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現(xiàn)代財稅思想的萌芽與成長
        ——以晚清嚴復譯述《原富》為個案的考察

        2014-01-13 03:18:44范建鏋
        地方財政研究 2014年1期
        關鍵詞:按語賦稅斯密

        范建鏋

        (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 100836)

        中國現(xiàn)代財稅思想的萌芽與成長
        ——以晚清嚴復譯述《原富》為個案的考察

        范建鏋

        (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 100836)

        現(xiàn)代財稅思想在中國的萌芽與成長,是一個復雜而值得探究的問題。本文致力于探索這一復雜的過程,主要采取個案考察的方法,以中國近代思想家嚴復及其所譯述的西學經(jīng)典,尤以其所譯述亞當·斯密《原富》(亦即后世所謂之《國富論》)文本為主要考察內(nèi)容,主要關注其中的財稅思想部分,力圖在個案的剖析中,盡可能詳細地闡釋蘊含其中的嚴復關于自由市場經(jīng)濟以及賦稅問題的深刻見解。

        《原富》 現(xiàn)代財稅思想 財稅學說史

        一、引言:嚴復與斯密之緣

        現(xiàn)代財稅思想在中國的萌芽與成長,是一個復雜而值得探究的問題,它既涉及西學如何東漸的問題,也涉及現(xiàn)代西方學術在譯介到中國的過程中如何逐步向中華大地傳播、逐步被接受的問題。本文致力于探究這一復雜的過程,但至多卻只能算是一個導論性質(zhì)的初步考察??疾斓哪康脑谟诒M筆者之最大努力勾勒出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財政學)說自從被介紹到中國以來,在這塊土地上最初所發(fā)生的演變與分化的大致軌跡。

        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被后世尊為經(jīng)濟學開山奠基之作的《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一書。此書出版之際所獲得的聲譽,并沒有像之后200余年來它在世界各地所受到的追捧情形。只是在之后的日子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巨著所蘊含的真知灼見才日益受到后世經(jīng)濟學家的高度重視,這或許可以映射出經(jīng)典著作長久不衰的真正魅力。

        斯密的著作雖然影響極大,但傳入中國卻并不很早,這與整個西方學術被介紹到中國的進程有關。其中,西方經(jīng)濟學說傳入中國,大致可上溯至晚清時期。當時,在西學東漸的大背景下,經(jīng)濟學作為一門經(jīng)世致用之學,甫一傳入中國,即承受了不同于別的學科的使命。對于當時積弱的中國尋求走向富強之策,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1902年,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對中國以及中國的經(jīng)濟學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發(fā)生。嚴復積5年之功精心譯述的《原富》終于在上海全部出版,這是西方經(jīng)濟學領域的重要著作第一次被介紹到中國來。

        此前,由于嚴譯《天演論》已經(jīng)出版,它給嚴復帶來了巨大的聲譽。這或許主要是因為嚴復在其中提出了影響后世的翻譯“信、達、雅”三字箴言以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顛覆性提法,影響極大。但事實上,嚴復所譯《原富》對經(jīng)濟學在中國的傳播與普及,其影響并不亞于《天演論》對整個科學界的影響。由于《國富論》在30年后有了第二個漢譯本(即郭大力、王亞南譯本),并且譯文采用的是更易為人接受的白話文體,因而,相較之下,嚴復以文言譯述的《原富》,客觀上也確實阻礙了它更廣泛的傳播。

        嚴復(1854年-1921年)是清末極有影響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近代中國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了經(jīng)濟范疇的第一人,是中國近代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①侯厚吉:《中國近代經(jīng)濟思想史稿》(第2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08頁。嚴復少時考入家鄉(xiāng)福州的船政學堂,學習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學知識,后以優(yōu)等成績畢業(yè),于1877年至1879年間公派赴英留學。留英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產(chǎn)生興趣,涉獵大量資產(chǎn)階級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領域的理論,“其受西洋政治經(jīng)濟思想之影響頗深”,②趙豐田:《晚清五十年經(jīng)濟思想史》,哈佛燕京學社1939年版,第311頁。并且尤為贊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貒?,嚴復由海軍界轉(zhuǎn)入思想界,積極倡導西學的啟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論》等書的譯述工作。在《天演論》中,嚴復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發(fā)其救亡圖存的觀點,提倡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自強自立,號召救亡圖存。嚴復譯出了《天演論》、《原富》等一系列著作,系統(tǒng)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后來,嚴復的著作曾匯編為《侯官嚴氏叢刊》、《嚴譯名著叢刊》等。他的譯著在當時影響巨大,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啟蒙譯著。尤其是《原富》,作為中國人翻譯的第一部西方經(jīng)濟學著作,對晚清經(jīng)濟思想的近代化影響深遠。

