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柿果黑腐病發(fā)病情況調(diào)查及病原菌的分離鑒定

        2014-01-18 13:47:55王奕文吳玲清劉麗影
        食品科學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黑腐病孢屬鏈格

        肖 歡,王奕文,吳玲清,劉麗影,許 玲

        (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 200241)

        柿果黑腐病發(fā)病情況調(diào)查及病原菌的分離鑒定

        肖 歡,王奕文*,吳玲清,劉麗影,許 玲

        (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 200241)

        2010年8月—2012年10月對上海市售的產(chǎn)自廣西桂林、江蘇東臺、廣東、山西和浙江杭州的柿子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所有產(chǎn)地的柿子均存在“果肉顆粒狀黑腐”或“果頂黑腐”的癥狀。運用掃描電鏡觀察,可見果肉黑腐顆粒嚴重木栓化,部分顆粒有大量菌絲,果頂黑腐組織中均含有大量菌絲。對病害組織進行病原菌的分離,結(jié)果顯示各個批次柿子果肉中的黑腐顆粒均可分離出枝孢屬真菌,檢出率達41.27%,應(yīng)是引起果肉顆粒狀黑腐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據(jù)柯赫氏法則對果頂黑腐組織中分離到的真菌進行有傷接種鑒定致病性,得到一株致病性最強的病原真菌,應(yīng)用形態(tài)學和真菌rDNA ITS序列分析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序列分析,確定其為細極鏈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為引起柿子果頂黑腐病的重要原因。

        柿子;黑腐??;芽枝霉;細極鏈格孢菌

        柿子(Diospyros kaki L.f)為柿科柿屬植物,落葉喬木,原產(chǎn)于東亞。我國是世界上柿子的主產(chǎn)國之一,已有3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栽培面積達20萬hm2[1]。上海市是我國最大的水果消費市場之一,年消費量可達150萬~160萬t[2]。柿子是上海果品市場銷售的主要水果,由于其口感香甜,而且營養(yǎng)豐富,故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通過近3年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外觀健康完整的市售柿子其果肉內(nèi)部常出現(xiàn)大量黑褐色點狀或塊狀顆粒物的“果肉顆粒狀黑腐病”,或者剝?nèi)ケ砥ず蠊斊犹巼乐睾谏∽兊摹肮敽诟 ?。由于這兩類癥狀發(fā)生在果肉,從外觀上很難察覺,易造成消費者誤食,嚴重影響到柿子的食用品質(zhì)和市場銷售。而前人對柿子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收前的栽培期,對其采收后在市場銷售中的病害則少有報道。

        本研究在對上海市柿子零售和批發(fā)市場進行銷售情況和市場病害發(fā)生狀況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重點針對嚴重影響柿子銷售品質(zhì)的柿果黑腐病害組織進行病原物的分離鑒定,探索其形成的原因,以期為確保柿子的安全供應(yīng),控制此類病害的發(fā)生提供重要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柿子 上海市水果零售市場和曹安水果批發(fā)市場。

        pMD18-T載體上 日本TaKaRa公司;膠回收試劑盒 上海萊楓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戊二醛、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丙酮、無水乙醇、叔丁醇等均為分析純;鋨酸 美國Ted Pella公司。

        1.2 儀器與設(shè)備

        ES-2030冷凍干燥儀 日本Hitachi公司;Cressington 108Auto離子濺射儀 美國Cressington公司;JSM-5610掃描電子顯微鏡 日本電子株式會社。

        1.3 方法

        1.3.1 不同產(chǎn)地柿子的銷售及果肉發(fā)病情況調(diào)查

        于2010年8月—2012年10月分別對上海市水果零售市場和曹安水果批發(fā)市場進行走訪,調(diào)查柿子產(chǎn)地來源、包裝運輸方式和在銷售期間的貯藏狀況及銷售情況,并對不同產(chǎn)地的柿子進行取樣,各產(chǎn)地取樣2批,每批取表面健康完整的柿子30個,剖開果實檢測果肉的發(fā)病率,以果肉中出現(xiàn)黑色組織為病果。發(fā)病率依據(jù)以公式(1)計算。

