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百枝 汪景環(huán) 聶春紅
(蘭考縣人民醫(yī)院(婦兒醫(yī)院)兒科,河南 蘭考 475300)
小兒大葉性肺炎的臨床診治分析
羅百枝 汪景環(huán) 聶春紅
(蘭考縣人民醫(yī)院(婦兒醫(yī)院)兒科,河南 蘭考 475300)
目的探討大葉性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與治療。方法收集2010年~2012年在蘭考縣人民醫(yī)院兒科所有大葉性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結果等及治療并進行分析。結果82例大葉性肺炎患兒中有1例為金黃色葡萄球感染所致后形成肺膿腫,轉院治療,1例因反復高熱6 d不易退轉院后行纖維支氣管鏡肺灌洗及抗炎治愈,余均經(jīng)抗炎、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等綜合治療,效果較好。結論小兒大葉性肺炎臨床表現(xiàn)大致相同,首發(fā)癥狀為發(fā)熱,咳嗽。一般累及單側肺葉,因病原學不同,治療宜不盡相同,早期易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尤其小兒,因其自身免疫功能差,一旦不做出正確的診治,會對患兒產(chǎn)生較大的危害。
大葉性肺炎;小兒;病原學
大葉性肺炎主要病變?yōu)榉闻輧鹊睦w維素性滲出性炎癥和實變,臨床表現(xiàn)大致相同,病原體多為細菌感染,近年來,有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引起或合并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大葉性肺炎也逐漸增多,早期不容易做出診斷。本文旨在提高對本病的臨床診治,進行了總結分析。
1.1 一般資料
58例2010年~2012年在蘭考縣人民醫(yī)院住院并診斷為大葉性肺炎的患兒,其中有27例為支原體感染,24例為肺炎球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1例,流感嗜血桿菌5例,病毒感染1例,平均年齡為5歲以內。所有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及咳嗽,1例因出現(xiàn)咯血,肺部CT提示肺膿腫轉院治療。余均治愈出院。
1.2 方法
①病史資料:收集患兒詳細的病史資料,包括年齡、起病表現(xiàn)、個人史及外院治療情況。②臨床表現(xiàn)及體征:58例均咳嗽,50例發(fā)熱,5例出現(xiàn)呼吸困難,發(fā)紺,15例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2例劇咳時有血性黏痰, 6例胸腔彩超提示少量胸腔積液,5例出現(xiàn)劇烈腹痛,1例合并心力衰竭。
1.3 診斷標準
患兒均有呼吸道感染癥狀,肺部 X 線呈肺葉或節(jié)段性大片狀密度增高影或肺實質浸 潤性病變,符合大葉性肺炎的診斷標準[1]。早期咳嗽多為刺激性干咳,發(fā)熱為大葉性肺炎的主要癥狀,熱性多不規(guī)則,實驗室檢查,早期白細胞+CRP偏高。所有患者均做血常規(guī)+CRP、痰培養(yǎng),支原體抗體測定。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電解質、血氣分析、胸部X線,肺CT等。
1.4 治療
1.4.1 一般治療及護理
室內空氣要流通,保持一定的濕度,早期因發(fā)熱,消化功能差,應予易消化飲食,熱退后予高蛋白飲食。注意水與能量的補充。經(jīng)常變換體位,以減少肺部淤血,促進炎癥吸收。
1.4.2 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拍背,必要時吸痰,適當?shù)撵F化吸入利于氣道的濕化。我院采用氨溴素霧化吸入,因鹽酸氨溴素能夠有效刺激肺表面的活性物質或者氣道液體的分泌,幫助分解糖蛋白多糖纖維,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和促進痰液流動,幫助排痰。此外氨溴素還具備較強的消炎,殺菌以及抗氧化作用,有效的避免了肺部損傷[2]。供氧可治療呼吸困難引起的缺氧。
1.4.3 抗感染治療
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結果選用合適的抗生素。應早期、足量,必要時聯(lián)合應用抗生素,強調β-內酰氨類抗生素6~8 h應用1次,一般為2周。支原體肺炎至少抗菌治療2~4周。高熱不退加用中成藥熱毒寧治療。
1.4.4 對癥支持治療。高熱時為避免嚴重脫水導致低血容量性休克,不用阿司匹林,可用物理降溫及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慎用或禁用激素。
58例大葉性肺炎患兒中首發(fā)癥狀均為發(fā)熱及咳嗽,一般情況良好,無明顯呼吸困難者從抗生素應用3 d左右體溫開始消退, 10~15 d復查胸片陰影大部分或完全消失,治愈出院。1例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高熱不退,咯血,肺CT提示肺膿腫,轉院治療后追蹤隨訪繼續(xù)抗感染后治愈,1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反復發(fā)熱,轉院治療后追蹤隨訪予肺灌洗后治愈。
引起大葉性肺炎的病原體較多,既往大葉性肺炎多發(fā)于青壯年,以惡寒,高熱??辱F銹色痰,胸痛為主要表現(xiàn),多為肺炎鏈球菌感染[3],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及臨床檢查支原體及病毒的技術提高,大葉性肺炎的病原譜已大有不同,其病原體除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桿菌外,近年來,支原體感染、衣原體感染有上升趨勢[4],年齡不同兒童感染的病原體亦有不同,細菌感染以3歲以下兒童為多,而支原體感染以3歲以上兒童更常見??赡茉驗椋?歲以下兒童機體免疫力差,細菌不易清除,且其接觸外界較少,感染支原體機會較少,3歲以上兒童已入托或入學,更容易交叉感染到支原體。臨床上對于持續(xù)發(fā)熱,或咳嗽,尤其是刺激性咳嗽>1周的患兒應注意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大葉性肺炎,可將MP-IgM檢測作為兒科上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的常規(guī)檢查,一旦確診,立即應用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治療。為鑒別不同病原的大葉性肺炎,應做包括MP、細菌(含結核分支桿菌)及病毒在內的病原學檢查。臨床上當患兒曾應用β-內酰胺類抗生又效果不佳時,則其患不典型病原感染及病毒感染或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大。一般在抗菌藥物應用48~72 h應對病情進行評價是否有效,有效表現(xiàn)為體溫下降,癥狀改善,而胸部X線恢復較慢,如72 h癥狀無改善,應及時查找原因,抗生素應用是否合理,病原體是否耐藥,或特殊病原體感染。
可見,目前大葉性肺炎的病原體不再是以單一的肺炎球菌感染為主,已成為由細菌、支原體、病毒、真菌混合或單一感染的多病原體疾病,尤其是在兒童中的發(fā)病,因其身免疫功能較差,早期缺乏典型的胸部X 線表現(xiàn),易誤診為其他感染性疾病,臨床上發(fā)熱患兒如無明顯的感染灶,強調X 線的必要性,一旦不做出有效的診治,會對患兒產(chǎn)生更大的危害。治療時只有通過綜合聯(lián)合的治療方案,合理選擇敏感的抗生素,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才可降低病原體耐藥率的發(fā)生,防止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堂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173-1187.
[2] 邊明.鹽酸氨溴索治療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J].工企醫(yī)刊,2008,21(2):20.
[3] 梁麗雯.嬰幼兒肺炎支原體感染30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7,23(9):1371-1372.
[4] 馬紅霞,者桂蓮,武巧利.大葉性支原體肺炎68例臨床診治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20):427.
R725.6
B
1671-8194(2014)11-01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