        《原富》是嚴復對英國經(jīng)濟學家亞當·斯密所著《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一書的節(jié)譯本,前后費時約5年譯竣,1902年全書出版?!秶徽摗肥撬姑苡?776年出版的經(jīng)濟學著作,比較全面地總結了資本主義發(fā)展初期主要發(fā)達國家的資本主義發(fā)展經(jīng)驗,批判地吸收了包括重農(nóng)主義在內(nèi)的許多重要的經(jīng)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jīng)濟的運行過程做了全面的描述,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社會經(jīng)濟生活展開系統(tǒng)的分析,促使經(jīng)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被譽為“第一部系統(tǒng)的偉大的經(jīng)濟學著作”,成為現(xiàn)代西方經(jīng)濟學的奠基之作。嚴復在譯書過程中,按照自己的見解,加進了六萬多字“按語”,后又特為此書寫下《譯事例言》,抒發(fā)其對經(jīng)濟的一些己見,形成了他自己的經(jīng)濟思想。

        《原富》出版以后,影響巨大。它第一次給中國人帶來了平實而又深刻的西方經(jīng)濟學理論。正如有的學者所評價的,西方經(jīng)濟學正式傳入中國,是從1902年上海南洋公學譯書院出版嚴復譯述的《原富》開始的,在當時的中國思想界曾經(jīng)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它使中國的資產(chǎn)階級在批判封建經(jīng)濟制度及其思想的同時,已經(jīng)能初步理解西方資產(chǎn)階級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所宣揚的自由主義經(jīng)濟學說,并以此為武器,提出發(fā)展本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主張。

        二、西學東漸中的經(jīng)濟學傳播:時代之局限與嚴譯之貢獻

        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拉開了中國近代歷史的帷幕,至1911年清朝覆亡,整個晚清處于“千年未有之變局”的巨變時代。隨著西方列強加緊侵華,西方文明也在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社會近代化的進程。在內(nèi)憂外患面前,救亡圖存、尋求富強成為許多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向西方學習,尋找富國強兵的真理,走國家工業(yè)化道路,成為晚清時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主題。在此背景下,西學東漸興起了一個新的高潮,并逐漸達到近代歷史的頂峰時期。西方文化開始了大規(guī)模向中國傳播的過程。留學海外的知識分子與傳教士一樣,在西學東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中西文化交流起著“布道者”的媒介作用。大量的西方先進文化知識經(jīng)由他們傳入中國,推動中國的近代化歷程。

        晚清經(jīng)濟思想近代化的早期階段,大約是1860 年-1894年間,傳教士在西方經(jīng)濟學說和理論的傳播過程中起著主體作用。從現(xiàn)有資料看,在嚴復譯述《原富》之前,已有傳教士翻譯過西方經(jīng)濟學著作,他們通過譯著書刊、興辦學堂、開辦經(jīng)濟學課程教育,將一些資產(chǎn)階級的近代經(jīng)濟理論傳播到中國來,對中國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理念如“重農(nóng)抑商”、“貴義賤利”等起了沖擊作用。目前已知較早譯成中文的經(jīng)濟學著作是1863年譯出的《富國策》。但從翻譯者所必須具備的中英文造詣而言,此書出版前后的幾位譯者同嚴復相比,顯然無法望其項背。

        20 世紀初,隨著中西文化交流渠道的增多,海外留學歸來的知識分子群體構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體。這一時期的海外留學知識分子已經(jīng)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西方經(jīng)濟學的基本內(nèi)涵,并以此來分析中國的經(jīng)濟問題,提出變革主張。

