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興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學, 浙江 衢州 324000)
我心中的地理教學
金子興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學, 浙江 衢州 324000)
針對一些地理課堂先介紹原理,再呈現(xiàn)事實的現(xiàn)象,提出地理教學更應該通過現(xiàn)象讓學生在體驗中自主揭示原理,用工程的思維進行地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用地理的眼光看世界。
體驗;地理教學;工程思維;人文精神
近期,筆者讀了李澤武老師寫的《重新學習做老師》[1],里面有很多關于地理方面的內容。
該書中有段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英格蘭在召喚”里,“第二天又從北京起飛,開始了我漫長的航程。到歐洲大陸了,我看見俄羅斯的山川田園仿佛罩在一塊薄玻璃上,云絲輕如蟬翼,太陽一直在前面,無遮無攔地亮著,我在后面跟著它跑,像古代傳說中的夸父”。
看到這,筆者想起了曾經在課堂上和學生講飛機向西飛行時,飛行員眼中的晝夜長短與我們經歷的晝夜長短有差異的地理現(xiàn)象。如果飛機往西飛行,且飛機飛行的速度小于地球自轉的速度,則飛行員經歷的晝夜交替的周期會變長??刹还芄P者怎樣講,學生要么搞不懂,要么聽懂了,但很快會忘記。于是筆者把這一則材料給了學生,讓他用地理原理來說明這一現(xiàn)象(事實),學生果然不能用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的原理來說明。但是筆者猜想,李老師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因為這是他親身的體驗。
當下許多地理課堂表現(xiàn)為先講原理,再呈現(xiàn)事實,用原理來說明現(xiàn)象。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在課堂上教給學生的深奧而蒼白的原理,能在學生的心中停留多久?他們走上社會后,是否還記得這些原理?更不用說能否用地理原理來說明事實了,是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不了這些事實。在課堂上,如果我們能創(chuàng)設一些讓學生有觀察、能體驗的現(xiàn)象,通過現(xiàn)象讓學生在體驗中自主揭示原理。學生也許就能像李老師那樣用地理的眼光看世界!這是否是地理教學之重呢?
李老師的另一段文字也給了筆者很大的感觸,在“與宇宙相聯(lián)系的新農業(yè)”里提到,“英國《獨立報》上報道說政府一年投入8億英磅,幫助國內的20多家自然活力農場從事農牧生產。文章結尾說:‘什么是自然活力農耕?就是在牛角里裝上礦物,埋到肥堆里放半年。你信還是不信?’”。李老師還發(fā)現(xiàn)了這個農場的一頭“羊”又高又大,原來是從南美洲引進的“拉馬”,專門捉老鼠。
筆者驚嘆于英國人的創(chuàng)造力。平時,筆者在課堂上都講一些農業(yè)生產布局的區(qū)位因素,不同的農業(yè)生產影響其區(qū)位的因素有差異等原理。學生學習的都是一些原理,然后用原理來說明一些地理事實。由于是遵循理論思維邏輯而總結出的經典知識,學生聽起來沒有絲毫的興趣??梢哉f,如果不是高考,學生肯定不會選擇這樣的地理課堂。于是對這些知識學生老是聽了就懂,過了就忘。更不用說學生會創(chuàng)造出“自然活力農場”這么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事物。
在課堂上用什么樣的思維和學生一起成長呢?
如果用理性的思維進行地理教學,那地理課堂是枯燥的,怎能讓學生愛上地理教學!杜威說“教育就是不斷的生長”,也就是說教育不是理論的說教,而是在應用中生長,遵循的是工程思維。在地理課堂上,一線教師應將精英化的知識用工程的思維將各種知識蘊藏在生產生活的社會現(xiàn)象之中,讓學生用智慧去發(fā)掘這些精英化的知識,這是否會讓這些原理在學生的記憶中更深刻更長久些?因為這些知識是他們在觀察中總結而得出的。學生是否會用所學的知識去創(chuàng)造出新的地理事物?就象英國的學生學了農業(yè)生產的相關知識,長大以后,創(chuàng)造了“自然活力農場”一樣。這是否也是地理教學的重中之重呢?
說到這,筆者不禁記起另一件事。那是美國一位中學校長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每個新學年開始前寫給同事、同行的一封信:
“我是集中營的一個幸存者。我的眼睛看到過別人大概不曾看到過的事情:訓練有素的工程師建造的毒氣室,受過教育的執(zhí)業(yè)醫(yī)生毒死的兒童,經過培養(yǎng)的女護士殺害的嬰兒,學院和大學的畢業(yè)生槍殺和燒死婦女和娃娃,所以我對教育信不過。我的請求如下:幫助你們的學生學習做人。千萬不要以你們的心血造就一幫受過教育的妖怪、訓練有素的神經失常者、富有學識的艾希曼(筆者注:阿道夫?艾希曼曾經是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的主要工具,是納粹德國行將崩潰前執(zhí)行喪心病狂的‘徹底解決方案’的負責人,在被屠滅的600萬猶太人中,大約有200萬猶太人的死跟他有極其緊密的關系)。閱讀、寫作、算術之所以重要,僅僅在于它能幫助我們的子女更人道”。[2]
這件事告訴我們,我們的教育如果只讓學生們學會了創(chuàng)造,這種創(chuàng)造是一種“物化”的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出的學生也許學富五車,可如果都像艾希曼一樣,那后果是可怕的!因為在他們的身上缺少了人文精神,教育只是擦亮了他們的眼睛,但沒有洗滌他們的心靈。因而地理教學還應從“可持續(xù)發(fā)展”與“人文關懷”角度去理解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能健康地生長,這肯定是地理教學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也是時代賦予地理教師的責任,這還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內容。
[1] 李澤武.重新學習做老師[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2] 袁衛(wèi)星.素質養(yǎng)成讀本[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名師簡介】
金子興,1965年生,華東師范大學函授本科畢業(yè),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衢州市第三、四、五屆名師,浙江省優(yōu)秀地理教育工作者?,F(xiàn)為浙江省地理教學研究會理事,衢州市地理教學研究會副會長,衢州市地理教學研究學術評價委員會主任,衢州市區(qū)高中地理教研大組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校教科室副主任。
連續(xù)十三年奮斗在高三地理教學一線,長期堅持開展“依標施教”的教學研究,科研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積累了豐富的教研成果。多次在省、市級學術活動中介紹研究成果、展示示范課。40多篇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地理教學》、《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育》等刊物上。主編校本地理選修教材《身邊的地理》。主持或參與市級課題7項,曾獲市優(yōu)秀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獎。
社會是最好的學校,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責任編校:朱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