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斌
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yī)院血液科,山東濟南 250013
由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惡性血液腫瘤疾病,病因仍未確定和前期臨床表現具有緩慢性,因此治療難度較大[1]。目前較為有效的藥物是分子靶向藥物絡氨酸激酶抑制劑如第一代的伊馬替尼,第二代的尼洛替尼及達沙替尼等,但因該類藥物價格昂貴,限制了其臨床的廣泛應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分為慢性期和加速以及急變期。如果患者的病情進入急變期死亡率較高,因此如何將患者的病情控制在慢性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的關鍵。為了探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能夠得到廣泛應用的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以來40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應用小劑量阿糖胞苷聯(lián)合干擾素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本次40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按照自愿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20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37~62歲,平均年齡42歲。觀察組20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38~65歲,平均年齡46.5歲。兩組患者采用國內CML診斷標準,并行細胞遺傳學檢查,全部確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差別不明顯,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每天分次口服羥基脲50 mg/kg,并進行定期血液檢查,一旦患者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小于25×109/L時,根據患者病情適當的減少用量,并逐步使用干擾素和小劑量阿糖胞苷進行治療。
對照組患者單純使用干擾素治療。治療前期的150 d每天皮下注射一次3×106U,后期每周3次,服用布洛芬治療發(fā)熱,療程為12個月。觀察組應用小劑量阿糖胞苷聯(lián)合干擾素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連續(xù)30 d,20 mg/m2,q12 h的小劑量阿糖胞苷緩慢靜脈滴注,當患者的周血白細胞計數小于2.5×109/L時停藥。30 d后劑量為10 mg/m2,q12 h,皮下注射,15~20 d為一個療程,總療程為6個月??偗煶探Y束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血液學、細胞遺傳學等方面的改變進行比較,從而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血液學緩解。完全緩解:外周血BPC<450×109/L,外周血白細胞計數<10×109/L,同時白血病體征消失,血液內不成熟白細胞消失;部分緩解:與治療前相比,外周血BPC、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各項計數下降1/2,外周血不成熟白細胞消失。
細胞遺傳學緩解。完全緩解:中期分裂相Ph染色體消失;部分緩解:中期分裂細胞中只有33%以下的細胞見Ph染色體。
本文所有數據使用SPSS 14.5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使用百分比作為數據表示方法,組間差異使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完全血液學緩解(CHR)率、部分細胞遺傳學緩解(PCR)和完全細胞遺傳學緩解(CCR)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達到完全血液學緩解(CHR)的以及部分細胞學遺傳學緩解(PCR)和完全細胞遺傳學緩解(CCR)的平均時間分別為(5.6±1.4)和(8.3±1.6)個月,對照組患者所使用的平均時間為(10.9±1.2)和(15.6±2.3)個月,觀察組平均時間短于對照組。兩組各項數據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液學和細胞遺傳學緩解情況對比[n(%)]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個分支,主要是因為患者血液內產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細胞,導致骨髓造血功能的下降,使得患者容易出現貧血、感染等癥狀[2]。該種疾病的發(fā)病率較低,占成人白血病的1/5左右[3]。有學者研究發(fā)現,該種疾病的發(fā)生人群不受限制,但是以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群最廣泛,同時女性患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可能性大于男性[4]。患者患有該疾病后主要的臨床癥狀包括:貧血、易反復感染、易出血并難以止血、消瘦和盜汗等[5]。當前常用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干擾素、羥基脲和格列衛(wèi)以及阿糖胞苷等[6]。
醫(yī)療水平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主要是采取各種治療手段和方法延長患者的生命,雖然異基因骨髓移植能夠治愈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但是這種治療手段對患者的年齡、用于移植的干細胞來源等具有較大的限制作用,同時該種治療手段費用較高,難以被普通患者接受[7]。因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加速期死亡發(fā)生率較高,這就是對醫(yī)務人員在慢性期患者的治療中提出了控制不成熟包細胞繁殖延長患者生命的要求。臨床上主要是使用各種藥物控制患者體內Ph染色體陽性細胞,使患者的血液檢測達到血液學緩解和細胞遺傳學緩解,從而阻止患者的病情由慢性期進入急變期達到延長患者生命的目的[8]。我國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目前所使用的藥物主要包括各種干擾素、阿糖胞苷、絡氨酸激酶抑制劑等。但是絡氨酸激酶抑制劑價格較高,對經濟收入較低的患者來說是一種昂貴的藥物,對患者的家庭會造成巨大的負擔,因此難以推廣使用[9]。