        正是這種背景下,嚴復所譯亞當·斯密的著作,以古文措辭直接命名為《原富》?!霸弊衷诠艥h語中的意涵,有“推原、考究、考察”之意,從《原富》一書的命名,已可直接看出嚴復選譯此書的用意。而斯密原著之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也正吻合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尋求富強的熱切心態(tài)??梢哉f,選譯此書,嚴復不可能沒有充分的考慮。在《原富》一書的“譯事例言”中,他對經(jīng)濟學(計學)的范疇以及選譯此書的意旨作了清晰的交代?!坝媽W,西名葉科諾密(economics),本希臘語。葉科此言家,諾密為聶摩之轉(zhuǎn),此言治、言計,則其義始于治家。引而申之,為凡料量經(jīng)紀撙節(jié)出納之事;擴而充之,為邦國天下生食為用之經(jīng)。”①參見《原富》,上冊,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7頁。“計學以近代為精密。乃不佞獨有取于是書,而以為先事者,蓋溫故知新之義,一也;其中所指斥當軸之迷謬,多吾國言財政者之所同然,所謂從其后而鞭之,二也;其書于歐亞二洲始通之情勢,英法諸國舊日所用之典章,多所纂引,足資考鏡,三也;標一公理,則必有事實為之證喻,不若他書勃窣理窟,潔凈精微,不便淺學,四也?!雹趨⒁姟对弧罚蟽裕虅沼^1981年版,第9頁。從上述四個理由可以看出,普及近代經(jīng)濟學知識,是嚴復選譯此書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嚴氏認為,斯密此書“標一公理,則必有事實為之證喻”,不像有些書理論性較強,“潔凈精微,不便淺學”。

        作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上后人難以超越的一代大家,嚴復譯作為后世學人所關注者,涉及政治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法學、邏輯學等諸多學科,曾經(jīng)輯為8種(參見表1),在他辭世10年之后的1931年,由商務印書館以“嚴譯名著叢刊”的形式刊行,迄今已超過80年。其間,商務印書館曾于1981年重印過一次。

        表1 嚴譯名著叢刊書目

        三、嚴譯《原富》的心路歷程與譯書大致經(jīng)過

        嚴復留英期間著力探究西洋富強的奧秘,已研讀過一些西學著作,對西洋的政治制度、社會結構、思想學術等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然而,嚴復在英國畢竟只有兩年多時間,學習海軍專業(yè)課程之外,自由支配時間并不多??紤]到這一因素,可以有把握地說,嚴復對西洋社會形成精深系統(tǒng)的認識,主要還在于他回國之后持續(xù)不斷的努力。

        據(jù)考證,斯密的《國富論》,嚴復是在回國后任職于北洋水師學堂期間研讀的,得到此書的時間大約是1892年。自此時起至1896年開譯,再至1901、1902年間譯本出版,大致可以說,嚴復研讀、譯述此書,前后費時10年有余。嚴復譯述《原富》與譯《天演論》有所不同:一是善采較好版本,二是譯筆更為嚴謹。在《原富》一書的《譯事例言》中,嚴復稱,“《原富》本文排本已多,此譯所用,乃鄂斯福國學(引者按:指牛津大學)頒行新本”,“其于是書,多所注釋匡訂,今錄其善者附譯之,以為后案。不佞間亦雜取他家之說,參合己見,以相發(fā)明。溫故知新,取與好學深思者,備揚榷討論之資云爾?!痹凇对弧纷g述過程中,“是譯與《天演論》不同,下筆之頃,雖于全節(jié)文理不能不融會貫通為之,然于辭義之間無所顛倒附益?!雹?/p>

