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兒童醫(yī)院放射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外傷性腦梗死主要病因為因顱腦損傷導致的局部性腦組織血液供應受阻,使腦組織因缺血損害而出現(xiàn)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屬于臨床少見病癥。但是小兒因顱腦外傷導致的外傷性腦梗死相對來說較為多見[1],現(xiàn)將收治的50例外傷性腦梗死患兒CT診斷資料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來我院診治的外傷性腦梗死患兒50例,其中男性患兒28例,女性患兒22例;年齡在3個月至10歲,平均年齡(4.23±1.54)歲;所有患兒均有較為明確的外傷史,主要是頭部摔傷、跌傷等。出現(xiàn)偏癱的患兒共22例,受傷后出現(xiàn)一過性喪失意識的患兒共8例,噴射性嘔吐患兒共5例,驚厥患兒3例,失語患兒2例。
1.2 診斷方法 50例患兒均采用CT進行顱腦檢查,使用GE64排螺旋CT儀,螺旋掃描的速度為1S,螺距則為1,以512×512作為重建矩陣標準,將眶耳線作為基線,向頭頂部周圍進行掃描。CT儀層厚和層距均為5mm。
所有患兒都在傷后的1~3d內例行頭顱CT檢查,檢查結果如下。
50例患兒當中,有41例患兒病灶處于基底節(jié)區(qū),以橢圓形低密度且具有較清晰邊界的小片狀密度影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其直徑在0.53~1.84cm,CT值在11~24Hu之間,位于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的患兒有30例,左側的有9例,雙側均有的2例;其余9例患兒病灶位于小腦及腦葉區(qū),主要以大片狀低密度扇形影為主。
根據(jù)CT影像中基底節(jié)內囊區(qū)類圓形低密度灶以及腦葉內同供血動脈相一致的扇形低密度灶,可以為診斷提供有力參考。50例患兒中,有13例患兒伴有雙側豆狀核的鈣化,1例出現(xiàn)雙側鈣化,5例不存在鈣化;有15例患兒在進行CT復查時發(fā)現(xiàn)。選取的患兒組中,沒有出現(xiàn)占位、腦內及腦外血腫。所有患兒在進行預后措施并加以治療以后,痊愈且不再復發(fā),沒有患兒死亡情況發(fā)生。
外傷性腦梗死,主要病理是由腦損傷造成的局部腦血流供應障礙,進一步使腦組織缺血導致神經功能障礙。一般多認為該病由顱內的腦血腫、水腫,腦挫傷以及腦疝等不同病變的占位效應,在長期壓迫下,周圍血管無法正常運行,最終導致供血障礙,引發(fā)腦梗死。一般其臨床癥狀會因外傷掩蓋而不易察覺。小兒外傷性腦梗死多發(fā)生于14歲以下兒童,梗死會使原有腦損傷更嚴重,給治療及轉歸均可造成不利影響。
一般針對小兒外傷性腦梗死,在早期便使用CT進行診斷檢查,具有安全快速且清晰反映患處情況的優(yōu)點,能夠將顱內血腫及腦挫裂傷等情況有效排除,從而從腦血管閉塞方面尋找原因。小兒外傷后的腦梗死CT檢查,一般選在傷后的72h以內,臨床有明確的頭顱外傷史,相應的CT影像也會以腦內基底節(jié)低密度灶形式展現(xiàn)。通常CT影像邊緣較清晰,且沒有占位表現(xiàn),即可考慮到外傷性腦梗死的可能性。
針對本次研究中選取的50例有明確顱腦外傷史的患兒,CT影像均顯示存在腦梗死病灶,在受傷后的2h~6d內進行密切的動態(tài)化跟蹤復查,并對CT影像進行對比檢查,從而避免腦損傷被外傷掩蓋。及時發(fā)現(xiàn)腦梗死病灶,針對病灶的變化情況應當進行仔細檢查。本次研究中,有15例患兒在進行CT復查時才發(fā)現(xiàn)存在腦梗死情況。當患兒的原有外傷不斷好轉過程中,出現(xiàn)了同外傷情況不符的癥狀,比如意識障礙等,或者出現(xiàn)傷情突然加重時,均應當考慮到是否屬于外傷性腦梗死。尤其是外傷部位為頭面部、下頜骨、鎖骨和脊椎相關部位的患兒,應該使用CT進行全面檢查。此外,還應該區(qū)別腦葉梗死和腦挫裂傷、腦水腫等病癥。
針對小兒外傷性腦梗死的臨床診斷,應當首先確認患兒是否存在明確的頭部外傷史以及受傷部位,注意防范遲發(fā)性偏癱,避免患兒出現(xiàn)傷殘情況。
在初次CT檢查完成后,還應該在后續(xù)進行復查與預后措施,通過動態(tài)復查,能夠發(fā)現(xiàn)腦梗死病灶,并對病灶的變化、范圍及CT數(shù)值的變動進行有效掌控[2]。本次研究中,有15例患兒在初次CT檢查中,沒有發(fā)現(xiàn)傷處異常和顱腦損傷導致的腦梗死情況,復查時才發(fā)現(xiàn)。故顱腦外傷的患兒,進行CT復查是必要的。
小兒外傷性腦梗死,其早期的診斷及預后均會對后續(xù)治療產生影響,對存在疑似外傷性腦梗死癥狀的患兒,應該盡早進行診斷并進一步治療[3]。對于梗死范圍較大的患兒來說,早期的診斷治療能夠有效避免后遺癥的發(fā)生,并進一步減少并發(fā)癥出現(xiàn)。目前,該病的治療,以防止病灶凝血、減輕患兒腦血管痙攣、逐漸溶解腦梗塞并適當使用血管擴張及神經營養(yǎng)類藥物作為輔助療法,同時采取康復療法,并定期使用高壓氧等治療手段。
[1]王成名,張鋒玫.CT、MR在小兒外傷性腦梗死診斷中的應用[J].華夏醫(yī)學,2009,22(3):486-487.
[2]楊凱. 外傷性腦梗死臨床診治體會[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34:130.
[3]楊凱.小兒顱外傷性腦梗死的CT觀察探討[J].醫(yī)學信息,2009,22(1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