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電視節(jié)目引思索
若問,最近大家關(guān)注最多的電視節(jié)目是什么?肯定有同學(xué)搶著回答——《爸爸去哪兒》。這是某衛(wèi)視最新一季的親子互動、趣味節(jié)目,老少成宜的節(jié)目內(nèi)容引起了收視狂潮。
雖然節(jié)目中與爸爸單獨相處和旅行的孩子最小4歲,最大不過6歲,與中學(xué)生的年齡存在一定差距,但其中折射出的父親與孩子在成長中的親子關(guān)系,值得我們每個人細細探索與思考。
有專家表示,有近七成父親淡出幼兒教育。那么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又扮演了幾多分量的角色?
這次,就來聊聊我們和父親待在一起的日子。
理一理,與父親的相處模式
靜默型:作為家中一大一小兩名男子漢,父親和我很少推心置腹地聊天,在家里,我們做著各自的事,極少說笑打鬧。我覺得這是我們父子倆最好的相處模式,能培養(yǎng)我的獨立性。 (牛朋宇)
水火不容型:青春期的我特別叛逆。在爸爸面前,我特愛頂嘴。他說一句,我還兩句,弄得爸爸多次抬手想教訓(xùn)我,但我發(fā)現(xiàn),他每次都忍住了。 (吉青青)
溫和型:父親是一名中醫(yī),可能由于多年的職業(yè)熏陶,父親就跟一味味中藥一樣,慢條斯理,脾性溫和,對誰的態(tài)度都特別謙和。這樣的父親,自然也極少對我發(fā)脾氣。
(肖禎)
你說我聽型:父親愛教育人,我一直嫌他比母親還噦唆。對他的訓(xùn)斥,我總不當(dāng)回事兒。父親說我是“穿風(fēng)耳”,因為他說的話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幾乎沒效果。
(常媛)
朋友型:我老爸看上去很年輕,同學(xué)們夸張地說:“這是你哥吧?!”爸爸愛跟我開玩笑,爭論問題時,他從不拿“家長”的架子壓人,很多時候還采納我的小建議。同學(xué)們都特羨慕我有這樣一個爸爸。 (耿南燊)
在大多數(shù)家庭中,父親總是以“嚴父”的形象出現(xiàn)。父親在家中就是權(quán)威的代表,與孩子相處時,父愛的表達也不似母愛那樣細膩和直接。但只要細心體會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不論是哪種場景,哪種方式,父愛與親情的內(nèi)涵不變。
場景一:父親與我通電話
主題:最平常,我的父親有點“冷”
“吃飯了沒?最近沒生病吧?錢還夠用嗎?”在外工作的父親,每次打電話回家,我都能聽到上面那_一個問句。這三個句子,似乎是父親關(guān)懷我的唯一表達。電話那頭的他在得到了我的肯定答復(fù)后,若沒什么需特別叮囑的事,便會再接一句“專心讀書,要聽你媽的話,就這樣,掛了”,就快速按下“結(jié)束通話”鍵。
父親是不是不關(guān)心我?為什么每次打電話,他可以和母親、爺爺、奶奶一說就是半小時,而對我只有那簡單的幾句話?有一次,我忍不住向母親抱怨。
母親摸摸我的頭:“傻姑娘,怎么會呢?你知道我和你爸爸打電話都聊什么嗎?”