        他又說:“夫計學者,切而言之,則關于中國之貧富;遠而論之,則系乎黃種之盛衰。故不佞每見斯密之言于時事有關合者,或于己意有所棖觸,輒為案論。丁寧反復,不自覺其言之長,而辭之激也?!雹趨⒁妵缽停骸蹲g事例言》,載《原富》,上冊,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13頁。從中不難看出,嚴復譯書是有所用心的。嚴復所譯之書,今天看來,都是理論性著作,而非消遣性讀物,但在當時,不僅贏得了相當數(shù)量的讀者,還引起了他們的關注。這是值得深思的。與嚴復同時代的林紓譯述文藝小說相比,這說明他的成就更為難得??梢哉f,如果沒有嚴復在翻譯上所下的功夫,當時飽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和滿清專制壓迫之苦的中國知識分子,要對西方新理論、新學說發(fā)生好奇心是不容易滿足的,即便滿足了,也難于使它持久。從這個意義上看,嚴復的翻譯的重要性可能比我們所已經(jīng)認識的還要大,而他所采取的翻譯方法也可能是另有深意在的。③參見王佐良:《嚴復的用心》,載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編《論嚴復與嚴譯名著》,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2-23頁??梢哉J為,嚴復是有嘗試“托譯言志”之心的。后來的學者亦有相關的分析指出這一點。④皮后鋒:《嚴復大傳》,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7-103頁。

        嚴復在翻譯上所下的功夫,大體可見于他在所譯《天演論》卷首凡例中提出的“三點論”:“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兑住吩唬盒揶o立誠。子曰:辭達而已。又曰:言之無文,行之不遠。三者乃文章正軌,亦即為譯事楷模。故信、達而外,求其爾雅?!边@是一段名文,是近代中國最有名的翻譯理論,后來討論翻譯的人很少有不引它的。由此也可見嚴復用心之深。

        嚴復的翻譯是有目的的,簡言之,是為了吸引士大夫們的注意。這些人足以左右大局,但卻保守成性。對外來事物有深刻的疑懼;只是在多次敗于外夷之手以后,才勉強轉(zhuǎn)向西方,但也無非是尋求一種速效的解決方法而已。嚴復比他們看得遠,他知道事涉根本,必須徹底改革中國社會,而要改革奏效又必須引進一整套新的思想。就此而言,他譯書是經(jīng)過精心選擇的,所譯8部著作,每一本都是資本主義思想的奠基之作,涉及哲學以及經(jīng)濟、政治等社會科學的重要方面,合起來則構成近代西方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系統(tǒng)。正是在這一點上,嚴復表現(xiàn)出他是一個不同一般的高超譯者:他對于西方文化的了解比人們所承認的要深得多,他想通過翻譯達到的目的也比人們所覺察的要大得多。他的翻譯實踐是全力爭取這些讀者的實踐。事實證明,他最終獲得了成功。⑤參見王佐良《嚴復的用心》,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編:《論嚴復與嚴譯名著》,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7頁。

        嚴復譯述《原富》的時間,據(jù)有的學者考察,大致始于1896年10月,畢功于1901年1月底。⑥皮后鋒:《嚴復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415-417頁。其間,因為義和團之亂一度中斷譯書進程。

        四、嚴譯中體現(xiàn)的自由市場經(jīng)濟理念與現(xiàn)代財政思想

        嚴復關于自由市場經(jīng)濟理念的認識及闡釋,集中體現(xiàn)于其譯作正文間所夾雜的按語。這是一種全新的翻譯體裁,幾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研究者認為,嚴復之所以采取這一形式,與其所譯之書的內(nèi)容有關,也與嚴氏欲在其譯作中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有關。在當時的情形之下,直接發(fā)而為文闡釋有關西學,在守舊派看來,無異于異端邪說,其傳播阻力不可小視,而在譯作中夾雜按語,不僅形式妥貼,而且會心之人自能從中獲得新知,可謂一舉兩得。

        嚴復所譯各書中夾雜于正文間的按語,短則數(shù)語,長則千言,集中體現(xiàn)了他對現(xiàn)代西方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的基本認識?!对弧分杏嘘P現(xiàn)代賦稅思想的論述,主要體現(xiàn)于譯作的第五部分(部戊)。縱觀第五部分的按語,大致可以看出,嚴復對斯密賦稅思想以及他自身賦稅思想的認識,有一脈相承之處,其中,也有嚴復對中國賦稅思想的比較與批判。