        1.3.2 病原菌的分離與致病性鑒定

        1.3.2.1 掃描電鏡觀察病害組織

        用鑷子挑取柿果中的病害組織及健康果肉,用2.5%戊二醛固定2 h,0.1 mol/L、pH 7.4磷酸鹽緩沖溶液(phosphat buffered saline,PBS)清洗3次后1%鋨酸固定1.5 h,0.1 mol/L PB S 緩沖液(pH 7.4)清洗3次,30%、50%、70%、90%乙醇梯度脫水各15 min,100%乙醇脫水3次,每次15 min,叔丁醇替換3次,每次15 min,冷凍干燥并噴金后,于掃描電鏡上觀察拍照。

        1.3.2.2 病原菌的分離

        用無菌水清洗柿子,70%酒精表面消毒后立即用無菌水清洗,在超凈臺中掰開柿果 并用滅菌牙簽挑取其中的黑色顆粒于PDA培養(yǎng)基上,每個培養(yǎng)基上放6個組織塊,每批次分離的病組織塊不少于200個;將果頂?shù)暮诟M織切成小塊置于PDA培養(yǎng)基上,每批次分離80個組織塊。所有平板均置于25 ℃培養(yǎng)7 d后記錄帶菌率。帶菌率依據(jù)以公式(2)計算。

        用接種針挑取菌落邊緣的幼嫩菌絲于新的PDA培養(yǎng)基上繼續(xù)培養(yǎng),直至得到完全純化的菌落[3]。根據(jù)《真菌鑒定手冊》[4]及《普通植物病理學》[5]將真菌歸屬。

        1.3.2.3 病原菌致病性鑒定

        選擇成熟度相同、大小一致、表面無傷的柿子作為病原鑒定寄主。無菌水清洗后用70%乙醇表面消毒,無菌水清洗后置于超凈臺中晾干。待鑒定各菌株事先在25 ℃條件下培養(yǎng)至菌落直徑為8 cm,用5 mm打孔器在菌落邊緣打取菌碟回接 柿子。每株菌接種4個柿子,每個柿果表面接種6個菌碟;果頂有傷接種1個菌碟。處理好的柿子放入具蓋塑料盒中,濕室密封,25 ℃條件下培養(yǎng)7 d后,記錄發(fā)病癥狀,依據(jù)柯赫氏法則鑒定致病性[3]。

        1.3.3 病原菌的形態(tài)學鑒定

        將果 肉黑腐顆粒中分離得到的優(yōu)勢真菌接種到PDA上,25 ℃培養(yǎng)15d后,記錄菌落、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的形態(tài)[6-7]。

        在果頂黑腐組織優(yōu)勢病原菌的菌落邊緣打取5 mm的菌碟于PCA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胡蘿卜200 g、瓊脂20 g,蒸餾水1 000 mL)上,25 ℃光暗交替(12 h光照/ 12 h黑暗)培養(yǎng)7 d,觀察菌落形態(tài)和孢子形態(tài),測量孢子的長寬、喙長、孢子的橫隔數(shù)和縱隔數(shù),每個性狀計取30個測量值。將中心鑿有2 cm圓孔的無菌濾紙置于培養(yǎng)皿中,取PCA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一周的菌落邊沿幼嫩菌絲(9 mm菌碟)置于濾紙圓孔邊緣,飽和濕度,25 ℃光暗交替(12 h光照/12 h黑暗)培養(yǎng)5 d后觀察并拍攝圓孔內(nèi)緣的分生孢子鏈。

        1.3.4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學鑒定

        1.3.4.1 ITS序列分析

        參照劉少華等[8]的方法提取病原菌的基因組DNA,利用通用引物ITS1 (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 (5’-TCCTCCGCTTATTGA TATGC-3’)[9]進行PCR擴增,擴增產(chǎn)物于4 ℃保存。

        1.3.4.2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序列分析

        提取病原菌的基因組DNA,根據(jù)Peever等[10]的報道,利用擴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部分基因的引物PG3(5’-TACCATGGTTCTTTCCGA-3’)和PG2(5’-RCARTCRTCYTGRTT-3’)進行PCR擴增,擴增產(chǎn)物于4 ℃保存。

        分別將ITS擴增產(chǎn)物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擴增產(chǎn)物在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用膠回收試劑盒回收純化后連接到pMD18-T載體上,轉(zhuǎn)入大腸桿菌DH-5α菌株,挑取陽性克隆提取質(zhì)粒進行PCR擴增,將擴增產(chǎn)物送上海美吉測序公司測序,測序結(jié)果在http://www.ncbi. nlm.nih.gov的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比對,并構(gòu)建致病真菌的分子系統(tǒng)進化樹,明確其進化地位。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上海市售柿子市場病害的發(fā)生情況

