但是契訶夫并沒有直接去呈現(xiàn)這樣的一對沖突,而是采取了委婉以及迂回的方式去表現(xiàn)他們在戲劇之中的沖突。在《櫻桃園》這一部劇作之中,契訶夫采取了一種反方式,不僅拉涅夫斯卡婭兄妹兩人和羅巴辛之間并不是一對非常嚴肅的仇人,而且在私人關系上他們兩個人更是一對好朋友。這樣的一種處理手法讓整部戲劇作品當中的荒誕色彩更為濃厚。
契訶夫并沒有去描寫這個新興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羅巴辛如何處心積慮去謀奪拉涅夫斯卡婭兄妹兩人的櫻桃園,而是描寫他沒有什么陰險狠毒,完全是朋友之間的互相幫助,甚至這位資產階級的貴族羅巴辛還會出于感恩戴德的角度去盡力幫助拉涅夫斯卡婭兄妹兩個人去保護住家族的財產。
那么契訶夫是如何運用沖突元素去呈現(xiàn)出喜劇化的效果呢?這一個問題的答案就在于時間上。在契訶夫筆下的這一個《櫻桃園》當中,時間可以看成是很多沖突的一個催化劑。憑借時間的更迭以及變化,從而讓櫻桃園這個產業(yè)的拍賣更加具有沖突感。契訶夫運用拍賣時間的變化將這種買賣背后的沖突凸現(xiàn)出來,而且拉涅夫斯卡婭兄妹兩人也因為時間的流逝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因為可能超過了這個時間他們兩人連賣掉櫻桃園去換取僅剩的尊嚴的機會都沒有。但是到了8月22日這個劇作當中反復提到的時間里面,櫻桃園卻立即被買主買走了。買走櫻桃園的并不是別人,而是拉涅夫斯卡婭兄妹兩人的好朋友羅巴辛。羅巴辛雖然多次幫助他們兄妹走出困境,但是他們實際上也沒有辦法去扭轉他們兩個階級之間的對立,這種對立是因為時間,更確切地表達實際上是歷史的轉變,是因為歷史的洪流將封建主義的莊園主推下了歷史的舞臺。
按照傳統(tǒng)的戲劇創(chuàng)作方式來說,喜劇角色一般分為反面的喜劇人物形象和正面的喜劇人物形象。反面的喜劇人物形象如《威尼斯商人》中的猶太商人,正面的喜劇人物形象如《第十二夜》里的維奧拉。不過契訶夫在《櫻桃園》這一部戲劇當中所塑造的喜劇人物形象既不是一個全面的壞人,也不是一個徹底的善者,這種塑造方式能夠讓人物元素更趨于真實,而實際上也是起到了更富有層次性的喜劇效果。
在《櫻桃園》中的喜劇人物元素當中,最具有契訶夫創(chuàng)作的典型意義的就是拉涅夫斯卡婭這個女性角色形象。她不是一個正面的喜劇人物,同時也不是一個反面的喜劇人物,她沒有聰明才智,更沒有那種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不過這樣的拉涅夫斯卡婭卻不是一個壞人。所以,這個人物具備了契訶夫所創(chuàng)作的喜劇特點。
拉涅夫斯卡婭沒有時間意識,也不會緊張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痛苦,她一味地沉溺在自己所謂的愛情之中,并且揮霍著這些金錢。拉涅夫斯卡婭揮霍時間,揮霍金錢,最終成為一個丑角,把櫻桃園拱手讓給了他人??梢娒撾x了常態(tài)的拉涅夫斯卡婭展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幽默,從而讓觀賞者在捧腹大笑之余又有了一些對于人生的深層次思考。
綜上可知,《櫻桃園》雖然是一部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劇作,當中卻具備了非常深刻的喜劇色彩,這種喜劇元素具備了契訶夫式的文學委婉,起到了一種否定、鞭撻的作用。因此,契訶夫的《櫻桃園》是一部讓人發(fā)笑并且引人深思的喜劇作品。
[1]范暉.超越者的困惑——論契訶夫《櫻桃園》的現(xiàn)代意識[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03).
[2]王莉.從《櫻桃園》的喜劇性特征看契訶夫戲劇的民族性[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0(01).
[3]王建成.《櫻桃園》的喜劇性分析[J].社科縱橫,2009(08).
黃?。?981— ),男,四川樂山人,研究生,樂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