        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了賦稅四原則:(1)義務原則:“一國國民,都須在可能范圍內(nèi),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繳納國賦,維持政府。”(2)確定原則:“各國民應當完納的賦稅……不得隨意變更。”(3)便利原則:“各種賦稅完納的日期及完納的方法,須予納稅者以最大便利?!保?)防弊原則:“一切賦稅的征收,須設法使人民所付出的,盡可能等于國家所收入的。”①參見郭大力、王亞南譯《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下卷,第384-385頁。在嚴譯《原富》中,此四原則被譯為“平”、“信”、“便”、“核”四例?!捌淅韺嵭杏谥T稅之中,非先明辨,則稅之當否利病匪所折中?!雹趨⒁姟对弧罚聝?,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687頁。嚴復按語中稱,“蓋自有論稅以來,無如是之精要,而當于人心之公者矣?!痹诎凑Z中,嚴復明顯承襲了斯密的分工論,認為“夫賦稅貢助所以為國民之公職者,其義蓋本于分功。民生而有群,徒群不足以相保,于是乎有國家君吏之設。國家君吏者,所以治此群也。治人者勢不能以自養(yǎng),于是乎養(yǎng)于治于人之人。而凡一群所資之公利,若守圉,若訟獄,若道涂,若學校,身家之所以保,人道之所以尊,胥匡以生,皆必待財力而后舉,故曰賦稅貢助者,國民之公職也。向使民散而不處于群,而人人力足以自衛(wèi),智足以守其所有,則勢且無俟于國家,而一切督奸御侮之吏,明刑司直之官,皆可以不設。推其極也,家自為政,人自為保,雖無國家君吏之設可也,雖生而不群可也。顧其勢不能,于是以分功之公理以保群,治群之職委之國家,而公出其所費,于是勞心勞力之功以分,而君子小人之職以異。何則?功分而費省,職異而事精,必如是而后生遂群和也。故惟國家君吏有治眾馭兵之權,亦惟國家君吏有責稅發(fā)役之政,外此則殘賊也。而世人狃于其事,忽于其理,至乃謂天子為玉食萬方,而黎民為食毛踐土,則見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異乎孟子之言,而暴君污吏無藝之賦所由滋也?!雹邸对弧罚聝?,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686頁。

        嚴復上述這段超乎尋常的按語,是加在斯密論述國家賦稅出處以及課稅原則的文本之前的。這一部分文本,嚴復冠以“論國家度支之源”的總標題。考察上文這一段按語的大意,可以發(fā)現(xiàn),嚴復闡釋賦稅的理論淵源有二:其一是斯密的分工說(嚴復譯為“分功”);其二是孟子的勞心勞力說。借助嚴復所采用的“群己權界論”以論自由的“群”這一概念,嚴復認為治人者和治于人者之所以要有分工,一個重要的原因即在于人人力不足以自衛(wèi),智不足以守其所有,才需要區(qū)分出不同的“群”,擔負不同的“責”,于是“公出其所費”。“公出其所費”的一個依據(jù)就是,“功分而費省,職異而事精”,這是斯密在《國富論》開篇即舉出的一個重要事例。嚴復一針見血地指出世人“狃于其事,忽于其理”,“見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原因就是未能知曉斯密所倡議的分工說。

        一些學者指出,嚴復關于賦稅起源的見解,無疑深受西方資產(chǎn)階級社會學的影響。嚴復只是在一種抽象的假定只有分工卻沒有階級壓迫的社會模式中探討賦稅原理,但是,另一方面,在清末引進這種西方理論卻又有重要的、積極的意義。正如按語所稱,傳統(tǒng)觀念認為,天子生來就應該玉食萬方,而人民腳踏的土地以及他們所食用的土地上的種植物,統(tǒng)統(tǒng)屬于天子所有,因此人民在布衣素食之余,應當感謝天子的恩賜,而感恩的基本方式,便是交納賦稅。毋庸置疑,封建統(tǒng)治者宣揚這一觀念的目的,在于誘使人民心甘情愿接受剝削。嚴復運用西方資產(chǎn)階級理論重新解釋賦稅起源,實際上也就否定了封建主義的傳統(tǒng)賦稅觀念。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嚴復闡述的理論中,人民交納賦稅的義務同統(tǒng)治者保衛(wèi)人民、治理社會的義務是對等交換的關系。按照這一思路可以推知,在統(tǒng)治者失職的情況下,人民也就不必履行賦稅義務了。

        考慮到世界上富人少而窮人多,嚴復在強調(diào)“賦出有余”的同時,還明確主張輕征賦稅?!皣邑熧x于民必有道矣。國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歲之入有以資口體供事畜而有余,而后有以應國課?!试?,民不畏賦,在使之出重而輕?!雹軈⒁姟对弧?,上冊,第274頁按語。