        2010年8月—2012年10月對上海市市場銷售柿子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柿子果實在尚未完全成熟及軟化時即被采摘,果實分兩層平放并密封于紙箱中運往銷售地,運輸、批發(fā)及銷售過程中常溫保存,待果實變色軟化后再上架銷售。上海市售柿子主要來自于廣西桂林、江蘇東臺、廣東、山西和浙江杭州等地,其中以廣西桂林為最主要的來源地。對各產(chǎn)地的柿子進行取樣,選取表面健康且完整無破損的柿子并剖開檢測內(nèi)部果肉的發(fā)病情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各個產(chǎn)地的柿果均存在不同程度病害癥狀。根據(jù)病癥特點將其分為兩類:果肉顆粒狀黑腐(圖1A)和果頂黑腐(圖1B)。果肉顆粒狀黑腐病的癥狀為:果實表面健康無破損,果肉中彌散著大量黑色木栓化顆粒,病組織占整個果實體積的5%~80%,嚴重時完全喪失食用價值。果頂黑腐病的癥狀為:果實表面健康無破損,剖開后可見果頂表皮內(nèi)的果肉木栓化為黑色硬塊,嚴重時整個果頂變黑。

        圖1 柿子果肉顆粒狀黑腐(A)及果頂黑腐?。˙)剖面及其病害癥狀Fig.1 Disease symptoms in the flesh of persimmons

        圖2 上海市售柿子病害狀況Fig.2 Disease situation of persimmons marketed in Shanghai

        對480個柿子抽樣調(diào)查,由圖2可知,上海市銷售柿子的病害率高達85.52%,其中果肉顆粒狀黑腐病占60.94%,果頂黑腐病占24.58%。對柿子產(chǎn)地(廣西桂林、江蘇東臺、廣東、山西和浙江杭州)調(diào)查的結(jié)果(表1)顯示,來源于廣西桂林、山西和廣東的柿子主要發(fā)生果肉顆粒狀黑腐病,其中廣西桂林和山西的柿子發(fā)病率為100%,廣東的柿子發(fā)病率為87.5%;江蘇東臺和浙江杭州的柿子主要發(fā)生果頂黑腐病,其中江蘇東臺產(chǎn)柿子2010年的發(fā)病率為16.67%,2011年為80%,發(fā)病率顯著增漲,浙江杭州的柿子發(fā)病率為100%。

        表1 上海市售柿子病害組織的病原菌種類Table 1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persimmons with diseases

        2.2 掃描電鏡觀察病害組織

        掃描電鏡觀察病害組織的超微結(jié)構(gòu),結(jié)果顯示果肉黑腐顆粒嚴重木栓化(圖3A),部分顆粒中可見菌絲(圖3B),果頂黑腐組織中同樣存在大量菌絲(圖3D),而健康的柿子果肉組織表面光滑,無菌絲出現(xiàn)(圖3C)。由此推測,柿果黑腐病很可能是病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圖3 掃描電鏡觀察柿子果肉顆粒狀黑腐及果頂黑腐病病害癥狀Fig.3 Disease symptoms in the flesh of persimmons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2.3 病原菌的分離與致病性鑒定

        從柿子病害組織中分離得到多種真菌和細菌。真菌分別為枝孢屬(Cladosporium spp.)、交鏈孢屬(Alternaria spp.)、青霉屬(Penicillium spp.)、鐮刀菌屬(Fusarium spp.)、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 spp.)、擬盤多毛孢屬(Pestalotiopsis sp.)、葡萄孢屬(Botrytis sp.)及其他未知真菌。各批次柿子中的果肉黑腐顆粒均能分離出枝孢屬真菌,且檢出率較高(表1)。圖4為3年間各產(chǎn)地柿子中黑腐顆粒的帶菌種類及比例,其中枝孢屬真菌所占的比例最高,達到41.27%。在分離到的病原真菌中,編號為EXDX-6的真菌在各批次中均能檢出且檢出率高。果頂黑腐組織中主要檢出鏈格孢屬和枝孢屬真菌,其中鏈格孢屬真菌的檢出率最高。

        圖4 柿子果肉顆粒狀黑腐組織分離菌所占的比例Fig.4 The ratios of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black rot granules in the flesh of persimmons

