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愛平
我教的是演奏專業(yè)的學生,因此教學的進行及檢驗都離不開演奏。每堂課盡可能給學生一個完整演奏一遍的機會,這樣可以讓學生展現自己一周來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上課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沒有認真練琴的學生也相對有個壓力和危機感。通過完整的演奏,才可以有的放矢地肯定學生進步,提出演奏中的問題,制定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階段性地尋找各種機會、場合,組織學生演奏會,讓學生上臺見聽眾,品味演奏的艱辛與幸福,才能掌握演奏鋼琴的真本領。這時學生的演奏充滿活力,確實與課堂上的“回課”很不相同,我也能客觀地檢驗自己的教學,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優(yōu)勢和問題,進一步制定或修改教學方案。
作為老師,除了要教學生專業(yè)課知識,在做事做人方面更要成為他們的好榜樣。要求學生認真學習,我自己就要認真教學,缺了課一定要補。只能延長多加課時,不能“缺斤少兩”,湊合時間打發(fā)學生。甚至我的衣著、神態(tài)也隨著年紀的變化更加注意,不能倚老賣老,邋遢、隨便,要言行得體,有時甚至要化一點淡妝,這樣學生才會喜歡我、接近我。我在他們面前,從不議論,更不貶低同行,對自己的教學不護短,從學生專業(yè)成長的角度出發(fā),有些方面別的老師比我有經驗,我就安排學生與別的老師上課。
回首往事,我為幾十年曾經教過的學生而欣慰、自豪。有人說,某某學生在國際比賽獲大獎了,向我祝賀。我很清楚,他們都是我在附小、附中曾經教過的學生,幫他們打基礎,為他們做好抉擇,他們得獎的背后是許多國內外老師、專家們的培養(yǎng)和學生自己拼搏共同的結果。我只是為這個學生打下了基礎,這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對自己的教學和榮譽的看法。
在這幾十年的教學中我發(fā)現學生的藝術天分雖不容忽視,但自身在專業(yè)上的勤奮固然也很重要。此外,學生的德育及綜合素質教育更不容忽視,它直接決定學生今后會不會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藝術家。我們說藝術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俄羅斯美學家別林斯基說:“美和道德是親姐妹。”我們需要考慮到藝術教學具有立德樹人的任務,老師要將這些優(yōu)秀品質在教學、生活中,用點滴化、潛移默化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附小到附中學生的年齡是從9歲~18歲,此時他們的記憶力好,吸收能力強,是打基礎出成績的時候,國內外許多優(yōu)秀人才都是這個年齡段在樂壇展露出光彩的。同時這也是一個孩子的發(fā)育階段,這時的他們敏感、脆弱、叛逆。他們沉溺于網絡游戲、手機社交,追求外在的時尚,有的為了自己的形象,甚至不惜損害身體健康。對于學生的這些情況,老師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解決的方法不能簡單粗暴。我是老師,同時又扮演著母親的角色,與學生做好溝通,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就顯得特別重要。學生覺得老師喜歡他,就會把真心話告訴你。此時,老師有義務盡心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他們的青春道路清除困惑,讓他們健康成長。
教師要有親和力,平等待人,這樣學生才愿意和老師親近,說出心里話,才能在教學中發(fā)現孩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一次一個各方面表現都很好的學生,突然說了一句:“真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嚇了一跳,這種觀點怎么會出自她口?她反倒覺得很正常。我經過深入的交談,用身邊人的高尚品德引導她,以及她自己的優(yōu)秀表現,告訴她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期結束,她主動寫了一份總結談到要和物質第一、自私自利的思想劃清界限,我很欣慰。
我在每學期除了布置專業(yè)作業(yè)外,同時還要布置一個愛心作業(yè),希望學生能夠為社會奉獻愛心。在每個學期末總結時讓學生如實匯報實施情況,我希望他們能給那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施以援手。學生們積極響應,有郵寄書的,有郵寄衣服的,有準備去太陽村做義工的。學生們都很積極,雖然有的學生在這份作業(yè)上交了“白卷”,但至少讓他們知道他們虧欠了作為一名全面發(fā)展學生該有的德育成績,也讓他們知道并不是學習成績好,比賽獲獎,金老師就滿意了。
學生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中間可能出現曲折、反復。此時,老師要耐心等待、細心琢磨,為學生找到最適合他的好方法,保護好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有的老師在課堂上,不給學生接受體會的過程,要求學生只彈好一個音,竟然一節(jié)課都沒有過關,要求學生僅僅彈奏幾個小節(jié),就總是要求重來。殊不知,這樣會使學生的自信心大傷,失去演奏的信心。
對學生的批評,要讓學生心服,鼓勵、激發(fā)他們知難而進。雖說學生是孩子,但他們也有很強的自尊心,老師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保持人格平等,不能刻薄,諷刺挖苦。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可能會變成他們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陰影。最近一個從國外回來的學生來看我,在閑聊中我得知了當年她更換老師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她被老師諷刺挖苦并被趕出了師門。三十年過去了,說起此事她仍然很委屈、激動。在專業(yè)學習中,不乏有因為學生受不了老師的諷刺而中斷藝術學習之路的,這是多么大的遺憾?。≈挥欣蠋熛矚g學生,學生才能信任老師,才能配合教學,說服學生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走。我想不管是哪個層次的教學,老師都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老師每周兩個小時和學生在一起,而家長從生下他們就是“全天候”,因此教學也需要與家長的及時溝通和配合。
有的家長很強勢,暴力——打!學生帶傷來上課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這些家長都太急于求成,還經常對我說,讓我也打學生。我堅決保護學生,也堅決反對這種“不打不成才”的觀點。
有的家長大撒手,不肯在孩子身上多花時間,只要主課、文化課成績好就行了。他們不知道,這時的孩子正是發(fā)育期,需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長期食宿不規(guī)律,營養(yǎng)跟不上,甚至在上課時演奏大型樂曲后,因體力不支而暈倒的情況在女學生中時有發(fā)生,這也需要與家長溝通,保證學生營養(yǎng)跟上。
有的家長毫無“權威性”。家長說了不算,反倒被學生左右、牽制。這種溺愛型的家長,大多時表現為“無奈”,這樣家庭的學生普遍缺乏責任感,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但專業(yè)上很難進步,和周圍老師、同學等也無法正常的接觸和交往。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與家長要取得一致意見,統(tǒng)一認識和要求。在“德”字上,在真愛上多做工作、下功夫,想出解決辦法,而且要有長期的準備。
有一點需要跟家長明確,要協助但不可以干預老師的教學,可以反映情況與要求,但絕不要插手,影響老師的教學,否則會事倍功半,甚至讓問題更加嚴重。
我認為加強老師、學生,及家長的溝通和配合,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少學生家長覺得孩子跟我學琴他們很高興,很安心、放心,也覺得自豪。有的學生看我上臺就在臺下喊:“金老師!”興奮地告訴別人:“這是我們的金老師!”我愛他們,他們也愛我。還記得21年前我得癌癥時,學生和家長為我傷心,為我四處奔波,日夜輪流到通縣的醫(yī)院為我值班。學生和家長一批批地轉換,但是感情還是那么深,相互信任及共同努力,始終貫穿在我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至今仍堅持在教學一線,有人說:“學生離不開你?!逼鋵嵤俏译x不開學生,離不開教學,覺得只有這樣生活才有意義,這也是我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