        在中國歷史上,輕徭薄賦的主張可謂屢見不鮮。問題在于,怎樣算重賦?怎樣算輕賦?引人注目的是,在另一段按語中,嚴復不再一般性地提倡“出重而輕”,而是發(fā)表了“賦無厚薄,惟其宜”這樣的精彩見解:“國家之賦其民,非為私也,亦以取之于民者,還為其民而已,故賦無厚薄,惟其宜。就令不征一錢,而徒任國事之廢弛,庶績之墮頹,民亦安用此儉國乎?且民非畏重賦也,薄而力所不勝,雖薄猶重也。故國之所急,在為其民開利源,而使之勝重賦。勝重賦奈何?曰:是不越‘賦出有余’一例已耳?!雹?/p>

        這段按語首先揭示了國家征收賦稅的宗旨,應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就是國賦為公。這種觀念對于封建主義的賦稅觀念是一種有力的批判,有助于認清封建賦稅制度的要害,就在于取之于民,用之于私。其次,這段按語認為,國賦的輕重并沒有明確的標準,因此無所謂厚薄,只要同國民的實際承受能力相適應就行。無論國賦的具體數(shù)目是多少,凡是民力能夠勝任的,它就算薄賦;凡是民力不能勝任的,它就算重賦。這里嚴復把國賦的輕重看成相對的概念,是完全正確的。再次,這段按語認為,薄賦不一定好。倘若有這樣一個政府,一方面不向人民征收賦稅,另一方面什么事情也不干,那么它只能算是一個昏庸頹廢的政府。最后,嚴復指出了如何使人民勝任重賦的辦法。一是為民開利源,也就是發(fā)展生產(chǎn)、增加收入;二是實行“賦出有余”,使人民的賦稅負擔盡可能公平合理。

        五、嚴譯的傳播與中國現(xiàn)代經(jīng)濟(財政)學雛形的形成

        (一)版本的流變與改進

        《原富》出版之后,長期以來,學界對其傳播及社會影響多持悲觀看法。但是,稍具歷史背景知識者即可知曉,這一認識與史實不盡相符。嚴復前此譯述《天演論》在知識界一鳴驚人,加之梁啟超大力推介所起的作用,《原富》全書尚未出齊之時,各分冊已售出不少,引起了中國知識界的廣泛關注。1902年,《原富》全書首次結集出版發(fā)行2000套,兩月之內(nèi)銷售一空。至1903年夏,《原富》可能已銷售了數(shù)千以至萬部之多。由于銷路看好,《原富》幾乎同時被杭州史學齋盜版翻印。至1904年,在湘、粵、滬、浙之間則出現(xiàn)了七八種盜版?!对弧冯m然是大部頭理論著作,但在當時的銷量已可說相當可觀,即便在今天看來,也可以算得上是奇跡。1903年后,該書版權收歸商務印書館,鉛字印行,以后仍多次重版(1931年、1981年曾兩次再版過)。一直到1931年,《國富論》一書才出現(xiàn)第二個中文譯本,即由郭大力、王亞南所譯出的白話文本。后者到1972年才又出版了改訂譯本,對全書譯文加以補充完善。

        (二)思想的流布與影響

        《原富》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梁啟超當時在《新民叢報》中推介該書時曾說,“嚴氏于中學西學皆為我國第一流人物,此書復經(jīng)數(shù)年之心力,屢易其稿,然后出世,其精善更何待言!”②梁啟超:《紹介新著》,《新民叢報》第1號(1902年2月8日)。不過,梁氏也對譯作提出了不同看法,尤其是譯文所采用的文體。梁氏認為,嚴復“文筆太務淵雅,刻意摹仿先秦文體,非多讀古書之人,一翻殆難索解”,不能使學童受益,不利于傳播普及。其實,這一看法可能失之片面。從當時的情況看,嚴復采用古文譯書,并不是其傳播的主要障礙,此前所譯《天演論》同樣采用了古文,但并不妨礙其廣為傳播。更符合事實的說法或許是,《原富》的理論比較抽象復雜,人們一時難以讀懂,也就影響了它的進一步傳播。并且,這也不全部是事實,在譯作出版的最初幾年,甚至有不少發(fā)表的文章已明顯運用了斯密的理論來分析當時中國的一些經(jīng)濟問題。至于嚴復的譯文風格,梁啟超批評說不能使學童受益,亦不盡合理。因為,《國富論》這樣的理論著作不太適合學童閱讀,主要是因其內(nèi)容龐雜艱深而非文字古奧?!秶徽摗酚晒罅?、王亞南譯出的白話文本初版于1931年,距今也已逾80年,是否適合學童閱讀,可謂一目了然。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原富》的社會影響有一定的局限,主要乃是受制于原著題材,而非譯作文風。

