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睢寧縣工人醫(yī)院中醫(yī)科,江蘇 徐州 221200
二至地黃湯加減治療排卵期出血36例臨床觀察
張艷梅
江蘇省睢寧縣工人醫(yī)院中醫(yī)科,江蘇 徐州 221200
目的觀察二至地黃湯加減方對排卵期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36例排卵期出血患者為觀察對象,采用二至地黃湯加減方治療,治療3個月經周期,觀察療效。結果36例確診排卵期出血患者采取二至地黃湯加減方治療之后,痊愈3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3.33%。結論二至地黃湯治療排卵期出血效果良好。
排卵期出血;二至地黃湯;治療觀察
2011年5月以來,筆者用二至地黃湯加減方治療36例確診排卵期出血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5月以來,我院中醫(yī)門診治療36例排卵期出血患者,年齡為17歲~44歲,平均年齡(31±8.9)歲;17歲~25歲有15例,26歲~36歲有12例,36歲~44歲有9例;病程3月~2年,平均病程為(1.2±0.3)年;已婚30例,未婚6例。
1.2 診斷標準 2次月經中間,陰道少量出血持續(xù)3天~7天,出血量少于正常月經,且呈周期性發(fā)作,或伴明顯的腰酸、少腹作脹或作痛,帶下增多、色白、質黏膩如蛋清,或呈赤白帶下。基礎體溫呈雙相,出血發(fā)生在曲線轉變時期(排卵期前后),宮頸TCT陰性,B超檢查子宮雙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排除月經先期、月經過少、陰道壁損傷及宮頸贅生物,宮內節(jié)育器等所引起的陰道出血[1]。
用二至地黃湯加減(二至地黃湯由二至丸、六味地黃丸二方加減組合而成):女貞子15g,旱蓮草15g,生地15g,山藥15g,山萸肉10g,丹皮12g,茯苓15g,川斷15g,枸杞子15g。腰酸明顯者加桑寄生15g,杜仲15g;少腹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12g,白芍12g;心煩失眠者加炒棗仁12g,合歡皮12g;口干,舌紅,苔少者加太子參12g,制首烏10g;出血時加烏賊骨24g,小薊炭12g,大薊炭12g,三七粉(沖服)6g,芡實24g,炒蒲黃(包)9g。于月經干凈后的第5天服用,每日一劑,水煎2次取汁,分2次服,服至血止停藥,治療3個月經周期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后觀察療效。治療期間忌服辛辣刺激之品,禁止性生活,保持樂觀情緒。
痊愈:連續(xù)3個月經周期BBT雙相改變期間無陰道出血現(xiàn)象,且停藥3個月未復發(fā)。好轉:連續(xù)3個月經周期出血量較以前明顯減少,出血時間在3天以內。無效:連續(xù)3個月經周期BBT雙相改變期間陰道出血量、出血時間較以前無明顯改善[2]。
36例患者,腎陰虛型10例,治愈9例,無效1例;腎陰虛夾雜濕熱型13例,治愈10例,無效3例;瘀滯型13例,治愈11例,無效2例??傆行?3.33%。36例確診排卵期出血患者采取二至地黃湯加減方治療之后,療效滿意。
胡某某,女,28歲,已婚3年,孕近2月無痛人流1次,未避孕2年未孕。平素月經尚規(guī)律,28~30天一行,5~6天干凈,經量中,色紅,偶伴有輕度腹痛;近5個月每于經凈后7~8天陰道少量出血,持續(xù)2~3天??滔拢航浿艿?3天,陰道少量出血,色紅,伴有少腹隱痛、腰酸,舌質偏紅,苔少,脈細弦。結合臨床癥狀、體征、輔助檢查,診斷為排卵期出血。方用二至地黃湯加減。女貞子15g,旱蓮草15g,生地15g,山藥15g,山萸肉10g,丹皮12g,茯苓15g,川斷15g,杜仲15g,枸杞子15g,烏賊骨24g,三七粉(沖服)6g,芡實24g,小薊炭12g,大薊炭12g。3劑,水煎服,服完陰道出血即停止。于下次月經干凈后第5天續(xù)用二至地黃湯加減治療至出血止,連調治3個月經周期,癥狀未再復發(fā),3個月后懷孕。
西醫(yī)認為排卵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婦女體內成熟的卵泡排卵破裂之后,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急速下降,難以繼續(xù)維持子宮內膜的生長需求,從而造成了子宮內膜表層的局部脫落和脫離,繼而引發(fā)小規(guī)模的出血。出現(xiàn)肉眼可見的陰道出血持續(xù)時間可為幾小時,或3~5天,但極少達到7天以上,嚴重者也可淋漓不凈直至下次月經來潮。有的出血量極少,點滴即凈,或為帶中夾血,一般情況下極少達到月經量。除此之外,女性的激素分泌紊亂,內分泌失調也是引起排卵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3]。目前西醫(yī)在臨床上針對排卵期出血的主要治療手段是采取服用雌激素補充療法,見效較快,但是停藥之后患者復發(fā)率高,效果難以長期維持,且長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對于女性患者自身的內分泌系統(tǒng)有著較大的影響和潛在不利因素。
排卵期出血,中醫(yī)學稱之為“經間期出血”,月經中期又稱絪缊期,是沖任陰精充實,陰氣漸長,由陰盛向陽盛轉化的生理階段。如若腎陰虛,陰精不足,陰虛內熱,熱伏沖任,于絪缊之時,陽氣內動,陽氣乘陰,迫血妄行,因而出現(xiàn)陰道出血。因此,腎陰虛、陰精不足是經間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二至地黃湯是由二至丸加六味地黃丸而成,方中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山萸肉滋補肝腎之陰,山藥、茯苓健脾補腎,生地滋陰清熱,丹皮清熱涼血,川斷、桑寄生、杜仲補肝腎,太子參、制首烏益氣養(yǎng)陰,延胡索、白芍活血止痛,烏賊骨、小薊炭、大薊炭、三七粉、芡實,炒蒲黃止血活血而不留瘀。全方滋腎益陰,固沖止血,療效顯著,且停藥之后,患者對于藥物無依賴性,復發(fā)率低,不良反應小,值得推廣。
[1]張蕓,巫可珍,秦擊.二至地黃湯治療排卵期出血36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6,33(12):1601-1602.
[2]李鳳陽,安向榮,李孟.六二五合方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60例[J].陜西中醫(yī),2009,30(11):1457-1458.
[3]黃玉華,柴松巖.柴松巖以基礎體溫指導婦科臨床用藥經驗總結[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1(08) :83-85.
張艷梅(1981-),女,中醫(yī)主治醫(yī)師,畢業(yè)于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
R271.9
A
1007-8517(2014)11-0165-02
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