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杜甫困守長安十年之久,對曲江有著特殊的情緣,本文重在分析杜甫曲江詩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和探究杜甫曲江情緣之因。將結合唐代文化背景和文人風尚來探究杜甫及眾多詩人曲江情緣的原因。
關鍵詞:杜甫;曲江情緣;原因
作者簡介:張潔(1989-),女,漢族,湖南婁底人,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2011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5-0-02
一
曲江位于長安城的東南隅,由芙蓉園、杏園、曲江池、樂游園等風景區(qū)所組成。漢武帝所造,江流曲折,故名。
全唐詩收錄杜甫詩歌十八卷共一千四百多首詩,而杜甫以曲江為題或者寫到曲江的詩歌共有十幾首,占其百分之一,這些作品的寫作時間幾乎貫穿了杜甫的一生。從杜甫于天寶十年首次寫到曲江(《樂游原歌》)到他晚年在夔州時最后一次寫到曲江(《秋興八首》其六),可以清晰地看到杜甫一生思想的發(fā)展變化,可以說曲江在他心中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景觀,而是某種寄托了詩人情感的載體,詩人與這一載體間,結下了深深的情緣。
杜甫詩第一次寫到曲江的是天寶十年(751)《樂游園歌》。據(jù)題下自注:“晦日賀蘭楊長史筵醉歌。”這首詩是在正月晦日曲江樂游原豪門之家宴飲筵席上即興而作的。三寶十一載的《曲江三章章五句》是杜甫第一次以曲江為題寫曲江。仇注:“首章自傷不遇,其情悲。……次章放歌自遣,其語曠。……三章志在歸隱,其辭激?!粫r感慨之情,豪縱之氣,殆有不能自掩者矣?!?/p>
作于夭寶十二載春的《麗人行》寫楊國忠兄妹于上巳日游曲江,揭露、諷刺了楊國忠兄妹的荒淫奢侈。“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盵1]天寶十二載重陽節(jié)的《九日曲江》,仇注:“上四,拈九日,所感在身老,故有‘兼悲之嘆。下四,拈曲江,所傷在落魄。故有‘搖蕩之嗟?!デ锕饰幔〕辽硎?,又可悲也?!盵2]以上諸詩均作于安史之亂前,從各方面表現(xiàn)出詩人個人價值無法實現(xiàn)的焦慮、憤激與凄苦心態(tài)。
安史之亂發(fā)生以后,杜甫在前往靈武的路上被安史的軍隊抓住,送回長安。至德二載的春天,杜甫偷游曲江,觸景生情,寫了《哀江頭》,全詩通過今昔的強烈對比,作哀悼之辭,發(fā)出最強的痛苦的呻吟。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以曲江景色起興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慨,表達了杜甫“去官不能,進退兩難”[3]的矛盾心情。其他寫于曲江的還有《曲江二首》、《曲江對酒》、《曲江對雨》等詩歌,晚年漂泊夔州時,所作《秋興八首》,其中的第六首寫曲江:“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ú軍A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珠簾繡柱圍黃鴿,錦纜牙椅起白鷗?;厥卓蓱z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p>
二
在唐王朝覆滅后就消失了的曲江為什么能讓杜甫產(chǎn)生揮之不去的曲江情結?也許可以從曲江本身所蘊含的文化信息和唐代文人的生活風尚幾點去考察。
一、曲江景點本身的特色構成多樣的意象空間
曲江之所以能讓包括杜甫在內(nèi)的詩人為之吟詠贊頌,與景點本身的特色不可分,景點的特色能構成多樣的意象空間,易引起杜甫等文人的青睞。曲江主要由曲江池、芙蓉園、杏園和慈恩寺構成。這些景色山水花林相互映襯,別具特色。
曲江池曲江池地處少陵原與樂游原之間,以水景為主,構成多樣的意象空間。春夏秋冬,景色各異,別有一番妙趣。
芙蓉園是皇家禁苑,是曲江風景區(qū)的精華所在?!短接[·居處部·園圃》條載:“芙蓉苑,本隋氏之離宮,園中廣廈修廊,連互屈曲。其地延袤爽屺跨帶原隰,又有修竹茂林,綠被岡阜,東阪下有涼堂,堂東有臨水亭?!盵4]
大慈恩寺在晉昌坊,有山有水有竹,是京城最美的地方,園里最著名的花是牡丹?!赌喜啃聲肪矶≥d“長安三月十五日兩街看牡丹,奔走車馬。慈恩寺元果院牡丹先于諸牡丹半月開;太真院牡丹后諸牡丹半月開”[5]
二、游宴活動的興盛使曲江成為文化的載體
曲江園林最為特別之處,在于這里是唐代上自帝王,下至士庶宴會場所。根據(jù)游覽主體來分類,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游宴活動。
科舉進士宴
進士宴在分三個地點舉行:曲江、杏園和雁塔。《唐摭言》記載:“曲江亭子,進士關宴常寄其間。既徹饌,則移樂泛舟,率為常例,宴前數(shù)日,行市駢闐于江頭。其日,公卿家傾城縱觀于此,有若中有東床者,十八九鈿車珠鞅,櫛比而至?!盵6]由這些文字可見唐代宴會盛況。曲江宴后是杏園宴,亦稱“探花宴”;最后是雁塔題名。進士盛宴下的文化信息是科舉取士,抱負實現(xiàn),承載了科舉文化和士人的理想。
平民化的節(jié)俗游賞活動
每年的三節(jié):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月三日,“唐上巳日,賜宴曲江,都人于江頭禊飲,踐踏青草,曰踏青?!盵7]在這些節(jié)日之外,百姓還會舉行其他的游賞活動,很代表性的是“仕女的踏春游”:“長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則設席籍草,以紅裙遞相插掛,以為宴幄”,又“都人士女,每正月半后,各乘車騎馬,供帳于園圃,或郊野中,為探春之宴”[8]。
