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蔡康永
說話之道
文 _ 蔡康永
臺灣娛樂界的幾個大型頒獎典禮都能夠做到對專業(yè)完全尊重,盡量把典禮的舞臺交給應(yīng)獲榮耀的人。
不過我記得有一年,小S和我一起主持一場典禮,當時的某位首長要求上臺致辭,典禮主辦方答應(yīng)了,但又擔心致辭冗長。我就拜托小S用半撒嬌、半開玩笑的方式,當眾叮嚀這位首長,致辭不要超過3分鐘。
我深知“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大人物面對美女的拜托一定會有風(fēng)度地答應(yīng),何況是小S這樣刁蠻又可愛的大美女。果然,小S不負所托,在這位首長上臺之時,利用為他調(diào)整麥克風(fēng)高度的機會,輕輕喚了聲首長的名字,當時全場鼓掌大笑,大家紛紛豎起耳朵聽小S接下來要說什么。
只見小S嫵媚地附到首長的耳邊,說了一句:“不要超過3分鐘哦!”然后拎起禮服的裙擺,款款走向我。全場掌聲如雷,我心中對小S真是愛到不行,怎么都想不出比這更巧妙的提醒了。當然,那位首長也很懂得配合氣氛,很簡潔地講了幾句話,不到一分鐘就致完了辭。
確實,男生不方便開口說的話,由美女來開口,效果會有天壤之別。我當然知道,這也需要被提醒者在乎大眾的感受,這樣幽默的提醒才會有效。
首長可以為了討大眾歡心而控制好發(fā)言時間。可是公司開會時,碰上不受控的主管,可沒人敢去干涉他的發(fā)言長度。拿捏不好,就是在捋虎須了。
其實老板們才最該在意自己公司開會的效率。大小會議都很花員工的時間,冗長會議的每分鐘,都能聽見老板所付的薪水隨嘀嗒聲化為逝水。老板應(yīng)該保證每個會議都有效率。
如果公司開會時,指派一人輪值擔任發(fā)言監(jiān)察員,在會議前定好“每次發(fā)言不超過3分鐘,3分鐘以上,每分鐘罰款10元充當買零食的福利基金”這樣白紙黑字的規(guī)定,用輕松的態(tài)度確保精確地執(zhí)行,以求大家不偏離主題,不東拉西扯,也許可以漸漸培養(yǎng)出大家的共識,把會議的效率當成一種專業(yè)的美德。
不要一想到葬禮的致辭,就認為必須沉重肅穆,很多感人的葬禮致辭講的是逝者生前輕松風(fēng)趣的小事。葬禮致辭是為了讓逝者生前的個性風(fēng)格重新在親友的心中活一次。如果這位逝者在世時是輕松風(fēng)趣的人,怎么可能死后反而變得沉重肅穆呢?
一說婚禮致辭,就祝人家“早生貴子”的,也是完全漠視了人各有志。在每次婚禮或葬禮上都講同樣的話的人,哪兒有把新婚者或逝者真的放在心上,又哪兒有可能讓當事人留下美好的回憶。不過話說回來,為什么有人就是喜歡把婚禮或葬禮搞得官腔官調(diào)呢?當然是因為婚禮或葬禮的主辦者追求的是展示人脈,而不是真情流露??!這也就不能責怪致辭者,他們往往是對當事人完全不熟的達官貴人,當然也就說不出動人的內(nèi)容了。
只是,葬禮畢竟一生只有一次,弄得那么官腔,毫無真情,很可惜??!不像婚禮,一生很可能不只一次,這次太官腔,下次還可以安排走真情路線……
有位爺爺發(fā)現(xiàn)奶奶跟自己聊天越來越少,爺爺心里嘀咕,擔心奶奶是年紀大,耳朵聾了。
爺爺擔心之余,決定回家時測試一下奶奶的聽力。他用鑰匙打開門,再用力關(guān)上,這時他看見奶奶在廚房煮飯的背影。爺爺心中一涼,認為奶奶連自己關(guān)門的聲音都聽不見了,都不打一聲招呼。
爺爺大聲喊:“我回來了!”奶奶沒有回應(yīng)他。
爺爺走到客廳,更大聲地喊:“我回來了!”
結(jié)果奶奶還是沒有回應(yīng)。爺爺很著急,快步走進廚房,對著奶奶的耳朵喊:“你聾了嗎?”奶奶轉(zhuǎn)過臉來,對著爺爺大吼:“聾的是你!從你開門進來,我已經(jīng)大聲應(yīng)你三次啦!”
我很喜歡這個聽來的笑話,是因為這個笑話就是一?!罢f話之道”的濃縮膠囊。
在說話時,所有我們嫌棄別人、覺得別人表現(xiàn)得很差的部分,往往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自己聽不見,卻一心以為是對方聽不見。很多個性成熟、見過世面的人,當著我們的面,往往不愿意直接點破我們的無知或錯誤,是怕我們下不了臺。然而,不知進退的我們,卻都以自我為中心,嫌棄對方的糊涂、遲鈍。
當我們大呼小叫,對方卻似乎怎么也聽不明白的時候,我們最好冷靜下來,想一下,以對方的經(jīng)歷或智商是真的聽不明白,還是其實不明白狀況的是我們自己?
我從小就有很多自以為是的荒謬想法,很幸運,大都被包容了。如果當時都一一慘遭戳破,一定會在我心里留下很多陰影。
他們沒有對著我大吼“聾的是你”,他們留了臺階給我,給了我一點兒余地。我希望我也能學(xué)著把這些臺階不時地搬給別人用。
(選自湖南文藝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說話之道2》,蔡康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