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晴
你有沒有想過,當你走進餐廳的時候,迎接你的,不是標準化的笑容,而是朋友般的問候?
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坐下點餐的時候,服務員會提示你,這個季節(jié)吃什么最好?他們甚至了解你的忌口。
你有沒有想過,當你生日那天進入這家餐廳,雖然沒有提前訂生日宴,但是他們卻能給你一份生日禮物,一句生日問候?
我們都在講餐飲服務,但是服務是什么?
以前我們都寄望于標準化、流程化和規(guī)范化,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決定一家餐廳檔次和用戶體驗的,不是這些,而是服務的人性化和親情化,給客戶需要的,遠比給客戶標準的更有意義。
餐飲服務與其他商業(yè)服務有所不同,制作、銷售、消費是在同一時空完成的,但我們決不能僅僅把客戶定位為來“吃飯消費的”,否則,我們就成為“賣飯的”了。
餐飲的個性化服務是個時髦的詞,大家也都在打“個性化服務”的牌,但是真正的個性化是什么?我們常去餐廳消費,常常會遇到勤快的服務員在桌旁頻繁換碟,時不時地派毛巾、倒酒水等等。對餐廳來說,也許這就是個性化,但,作為一個消費者而言,這算是“騷擾”! 如果在吃飯的時候,服務員突然間出現(xiàn)在消費者面前不停的幫他換碟換碗,以至客人的講話思路被打斷,從而出現(xiàn)冷場的尷尬場面。"每樣東西都一點一點更換的話,那客人吃飯的情趣將被'抹殺'得一干二凈。"
不同的客戶,對于來餐廳消費,其實是有不同需求的,比如情侶需要的浪漫和相對私密,商務洽談需要的安靜,家庭、朋友派對所需要的歡樂氣氛,獨自泡吧時所需要的自由交流氛圍……而作為餐廳,就應該為他們提供他們想要的環(huán)境,而非告知他們那里有空座,這樣的服務,我們稱之為“人性化”服務。
所謂人性化服務,其實是雙方面的。既要讓客人舒服,也要讓服務員比較適意,減輕往日那種繁雜的工作量,這具體來說,就是“心隨客動”,服務客人所需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