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偉
根據(jù)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就業(yè)率、居民心理健康和家庭穩(wěn)定度,聯(lián)合國最新發(fā)布的《2013全球幸福指數(shù)報告》評選了全球十大最幸福的國家,北歐小國丹麥排名第一。
這份報告通過六項因素對各國國民幸福程度進行衡量,包括人均GDP、健康生活、社會信任度、生活自由度、政府廉潔度和慷慨程度等?!盀槭裁词堑?,而不是其它發(fā)達國家呢?”我常常問自己。
在丹麥呆了幾天,我終于體會到了丹麥人的“幸福密碼”。人們總是用“水泥森林”來形容大都市,都市人似乎總是冷漠、孤單。而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同樣是大城市,卻有一種鄉(xiāng)間般的質(zhì)樸。丹麥是一個自行車王國。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大多數(shù)人選擇自行車作為他們的交通工具。春暖花開的時候,騎著自行車在城市里轉(zhuǎn)悠,是一件再舒心不過的事情。每到4月,市區(qū)的主要景點都會停放大量可供游客使用的自行車,而這些自行車都是免費使用的,游客只需要在用完之后找到其它停放點放回車子即可。
過去30年中,人類生活質(zhì)量不斷上升,而幸福指數(shù)僅微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jīng)濟學家杰弗里·賽克斯指出,“伴隨經(jīng)濟增長而來的是更多社會問題,失去信任、焦慮等愈加嚴重。”
作為北歐最小的國家,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卻是北歐最大的城市,那里到處洋溢著童話般的快樂。為了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在丹麥,每20個人里就有19個加入了由政府資助的俱樂部。俱樂部的主題各式各樣,有“兔子跳”俱樂部,有冬泳俱樂部,還有手球俱樂部。丹麥人認為,隔絕感會讓人不幸福。在丹麥,孩子們從年幼時起,就被要求加入社團。
丹麥人是世界上最信任他人、也最值得他人信任的人群。丹麥人的誠信是出了名的。在《2013全球幸福指數(shù)報告》中,丹麥人的相互信任度也是其奪冠的一個重要因素。報告中列舉的一個典型例子是,丹麥的父母常將自己的孩子獨自留在嬰兒車里,自己卻走進咖啡館喝咖啡。在哥本哈根街頭一家普通超市里,我排隊準備結(jié)賬,卻發(fā)現(xiàn)這兒的收銀臺內(nèi)壓根沒有收銀員,顧客們自覺排隊,自己在收款機前操作付款。排在我前面的一個老太太熟練地把商品從購物筐里取出,在條碼機前逐一刷過,再用信用卡結(jié)了賬。這家超市的門口連國內(nèi)常見的防盜報警門都沒有,超市對顧客的信任可見一斑。丹麥的財政大臣克勞斯·約爾特·弗雷澤里克森談及誠信時說:“如果商業(yè)是齒輪,那誠信就好比潤滑油,會讓它轉(zhuǎn)得更快、更順滑。”
丹麥人從生到死,政府都照顧好了。哥本哈根大學社會學家彼得·古內(nèi)拉克指出,“丹麥人在老人和孩子身上會花更多的錢?!边@里,幼有所托,家長僅須付三成托育費,其余政府出。公立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學費全免,不但如此,18歲以上學生可領(lǐng)生活津貼。丹麥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擁有健康心智的新一代。他們教育孩子不要跟別人比較,而只是追求自己的天賦,他們要孩子從小發(fā)現(xiàn)“自己”并尊重“自己”。丹麥各級學校不選模范生,12歲以下沒有成績單。即使讀私立學校,他們也不是貴族的象征,而是去那里學習特殊才能,如藝術(shù)、體育,另外政府也補助75%的經(jīng)費。
據(jù)說,丹麥人的父母非常信任自己的兒女,他們相信,花一些時間認清自己要做什么,那么他們孩子的一生才會快樂。假如一個孩子看完世界后回來跟父母說他要成為一名銀匠,丹麥的父母多數(shù)會尊重孩子的選擇。因為他們相信只有自己有激情的工作,才能為人生帶來滿足感。