我搖搖頭,期待地看著母親,期望她能給我講講她和父親的聊天內(nèi)容。
但母親沒有直接告訴我答案,反而又問我:“知道你上個月發(fā)高燒住院那三天,我一共接到多少通你爸的電話嗎?”我繼續(xù)搖頭,母親才說:“50多通?!蔽以谛睦锟焖儆嬎懔讼拢_睡覺時間,幾乎每小時打一次。啊,要知道父親平時是如此少言寡語,加上工作辛苦又繁忙,一般情況下,一星期才打一兩次電話回家。
看我一副驚呆了的表情,母親又說:“打電話時,我和你爸大部分都在聊你呀,你的身體健不健康,你的學(xué)習(xí)情況怎么樣,最近你又做了什么令人頭疼的淘氣事兒,還有你一點一滴的成長?!?/p>
后來,當(dāng)我和父親通話,再一次聽到那三個有點冷的“經(jīng)典問句”時,我有了一種舒心的感覺。電話那頭的他是我的父親,我們的對話很真實,很平常,卻也很溫暖。
(毛婕好)
場景二:和父親一起買菜
主題:很珍貴,補上缺角的愛
有一次,繼父帶我去菜市場買菜。到一個蔬菜攤前,他叮囑我買點青椒,就轉(zhuǎn)身去肉攤買肉。等繼父回來,我告訴他,剛剛在一名老婆婆那里買青椒,我把一張用不出去的缺角的十元鈔票捏成卷,遞給了她。就在我得意于自己的小聰明的時候,繼父停住腳步,對我說:“走,我們重新?lián)Q一張錢給老婆婆?!蔽也辉敢?,這多傷面子呀,“十元錢那么少,不用了吧?”“再少也是別人用汗水辛苦換得的,懂嗎?”繼父直截了當(dāng)?shù)亟逃摇?/p>
生活中,繼父對我并不一味地溺愛、縱容,也不像有些重組家庭那樣關(guān)系疏離,互相客氣。只要我犯了錯,他必定會像那次買菜一樣,糾正我,教育我,直到我的表現(xiàn)令他滿意。
媽媽帶著我剛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我很排斥他的管教,那時,我對他說:“你有什么資格來管我?”繼父沒有回應(yīng),我以為我傷了他的心。但那以后,他對我態(tài)度依舊,關(guān)心我、教育我,視如己出。
我想對他說,他是一名合格的“父親”。是他,補上了我生活中缺角的愛。 (羅源源)
場景三:教父親用新手機
主題:溫馨,兩代人的親近
以前,我覺得父親像生活在上個世紀,古板、落伍。譬如,父親有一個諾基亞老款手機,只有發(fā)短信、打電話等基本功能,手機用了六年,外表層的黑漆掉落不少,看上去十分斑駁。
我很嫌棄父親的老式手機,暗自稱它為“老古董”?,F(xiàn)在,就算是學(xué)校同學(xué),也大多用上了智能手機,小小“匣子”里裝載的通信、游戲、上網(wǎng)等程序令人心馳神往。我常常借好友的手機玩,對手機的操作十分熟悉。
我曾勸父親換掉“老古董”,父親鼓著眼瞪我:“一點也不知道節(jié)約,還能用,換什么換!”
小久前,父親的“老古董”終于壞了,撥號鍵、接聽鍵通通罷工。父親拿去維修點修,修手機的小伙兒很驚訝:喲,現(xiàn)在誰還用這么老舊的手機呀,花錢修還不如再買個新的。于是,無奈的父親從手機店里帶同一款功能齊備的智能手機。
可父親不會用新手機,自己搗騰半個小時就產(chǎn)生了幾十塊的流量費,母親心疼錢,數(shù)落他不會玩就別玩。
灰心喪氣的父親蹲在地上不說話,于是我走過去主動教他怎么操作。顯然,人到中年的父親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弱,一個小時過玄了,他還是不會用。
我逐漸不耐煩,脫口而出吼他:“你怎么這么笨啊,教都教不會?!备赣H也是一副氣呼呼的樣子,瞪著我,半晌才低聲說:“兒子,你再教教我?”
那一刻我突然有點心酸,這情景多么像小時候,我不會寫字時,抬著頭對父親說:“爸爸,你再教教我!”當(dāng)然,父親不似我那么不耐煩,他笑瞇瞇地教了我十來遍,直到我學(xué)會為止。
我抑制住心中翻騰的情緒,清了清嗓子,輕聲對父親說:“那我們再玩一遍……”
后來,父親和我像兩個小孩一樣,對著手機那方小小的屏幕,不時哈哈大笑,坐在旁邊的母親不知所以,但也跟著我們笑得很開心。我好久沒有這種親切的感覺了。 (龐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