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愛平
我是一位老教師,從事鋼琴教學50年了?,F(xiàn)將我對演奏鋼琴的基本要素和自己的教學心得體會做一個發(fā)言和大家共同交流,但愿我的發(fā)言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通俗易記,我想講一下六個好:
一坐好 二站好
三走好 四看好
五聽好 六好聽
鋼琴是坐著彈的。這要感謝老天爺關照我們,否則如此浩瀚的曲目,如此艱難的技藝,如果每天用4~8個小時站著練琴,該是多么不可思議?。〖热蛔屛覀冏鴱?,就首先要坐好。
坐好的要求:
正:正對中央C~G,面對鋼琴,身體不要歪斜。
穩(wěn):全身放松,穩(wěn)坐琴凳上。一般臀部坐在琴凳上,約占琴凳一半,大腿不要深入坐位,雙腳平放在兩個踏板前踩實。這樣臀部和雙腳構成的兩個支點就能保證穩(wěn)當。如彈奏高音區(qū),右腳可以吃住力量,如果彈奏低音區(qū),左腳可以吃住力量。小孩子腿短,千萬不要懸空彈奏,一定要準備合適的凳子,踩實雙腳。否則,會養(yǎng)成很多毛病,引起全身肌肉緊張,力量不能自然傳達至指尖去。
好著力:坐正、坐穩(wěn)是為了好彈琴,好用力。因此,琴凳的高矮遠近就很重要。根據(jù)學生手臂長短,決定琴凳的遠近。其標準姿勢是手臂自然平放在琴鍵上,肘部呈90度或鈍角。學生的上身長度(特別是腰部)決定琴凳的高矮,一定要調整好高度,身體坐正、坐直、大臂下垂,手伸向琴鍵,腕部持平、手掌自然彎曲后放在琴鍵上,稍高于琴鍵即可。這樣,手臂力量就會自然流向指尖。
是否坐好,還有一個檢查的辦法:我們坐著不加外力就能夠獨立站起來,這樣彈奏時我們的身體就自由了,既穩(wěn)又靈活。
有的學生,不管琴凳的高低、遠近,坐下來就彈,其結果是什么姿勢都有:考級時這種現(xiàn)象很嚴重。記得在一所專業(yè)音樂院校,一次演奏會有30多人,從10歲到15歲都有,結果只有一位同學調整了座位!我們要反復提醒同學,演奏前先要調整好琴凳的位置,不要湊合、不要犯懶,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沒有坐好就不要彈琴!
彈琴是通過指尖給鍵盤以力量,使琴槌擊弦發(fā)出聲音的。因此,彈琴時指尖與琴鍵的關系,就是第一位的。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求指尖在琴鍵上站好。我們試著做好以下的動作:
第一,讓手臂放松在兩側自然垂下(手心向體內)。
第二,用手腕的力量把手臂提起來,手心逐漸轉向下,提至大約齊胸的高度,讓手臂自然落在大腿上(不是拍腿)。可反復練習,來感受自肩、肘、腕通暢落下的感覺。這時把手伸向琴鍵,手腕持平,手型呈半握狀,指尖有所準備地讓手臂的重量落在琴鍵上,使鋼琴發(fā)出“咚咚”的結實而圓潤的聲音。
注意要點:1.第三關節(jié)不能塌陷。
2.手腕自然放平,隆起和凹下都是緊張或松懈的表現(xiàn)。
3.手臂下落時,力量支撐在掌關節(jié)到指尖上。這個動作要反復做,做的自然、
平穩(wěn)??梢栽谇冁I上試著找音、彈兒歌,保證上上下下的位置不生疏。然后,再逐漸擴大,用其他手指彈奏,甚至有時彈雙音的支撐效果更好。
作為老師,我們要引導學生不要將注意力放在手的外型上,聲音第一,從圓潤明亮的聲音再去尋找正確的彈奏方法。
有的孩子手很軟,第一關節(jié)易塌陷,站好要有一個過程,但有的也是一個心理作用問題。他認為把琴聲彈出來,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要用很大的力量去彈,因此,一彈準塌。其實,你給他一支細筆請他拿,他的第一關節(jié)一定不會塌,你請他拿一根大頭針,他指尖一定會很集中的用力,而且第一關節(jié)也不塌。讓他把這種指尖用力的感覺轉變?yōu)樵谇冁I上站住的感覺,是很有用的。大家可以試一試,有時,也可以在琴蓋上、在桌子上做站立的動作,離開琴鍵他就輕松一些,反而做得自然了。然后,再轉移到琴鍵上去體會。
鋼琴本來聲音就是不連貫的,要表演連奏是很困難的。因此在站好上不要花過多的時間,如在《小湯普森》的使用上,不要停留太長時間,固化斷奏的彈奏習慣,只要掌握前面講的基本要領,就往前走,不少問題還要在往前走的過程中逐步加以解決。
坐好和站好,都是為走好做準備的,也就是為彈奏做準備的。而初級彈奏,我稱它為手指獨立彈奏法或顆粒彈奏法,就是——走。
要邁步先抬腿,要彈奏先抬手指。抬指從第三關節(jié)抬起,這就是彈奏的發(fā)力點。把力量集中到指尖,很快的彈下去。不是砸、壓、推,是一種手指向下甩動的力量,使手指的獨立力量,通過指尖觸鍵,發(fā)出明亮顆粒的聲音。
這種力量,既有第三關節(jié)到手指運動的力量,也有由肩至掌重量的運用,但絕不包括手腕、手臂、推的動作。
單音練習,一般由3、2指開始,它們比較靈活有力,在生活中早已得到鍛煉。
一張珍貴的老照片,金老師特別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