        依據(jù)柯赫氏法則,將分離的病原真菌有傷接種到健康柿子的表面和果實頂部進行致病性的鑒定,篩選出致病性較強的2株,編號為EXDX-2和EXDX-4(表2)。果面接種EXDX-2可以引起淡黃色凹陷病斑;而果頂接種EXDX-4可引起整個果頂變黑,與病害果實中的癥狀一致,由此表明EXDX-4的侵染是引起柿子果頂黑腐的重要原因。對果肉顆粒狀黑腐病分離的病原菌進行果實表面反接種測試,結(jié)果顯示枝孢屬真菌、葡萄孢屬真菌均可在果實表面生長,但無病害癥狀產(chǎn)生。

        表2 黑腐組織分離病原真菌的致病性比較Table 2 Determination of fungal pathogenicity

        2.4 果肉顆粒狀黑腐病主要病原菌EXDX-6的菌種鑒定

        2.4.1 果肉顆粒狀黑腐病主要病原菌EXDX-6的形態(tài)學鑒定

        EXDX-6在PDA培養(yǎng)基上,22 ℃生長15 d,菌落直徑為(7.40±0.28)cm,橄綠色,邊緣有淡黃色暈圈(圖5A、B)。分生孢子梗單生或簇生,直立,頂部微彎或曲膝狀,深褐色,有隔膜,(114~303)μm×(2.83~5.64)μm(平均值:119 μm×4.14 μm);分生孢子鏈生并具枝鏈,橢圓形,近球形,檸檬形,淡橄欖褐色,光滑,無隔,(2.90~11.63)μm×(2.58~4.15)μm(平均值:5.73 μm×3.21 μm)(圖5C)。根據(jù)《真菌鑒定手冊》[4]及張中義的《中國真菌志-枝孢屬》[6],初步確定其為枝孢屬真菌。

        圖5 柿子果肉顆粒狀黑腐及果頂黑腐病的致病真菌Fig.5 Pathogens causing diseases in the flesh of persimmons

        2.4.2 果肉顆粒狀黑腐病主要病原菌EXDX-6的分子生物學鑒定

        利用ITS通用引物擴增到EXDX-6的rDNA-ITS片段為519 bp,在GenBank中BLAST比對顯示,EXDX-6(登錄號為KC206476)與枝孢屬的Cladosporium sp. JZ-3(登錄號為HQ637308)同源性為99%。由此進一步確定前期形態(tài)學分類的結(jié)果,即果肉顆粒狀黑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為枝孢屬真菌,但未能鑒定到種。

        2.5 果頂黑腐病主要病原菌的菌種鑒定

        2.5.1 果頂黑腐病主要致病菌EXDX-4的形態(tài)學鑒定

        EXDX-4在PCA培養(yǎng)基上,25 ℃培養(yǎng)7 d,菌落直徑為(7.68±0.36)cm,菌落青褐色,致密,背面黑色(圖5D)。在PCA+濾紙上,25 ℃,光暗交替條件下可大量產(chǎn)孢,培養(yǎng)5 d,形成1~11個孢子的不分枝的長鏈,分生孢子梗直或彎曲,分隔,淡黃褐色(圖5E)。分生孢子倒梨形,倒棒狀或近橢圓形,黃褐色,具橫隔1~6個,縱、斜隔0~3個,分隔處略有縊縮,部分孢子主橫隔增厚,孢身(11.16~42.85)μm×(8.20~15.40)μm,平均值21.86 μm×10.87 μm。喙及假喙柱狀,極淡的褐色至近無色,部分假喙延伸并有分隔,部分為單細胞,(2.79~34.88)μm×(2.18~5.17)μm,平均值9.70 μm×3.67 μm(圖5F)。參照張?zhí)煊頪7]的《中國真菌志·鏈格孢屬》,初步鑒定此菌為鏈格孢屬的細極鏈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

        2.5.2 果頂黑腐病主要致病菌EXDX-4的分子生物學鑒定

        利用ITS通用引物擴增到EXDX-4的rDNA ITS序列為526 bp,在GenBank中BLAST比對的結(jié)果表明,EXDX-4(GenBank 注冊號JQ989275)與鏈格孢屬的A.tenuissima(登錄號JN986784)同源性為100%。與GenBank中檢索到的鏈格孢屬其余種真菌的rDNA ITS序列進行比對,構(gòu)建系統(tǒng)進化樹,得出其遺傳關(guān)系,結(jié)果如圖6所示。EXDX-4與A.tenuissima(登錄號JN986784)為同一分枝。

