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鄭福祥 范國勇
異形內腔曲面目前很難采用普通機床和常規(guī)工藝方法加工,長期以來一直是加工中難以解決的問題[1]。以鋼鐵行業(yè)大型連鑄機的核心部件結晶器為例,采用一種全新的專用工藝方法和設備。導軌是整套設備的核心部件,它可承載、固定、引導運動部件,而滑動導軌具有良好的剛性、抗振性和阻尼性,且結構簡單,維修方便,是機床上廣泛應用的部件[2]。導軌的剛度直接影響著加工工件的精度,導軌的剛度主要取決于在載荷作用下,運動件和承導件的彎曲變形和它們工作面接觸變形的大小。導軌的剛度與導軌截面的尺寸、材料等因素有關。
導軌的結構形式、變形及剛度是影響導向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導軌的剛度是在外力作用下導軌本身抵抗變形的能力,主要取決于導軌的形式、尺寸與支撐件的連接方式及受力狀況等因素[3]。因此合理進行導軌形式設計非常重要。根據結構要求,設計的導軌選用矩形導軌,因矩形導軌具有制造簡單、承載能力大等特點,但簡單的矩形截面無法保證滑塊在導軌中高度方向的定位,在切削加工過程中可能導致整個動力頭脫離導軌,將會導致十分嚴重的加工事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將矩形截面改為工字形截面。
弧形滑動導軌副由導軌、滑塊、壓板、間隙調整裝置等組成,圖1為導軌滑塊系統(tǒng)的結構圖。導軌1作為承載部件安裝在機床固定座上,起導向作用;滑塊6作為運動部件安裝在導軌1上,進行往復運動;卡板墊片7安裝在滑塊6與卡板8之間,調節(jié)導軌與滑塊之間上下的間隙;鑲條9安裝在滑塊與導軌之間,通過調節(jié)螺釘3來調節(jié)左右的間隙;壓板5安裝在兩個滑塊上。壓板上安裝有伺服電機,減速器,刀架。
圖1 導軌滑塊系統(tǒng)結構圖
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利用Solidworks構造導軌的三維幾何模型,然后導入ANSYSWorkbench建立有限元模型,在ANSYSWorkbench中設置材料彈性模量E=2×105MPa,泊松比μ=0.3,密度ρ=7.85×10-9tonne/mm3?;瑒訉к壊捎昧骟w網格劃分,導軌有限元模型(如圖2所示)共有52161個節(jié)點,364284個單元。
2.2 施加載荷及邊界條件
導軌作為異形內腔曲面加工裝置的核心部件與關鍵受力件,根據模型的三維坐標及受力分析可知:導軌被看做是兩端固定的簡支梁結構,所以在導軌兩端的螺釘孔處施加x、y、z方向的全約束。當滑塊運行至導軌中間時,導軌所發(fā)生的撓度變形最大,所以將載荷加載在導軌的中間位置[4]。
2.3 強度分析
導軌作為本裝置動力裝置及刀架等的承載部件,在150N壓力的作用下,最大撓度變形為0.37248mm,導軌的變形圖如圖3所示;最大應力產生在導軌和導軌支撐座的連接處,最大應力為166.01MPa,導軌的應力云圖如圖4所示。已知材料的屈服極限為355MPa,取安全系數為1.5,則導軌所承受的最大應力為236.67MPa,所以安全裕度較大。
圖4 導軌應力云圖
利用ANSYSWorkbench進行結構優(yōu)化,采用線形靜力結構分析,將導軌的截面尺寸(如圖5所示)及作用在導軌上的外部載荷作為輸入參數,質量、等效應力及整體變形作為優(yōu)化的輸出參數[5,6,7]。優(yōu)化后的結果如表1所示。
圖5 導軌橫截面尺寸參數
由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優(yōu)化4較其他方案更具有可行性,將優(yōu)化4重新建模進行強度校核,結果最大應力為127.54MPa,符合材料的強度要求,其應力云圖如圖6所示:
表1 優(yōu)化后的結果
圖6 校核后的應力云圖
4.1 根據設計要求對異形內腔曲面加工裝置導軌的結構進行了設計,經分析可知導軌采用工字型結構更加具有實用性。
4.2 利用ANSYSWorkbench對導軌進行有限元建模,并進行強度分析,得出導軌的最大變形與應力云圖,最大變形為0.37248mm,最大應力為166.01MPa,由材料的強度極限可知,導軌的安全裕度較大。
4.3 利用ANSYSWorkbench對導軌的結構尺寸進行優(yōu)化,采用線形靜力結構分析,優(yōu)化后導軌的靜態(tài)特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經強度校核后符合設計要求。
[1]葉旭明.一種針對復雜內曲面磨削裝置的研究與設計[J].制造技術與機床,2005(1):43-44.
[2]屈重生,伍良生,肖毅川,張仕海.機床導軌技術研究綜述[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2(1):30-36.
[3]許賢澤.精密機械學基礎[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10.
[4]溫雪龍.桁架式機床中桁架結構的動靜態(tài)特性研究[D].東北大學,2010.6.
[5]李兵,何正嘉,陳雪峰.A NS Y S W orkbench設計、仿真與優(yōu)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6]凌桂龍,丁金濱,溫正.A NS Y S W orkbench 13.0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7]李逵.大跨度柔性機翼模擬梁的結構設計及其優(yōu)化[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