丹麥人沒有失業(yè)的負擔。扎實的文科教育讓丹麥人的工作能力很強。有30%以上的丹麥人利用空閑時間做義工,每3個丹麥人中有1人每年都換工作,丹麥人不像瑞士人一樣擔心失去工作,因為他們知道,失去一份工作,會馬上找到另一份。西門子丹麥公司的老板Jukka Pertola手下?lián)碛袑⒔?700名員工,他說:“我們丹麥擁有一個非常靈活的勞工市場,企業(yè)可以隨時調(diào)整員工的人數(shù),可以隨時招人或者裁員?!钡溔艘坏┦I(yè),最高可領(lǐng)取原薪資八成的失業(yè)救濟金。若半年內(nèi)找不到適當工作,則可接受職業(yè)訓練,學費由政府全額支付,讓其得以有尊嚴地尋找下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丹麥人從出生開始就可以享受終身醫(yī)療,甚至連不孕不育,政府都會出資給你做生育方面的檢查治療。成年人幾乎不需要擔心退休之后的生活,所以能專心去經(jīng)營他們熱愛的事業(yè)。老年人老有所依,退休之后,老年人的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政府提供,所以能安度晚年。這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丹麥是世界上稅收最高的國家之一,個人所得稅率在50%至70%之間。在丹麥,年收入超過7萬美元的人要把其中的68%用于交稅。高稅收保障了丹麥人享有免費教育、免費醫(yī)療、免費養(yǎng)老,從而使他們免于后顧之憂。
在丹麥,謙遜是一種美德。在這兒,垃圾工可以和政府官員做鄰居,而且相處融洽。財政部長的助理會直接問她的老板——“克勞斯,來杯咖啡嗎?”丹麥人認為:最有權(quán)力的人和最沒有權(quán)力的人距離很小,幾乎相當于數(shù)學中的“≈”。注重名譽和社會地位的人,如果在丹麥生活的話,可能要經(jīng)常皺眉頭了。哥本哈根未來學研究院院長羅爾夫·詹森說,“如果你乘坐出租車,你要坐到前排去。如果你買了一輛寶馬,別人會瞧不起你,甚至會質(zhì)疑你的男子漢氣概?!痹诘?,坐前排是一種謙恭的表現(xiàn),因為根據(jù)乘車禮儀,重要的人才會坐后排。
在其它國家,人們可能會覺得,想買更大的房子,開更好的車,穿更時尚的衣服,就必須和周圍的人競爭。但是在這兒就沒有這種壓力,在社會地位和物質(zhì)方面你不用比周圍的人強。事實上,如果你喜歡炫耀,反而會吃不開。丹麥人沒有“大”的心態(tài),也沒有“搶第一”的虛榮。丹麥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農(nóng)夫也好,工匠也好,部長也罷,都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丹麥的一位副總理曾是農(nóng)校出身,部長中不乏高中畢業(yè)者,但通過不斷學習,同樣擔當了治國安邦的大任。
可以說,丹麥人也是“富裕”的,但這里卻沒有法國、意大利那些追逐名牌與裝飾排場的虛浮習氣。最熱鬧的商店步行街上,歐洲街頭藝人不少,人文多元豐富,卻找不到多少穿戴LV、Gucci、Prada等名牌的丹麥人。新國王廣場上,也少見巴黎街頭那樣多的馬賽地或?qū)汃R。丹麥人并不一味追求國際的“生存的哲學”,他們更在意當?shù)厝恕吧畹恼軐W”。在美國,很多人選擇工作是看薪水有多少或這份工作會讓自己在朋友面前多有面子。在丹麥,由于人們的大部分薪水都要納稅,而且升職的野心會遭人鄙視,所以,為了薪水或者社會地位來選擇工作沒什么必要。人們只選那些感興趣的,能給他們帶來更多滿足感,也更容易跳槽的工作。
“丹麥是安徒生筆下的童話國度,但他的童話都挺悲慘,很少有幸福?!钡滖v華大使裴德盛在談及自己的祖國時如是說。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丹麥人卻生活在最幸福的國度?!暗準降男腋!庇靡环N比喻來說明,并不是非要“登上頂峰”享受那種榮耀,而是像生活在遼闊的草原上,享受那種天蒼蒼、野茫茫的愜意。這來源于一種丹麥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于幸福的追求。這種“丹麥式的幸?!蹦茏寕€人遠離浮躁的、形式化的愉悅感,通過一些持久的,發(fā)自于內(nèi)心強烈沖動的,甚至有點兒有悖常理的行為,為自己帶來真正的幸福。
丹麥并不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而國民中的97%都表示自己十分快樂或者比較快樂。這個人口數(shù)僅有550萬的國家排在全球最幸福的國家首位,這一點都不令人奇怪。通常,富裕的國家國民幸福感比較高。但是,財富的多寡也并非是國民幸福感的決定性因素。杰弗里·賽克斯說:“國民生產(chǎn)總值并不能代表幸福程度,盡管一般來說,國家財富與國民快樂有一定聯(lián)系,但兩者之間沒有內(nèi)在必然關(guān)系。美國自1960年開始,人均國民生產(chǎn)總值增長了三倍,但幸福指數(shù)卻停滯不前。雖然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但卻連前十名都沒有進入。在丹麥,人們更看重社會清廉、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以及個人的自由,這些遠比財富重要。
世界最低的創(chuàng)業(yè)成本、出色的教育、完全信任自己的政府和同胞、充分的個人自由……優(yōu)越的制度、平等及和諧的氛圍,這一切構(gòu)成了“丹麥式幸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