        運用引物PG2和PG3擴增到EXDX-4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部分序列438 bp。在GenBank中BLAST比對顯示,EXDX-4(登錄號KC254894)與鏈格孢屬的A.tenuissima(登錄號EF504220,DQ491080)同源性均為100%。結(jié)合形態(tài)學鑒定最終確定EXDX-4為細極鏈格孢菌A.tenuissima。

        圖6 以 rDNA ITS基因序列為分子標記的EXDX-4 的系統(tǒng)進化樹Fig.6 Phylogenetic tree of pathogen EXDX-4 based on rDNA-ITS sequences

        3 討 論

        前人對柿果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柿子栽培期的田間病害,多為由膠孢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11]、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12]、柿盤多毛孢引起的柿葉枯病和黑星孢屬真菌引起的黑星病[13]及鏈格孢菌引起的黑斑病[14-16]等。這些研究僅局限于果實表面已出現(xiàn)的病癥,而關(guān)于果實市場銷售中的采后病害以及果實內(nèi)部的病害發(fā)生則鮮有報道。本研究連續(xù)3 a對上海市售柿子的果肉病害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表面完整健康的果實中果肉顆粒狀黑腐和果頂黑腐病的發(fā)病率高達85.52%,嚴重影響到柿子的食用品質(zhì)。調(diào)查表明,各產(chǎn)地柿子均在未完全成熟、果實未完全軟化時即被采摘,銷售前集中貯運,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流 通過程中受到病害感染的機會。同時本實驗中選取的材料均為表面健康且完整無破損的果實,排除了銷售期受到病害侵染的可能。由柿子的發(fā)病率及帶菌率可知,柿果黑腐 病是普遍存在的病害。柿子果頂黑腐組織完全帶菌,柿子黑腐顆粒的帶菌率隨產(chǎn)地和年份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這可能與產(chǎn)地當年的氣候和柿子的種植環(huán)境有關(guān)。綜上,推測果肉顆粒狀黑腐和果頂黑腐病的形成原因為田間病原菌攜帶,于花期侵染,一直潛伏到果實成熟后發(fā)病,故需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種植過程中特別是花期,提早做好防治措施。

        對果肉黑腐顆粒進行病原菌的分離,結(jié)果顯示各個年份及批次的柿子均能分離出枝孢屬真菌,且所占的比例高達41.27%,因此認為果肉顆粒狀黑腐病可能與枝孢屬真菌的潛伏侵染有關(guān)。本實驗中對其進行果面接種鑒定致病性,結(jié)果顯示枝孢屬真菌可以侵入并在柿果中生長但不產(chǎn)生病斑,這可能是由于果實黑腐顆粒的病原菌為田間攜帶,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形成病害,而且枝孢屬真菌生長速度慢,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無法形成病狀。枝孢屬真菌還是蓮藕[17]貯藏期腐爛的主要致病菌,也可引起在鮮棗[18]、桃的腐爛[19]。大量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枝孢屬與人類過敏性鼻炎、哮喘病、皮膚感染等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20-22],因此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另外從分離結(jié)果可以看到部分果肉黑腐顆粒并未分離出病原菌,依據(jù)梁俠等[23]在2010年對桂林的木栓化黑心果進行的生理性病害分析可知,果實黑心主要是由缺硼引起,木栓化是植物缺硼的典型癥狀,而病原菌侵染也可造成組織的木栓化,如瓜類球腔菌侵染大棚西瓜可造成病斑褐色部分呈星狀開裂,內(nèi)部木栓化干腐[24];柑橘痂圓孢菌侵染檸檬引起病斑木栓化[25];梨黑星孢可以引起果肉木栓化變硬,龜裂[26]等。因此柿子果肉中的黑色木栓化顆粒很可能是 缺硼和病原菌共同引起。但至于是缺硼引起樹勢降低,對病原菌的抵抗力下降,或是病原菌的侵染造成柿樹吸收硼減少,亦或是二者協(xié)同作用則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此前在國外已有A. alternata引起柿子黑斑病的報道[14-16],而本實驗對柿子果頂黑腐組織進行病原菌的分離鑒定,確定A.tenuissima為造成柿子果頂黑腐病的病原菌。目前rDNA ITS序列已廣泛應(yīng)用于鏈格孢屬真菌種間的劃分,但對于一些差異性較小的種難以區(qū)分[2,27]。根據(jù)Peever等[9]的研究,鏈格孢屬真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部分序列(endoPG)可作為小孢子型鏈格孢菌種分類鑒定的一個分子依據(jù)。本研究中結(jié)合rDNA ITS及endoPG序列對病原菌進行分子鑒定,發(fā)現(xiàn)A.tenuissima和部分A.alternata間的同源性達到100%,運用分子手段難以區(qū)分,但兩個種在分生孢子形態(tài)和產(chǎn)孢表型上有較大差異。A.alternata的產(chǎn)孢表型為小樹叢狀,而A.tenuissima以產(chǎn)生不分枝的長鏈及分生孢子中間1~2個橫隔膜增厚為主要的鑒別特征[6]。因此鏈格孢屬真菌種間的劃分還需結(jié)合形態(tài)學(分生孢子的形態(tài)、喙、產(chǎn)孢表型、菌落形態(tài))進行鑒定。

