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目的不按約赴診或赴診失約給初級保健帶來收入、就診率和病人連續(xù)性等問題。美國一都市家庭醫(yī)學科住院醫(yī)師教學診所,有著數量巨大的文化背景各異、收入低下患者群。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盡管診所試圖采用多種方式提醒患者,赴診失約率依然維持在15%~17%。本研究擬檢測多元干預法在降低總赴診失約率方面的作用。方法在履行對被服務人群的職責及確保醫(yī)療服務質量的同時,一個由臨床醫(yī)師和工作人員組成的小組對文獻進行系統性分析,并據此找出一個能減少赴診失約的方法。該小組采用3步過程:與反復赴診失約次數最多的患者進行面談;跟既往經常性赴診失約的患者進行雙次預約;改變提前預約數天或周后就診的模式為當天預約當天就診的模式。結果141位(占就診人群的2%) 研究對象占赴診失約人群的17%。這群患者與診所總體患者群不同,大部分為享受醫(yī)療救助的女性黑人(即非裔美國人),患有多種并發(fā)癥且大多都有神經方面問題。干預后,該群患者赴診失約率從33.3%降至17.7%,全診所總失約率從10%降至7%;這一失約率的降低在干預后33個月的觀察期間一直沒變,且維持至今。最大的改善發(fā)生在診所實施當天預約當天就診模式之后。結論先鑒別出不按約赴診可能性較大的患者群,然后采用多元方法加以應對可持續(xù)地改進按約赴診率,因而可在住院醫(yī)生培訓及社區(qū)診所設置情況下推廣應用。
原文見:DuMontier C,Rindfleisch K,Pruszynski J,et al.A multi-method intervention to reduce no-shows in an Urban residency clinic[J].Fam Med,2013,45(9):634-641.Published at http://www.stfm.org/fmhub/toc.cfm?xmlFileName=fm2013/fammedvol45issue9.xml.
譯者注:隨著我國全科醫(yī)療服務的開展,預約后赴診接受醫(yī)療服務的居民越來越多,本文提示了我國醫(yī)務工作者應警惕不按約赴診或赴診失約帶來的如降低工作效率、浪費醫(yī)療資源等危害,盡早采取措施以避免此類情況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