曲江大會
唐代許多皇帝都曾到曲江游樂,有時還要舉行盛況空前的曲江大會,曲江大會于士人而言,人生的關鍵轉折點,如果能適時施展文采,就能讓皇帝垂青,進而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抱負,甚至可以留名青石。
在參加招賢考試落選后,杜甫于天寶十載春寫了三大禮賦,投延恩匭以獻。唐玄宗看了深感驚奇,但是沒有讓詩人實現(xiàn)躋身為官的理想,這讓詩人十分郁悶。在天寶十一載三月晦日,他參加了賀蘭楊長史筵,寫了《樂游園歌》。曲江可說是科舉文化的代名詞,但是理想?yún)s一次次與現(xiàn)實相背離,身臨曲江是在自己一事無成之時,自然,曲江帶給杜甫的刺激無疑是很大的,曲江觸痛了他的不第之悲,一次次提醒著他個人價值無法實現(xiàn)的痛苦。
三、曲江是大唐由盛轉衰的見證
曲江的興衰可以說是與大唐帝國的盛衰息息相關的。唐代的曲江園林,與唐代的興衰緊密相連,唐代由盛轉衰之時,曲江園林也同樣由盛轉衰,最終由于唐王朝的滅亡而消失。曲江園林承載著有唐一代的文化,成為唐代盛衰的見證者。
初唐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帝王們大興土木,擴建曲江,曲江園林成為了貴族統(tǒng)治者喜愛游覽的場所,園林也因此受到了很好的保護。玄宗開元年間,是唐代經(jīng)濟文化極為發(fā)達的盛世年代,在此期間,統(tǒng)治者也對曲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建。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戰(zhàn)亂嚴重毀壞了京都長安城,作為皇家游覽勝地的曲江園林也同樣遭到毀滅性的損壞。關于戰(zhàn)后曲江的破敗,《唐摭言》卷三有載:“幸蜀之后,皆燼于兵火矣,所存者唯尚書亭子而己?!盵9]
安史之亂對唐王朝帶來幾近毀滅的打擊,曲江也破壞殆盡,曲江園林最終隨著唐王朝的覆滅而消失。杜甫作為一個有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理想的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自然會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十分密切。曲江作為家國盛衰的見證者,對杜甫而言,曲江則是長安是唐王朝的象征。所以杜甫流寓西南,渴望回到長安重游曲江,表達了他對大唐都朝的眷念和對唐盛世的懷念。在夔州時,詩人對長安的思念凝結在組詩《秋興八首》中,《秋興八首》其六通過對曲江今昔對比來哀嘆曲江的衰敗,實際上是對唐王朝命運的悲嘆。
注釋:
[1]浦起龍:《讀杜心解》卷二,中華書局,1961年1月第1版,第228—229頁。
[2]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三,中華書局,1979年10月第1版,第 163頁。
[3]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三,中華書局,1979年10月第1版,第 446頁。
[4] (宋)李昉:《太平御覽》,中華書局,1960年影印,第949頁。
[5] (宋)錢易:《南部新書》,中華書局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37頁。
[6](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三泰出版社,2011年2月,第38頁。
[7](唐)李淖:《秦中歲時記》,第45頁。
[8]王仁裕撰,丁如明輯校:《開元天寶遺事十種》(卷下),第103頁。
[9]《唐摭言》卷三,第32頁。
參考文獻:
[1][宋]李昉.太平御覽[M].北京:中華書局,1998
[2][清]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3]浦起龍.讀杜心解[M].北京:中華書局, 1961
[4]蕭滌非.杜甫詩選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
[5][宋]南部新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2
[6][五代]王仁裕撰,丁如明輯校.開元天寶遺事十種(卷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7][五代]王定保.唐摭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5,32
[8]單芳.從有關曲江諸詩看杜甫對唐玄宗的系念[J].杜甫研究學刊 ,1997,(03)
[9]譚文興.杜甫詩中的曲江[J].杜甫研究學刊,1994
[10]李小琳.長安曲江與杜甫曲江詩[J].杜甫研究學刊,2007
[11]許正文.論曲江池的興衰[J].唐都學刊,2002
[12]梁桂芳 .唐代曲江詩探微[J].殷都學刊,2006
[13]秦草.杜甫與曲江[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 年,(2)
[14]徐輝.杜甫的曲江情節(jié)[J].西藏民族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