        參考文獻:

        [1] 胡青素, 龔榜初, 譚曉風, 等. 柿子的應(yīng)用價值及發(fā)展前景[J]. 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0(1): 103-106.

        [2] 馬騰飛. 上海市進口水果市場病害的檢測與病原真菌的鑒定[D].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 2009.

        [3] 許玲, 李學文, 騰康寧. 果蔬采后致病真菌的檢測及其控制[J]. 食品科學, 2003, 24(7): 155-158.

        [4] 魏景超. 真菌鑒定手冊[M]. 上海: 上??萍汲霭嫔? 1979: 1-780.

        [5] 許志剛. 普通植物病理學[M]. 3版.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2002: 122-149.

        [6] 張中義. 中國真菌志: 第十四卷[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3: 1-324.

        [7] 張?zhí)煊? 中國真菌志: 第十六卷[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3: 1-283.

        [8] 劉少華, 陸金萍, 朱瑞良, 等. 一種快速簡便的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組DNA提取方法[J]. 植物病理學報, 2005, 35(4): 362-365.

        [9] WHITE T J, BRUNS T, LEE S, et al. Amplification and direct sequencing of fungal ribosomal RNA genes for phylogenetics[M]// PCR protocols: a guide to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1990: 315-322.

        [10] PEEVER T L, SU G, CARPENTER-BOGGS L, et al.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citrus-associated Alternaria species[J]. Mycologia, 2004, 96: 119-134.

        [11] 吳萬泳, 游衍安. 炭疽病對永定紅柿的危害及綜合防治技術(shù)[J]. 落葉果樹, 2009(2): 39-40.

        [12] 賈國華, 孫寶靈, 楊晟楠, 等. 柿樹果實常見病害的防治[J]. 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 2010(17): 22-23.

        [13] 郭昌賢. 柿樹病害的癥狀與防治[J]. 安徽農(nóng)學通報, 2008, 14(11): 243.

        [14] PRUSKY D, BEN-ARIE R, GUELFAT-REICH S. Etiology of black spot disease caused by Alternaria alternata in persimmon fruits[J]. Phytopathology, 1981, 71: 1124-1128.

        [15] PRUSKY D, PEREZ A, ZUTKH Y, et al. Effect of modified atmosphere for control of black spot, caused by Alternaria alternata, on stored persimmon fruits[J]. Postharvest Pathology and Mycotoxins, 1997, 87(2): 203-208.

        [16] KOBILER I, AKERMAN M, HUBERMAN L, 等. 采前與采后處理結(jié)合控制柿子貯藏過程中鏈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黑斑病的研究[J]. 保鮮與加工, 2011, 11(5): 54-56.

        [17] 羅海莉, 李潔, 嚴守雷, 等. 蓮藕貯藏期主要致病真菌分離鑒定及其致病相關(guān)酶酶學特性研 究[J]. 長江蔬菜, 2011(16): 68-72.

        [18] 夏宏, 夏青, 王春生, 等. 鮮棗貯藏期致腐病原菌種類研究[J]. 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報, 2007(15): 117-119.

        [19] 趙淑艷, 李喜宏, 陳麗, 等. 桃采后病原菌種類及侵染規(guī)律研究[J].食品科學, 2005, 26(10): 253-255.