干擾素是一種有效的抗病毒劑,它通過讓細胞產生一種可以對抗病毒的蛋白從而抑制病毒的復制[10]。因此干擾素被應用于腫瘤細胞的治療中,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殺死腫瘤細胞,同時該種藥物能與其他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共用,是一種療效較好白血病治療藥物[11]。
阿糖胞苷又稱為胞嘧啶阿拉伯糖苷,其主要是通過抑制細胞的合成和增殖對患者進行治療[12]。該種藥物能夠作用S其細胞周期的活動,與感染素并用可以增強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效果[13]。這是因為阿糖胞苷與干擾素并用能夠引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細胞的凋亡,提高骨髓的造血功能,促進患者得到血液學和細胞遺傳學緩解,從而阻止患者病情的惡化,延長患者的生命。張麗清教授曾在將阿糖胞苷和干擾素聯(lián)合使用對28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進行治療研究,得出患者血液緩解率為82.3%、細胞遺傳學緩解率為19.6%的結果,這與本次研究結果較為接近。
我院本次研究,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僅適用干擾素進行治療,觀察組使用小劑量阿糖胞苷聯(lián)合干擾素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在血液學緩解率和細胞遺傳學緩解率的差異較為顯著,觀察組兩項緩解率分別為85.0%和20.0%,對照組只有15.0%和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對照組患者達到完全血液學緩解、部分細胞遺傳學緩解和完全細胞遺傳學緩解的時間明顯長于觀察組。由此可見本次研究證明了小劑量阿糖胞苷聯(lián)合干擾素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進行治療效果更好的論斷。小劑量阿糖胞苷聯(lián)合干擾素治療初期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可以抑制患者血液內不成熟白細胞的繁殖,相對提高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從而提高控制病情向急變期轉化,達到延長患者生命的目的。
綜上所述,小計量阿糖胞苷聯(lián)合干擾素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可以充分發(fā)揮兩種藥物對不成熟白細胞的抑制,從而提高患者血液學緩解率和細胞遺傳學緩解率延長患者的生命,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效果較好,值得在臨床醫(yī)學上推廣和應用,同時兩種藥物價格相對較低,尤其適用于那些因經濟條件差,不能應用絡氨酸激酶抑制劑的患者。
[1]王英曼,張海霞,陳乃耀.小劑量阿糖胞苷聯(lián)合羥基脲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18例[J].臨床薈萃,2012(17):102-103.
[2]賀永春,馮雅青,章紅濤.小劑量阿糖胞苷聯(lián)合干擾素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療效分析[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13(2):63-65.
[3]林鳳茹,郭曉楠.難治性慢性白血病的治療策略[J].臨床薈萃,2011(6):203-204.
[4]楊如玉,劉紅釗,李超.小劑量阿糖胞苷聯(lián)合α干擾素治療25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J].河南腫瘤學雜志,2013(5):325-326.
[5]趙恒,顏文順,鄔國和.干擾素與小劑量阿糖胞苷聯(lián)合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觀察[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12(3):412-413.
[6]萬歲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干擾素治療現狀[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9):163-165.
[7]肖侃艷,劉文勵.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干擾素治療[J].中國醫(yī)刊,2013(9):623-624.
[8]王慧歌.羥基脲聯(lián)合高三尖杉酯堿α-干擾素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2(15):235-236.
[9]郎曉霞,郜玉太.小劑量HA方案聯(lián)合干擾素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療效觀察[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1(6):606-607.
[10]虞詠知,張萬勝,張利銘.干擾素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前后骨髓血管生成的臨床觀察[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12(2):586-587.
[11]郎曉霞,郜玉太.小劑量HA方案聯(lián)合干擾素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療效觀察[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0(6):112.
[12]王偉.干擾素聯(lián)合小劑量阿糖胞苷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療效觀察[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10):603-605.
[13]郭長升,李玉萍,李天樞.阿糖胞苷治療加速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10例[J].人民軍醫(yī),2012(8):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