        [20] 曹麗春, 費世暖. 黃石地區(qū)氣傳致敏真菌調(diào)查[J]. 現(xiàn)代預(yù)防醫(yī)學, 2011, 38(3): 432-434.

        [21] LI C S, HSU L Y. Airborne fungal allergen in association wi th residential characteristics in atopic and control children in a subtropical region[J]. Arch Environ Health, 1997, 52: 72-79.

        [22] MENG J, BARNES C S, ROSENWASSER L J. Identity of the fungal species present in the homes of asthmatic children[J]. Clin Exp Allergy, 2012, 42(10): 1448-1458.

        [23] 梁俠, 王宣英, 巫燕, 等. 廣西武宣縣牛心柿果實“黑心”情況的調(diào)查[J].中國南方果樹, 2010, 39(5): 80-81.

        [24] 賀雷風. 大棚西瓜蔓枯病的綜合防治[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06(7): 64.

        [25] 施洪. 檸檬主要病害的發(fā)生與防治[J]. 綠色植保, 2009(1): 30-31.

        [26] 溫素卿. 梨黑星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與防治技術(shù)[J]. 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1, 40(7): 106-112.

        [27] 孫霞. 鏈格孢屬真菌現(xiàn)代分類方法研究[D]. 泰安: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2006.

        Incidence Survey and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of Black Rot Tissues in Persimmons

        XIAO Huan, WANG Yi-wen*, WU Ling-qing, LIU Li-ying, XU L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Our survey of persimmon fruits marketed in Shanghai during August 2010 to October 2012 showed that all persimmons except those from Shanxi province had either “black rot granules in fl esh” or “black rot at the top of fruit”. Suberization in black rot granules and mycelium in black rot tissues at the top of the flesh or in some black rot granules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Cladosporium spp. were isolated from the black rot granules in all batches of persimmons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up to 41.27%, which confirm e d that Cla dosporium spp. may be one of the causes of black rot granules in persimmons. The most p athogenic fungus was obtained by wounding and inoculation with the fungi isolated from black rot tissues at the top of persimmon flesh according to Koch’s Rule and identified as A lternaria tenuissima b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rDNA ITS analysis and endopolygalacturonase gene analysis.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making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is disease.

        persimmon; black rot; Cladosporium spp.; Alternaria tenuissima

        TS207.3

        A

        1002-6630(2014)03-0111-06

        10.7506/spkx1002-6630-201403023

        2013-01-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172008);國家高技術(shù)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2012AA101607);“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1BAD24B02)

        肖歡(1988—),女,碩士,研究方向為植物病理生理與食品安全。E-mail:xiaohh88@126.com

        *通信作者:王奕文(1981—),女,工程師,博士,研究方向為植物病理生理與食品安全。E-mail:ywwang@bio.ecnu.edu.cn

        猜你喜歡
        黑腐病孢屬鏈格
        菜花黑腐病如何防治
        “二月蘭葉斑病菌甘藍鏈格孢生物學特性觀察實驗”的教學設(shè)計
        甘肅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26
        枝孢屬真菌次生代謝產(chǎn)物中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
        中草藥(2021年19期)2021-10-12 03:22:08
        宜賓煙區(qū)烤煙根黑腐病發(fā)生動態(tài)及主要影響因素
        作物研究(2021年3期)2021-07-09 14:59:30
        保護地胡蘿卜黑腐病的識別與防治
        中國月季上兩株鏈格孢屬真菌的分離鑒定及TeA毒素的測定
        西藏砂生槐莖內(nèi)鏈格孢屬真菌生物學特性研究
        西藏卷葉黃精莖內(nèi)鏈格孢屬真菌生物學特性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9期)2015-09-26 12:15:34
        高海拔冷涼地區(qū)甘藍黑腐病及軟腐病的識別與防治
        日韩AV无码乱伦丝袜一区|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vr免费视频|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熟妇另类久久久久| 天堂一区人妻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91九色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一区|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欧美在线 | 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链接| 日本福利视频免费久久久|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在线观看|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有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刺激的视频| 国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av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成人区中文字幕| 私人毛片免费高清影视院|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免费AV| 日本久久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四季 | 成人av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人妻一区二区|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中文一| 97女厕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20p| 欧美成人精品午夜免费影视| 国产激情久久99久久| 青青青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