        此外,有學者認為,嚴復選譯《國富論》而未譯德國歷史學派的著作,是因為職業(yè)所限,知識不足,可能根本不知道還有德國國民經(jīng)濟學派的著作可供借鑒。③參見賴建誠《亞當·史密斯與嚴復:〈國富論〉與中國》,臺北《漢學研究》第7卷第2期(1989年12月)。這種說法盡管有一定的合理成份,但失之偏頗,也明顯低估了嚴復的西學造詣。更符合史實的推測或許是,嚴復沒有選譯德國國民經(jīng)濟學派的著作如李斯特(Friedrich List)的《國民經(jīng)濟學》,主要與他的翻譯習慣和翻譯計劃有關,也受限于其德語水平不足。嚴復總是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選擇原著,然后搜集相關資料對原著進行長時間的研究,在翻譯前做好周密準備。①在他的翻譯計劃中,除了經(jīng)濟學著作之外,還有政治學、社會學、邏輯學等領域的西學名著,由于個人精力有限,一旦選譯了《原富》,一般不大可能再譯另一部篇幅宏大的經(jīng)濟學著作。此外,由嚴譯《原富》中所加的按語也可知,嚴復推崇斯密的自由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可以想見,即便他具備足夠的德語水平,也不太可能翻譯理論主張與之相反的李斯特的著作。

        六、舊譯中蘊涵的新觀念:嚴譯《原富》的現(xiàn)代啟示

        誠然,《原富》未能像《天演論》那樣,在近代中國社會思想界激起千層浪花。但這首先是由于原著題材所限,而與譯作本身實無太多關聯(lián)。有學者認為,嚴復選譯以經(jīng)濟自由主義為旗幟的《原富》一書,對近代中國而言,是“開錯了藥方,找錯了醫(yī)生”,20世紀初“在中國談斯密《國富論》,基本上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翻譯德國經(jīng)濟學家的著作,介紹國民經(jīng)濟學派的著作到中國來。②參見賴建誠《亞當·史密斯與嚴復:〈國富論〉與中國》,臺北《漢學研究》第7卷第2期(1989年12月)。稍加辨正,可以明顯看出,這一提法貌似甚有道理,實則失之武斷,脫離了近代中國的發(fā)展實際。從歷史的視角看,雖然嚴復忽視了中國民族產(chǎn)業(yè)的競爭力這一問題,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苛求前人,因此全盤否定自由主義經(jīng)濟政策,認為它完全不適于近代中國。

        此外,嚴復譯文雖然淵雅古奧,但斯密原著中所蘊含的自由主義經(jīng)濟思想則并未因此而失去它的光芒。如果說近代中國沒有推行貿(mào)易保護主義的可能,那么,在自由主義經(jīng)濟政策的框架下,反而有了奮發(fā)圖強的空間。事實上,嚴復透過譯作所倡導的自由主義經(jīng)濟政策包含了為發(fā)展中國民族產(chǎn)業(yè)掃除障礙的強烈愿望。在《原富》的諸多按語中,嚴復針對妨礙民族產(chǎn)業(yè)自由發(fā)展的障礙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主張和建議。從這一角度考察,可以推知,當時在中國提倡自由主義經(jīng)濟政策,并不能算是“開錯了藥方,找錯了醫(yī)生”,而恰恰是審時度勢,“對癥下藥”。這一點,不妨看成是嚴譯《原富》在當時的重大貢獻乃至這一重要譯作所帶給我們的現(xiàn)實啟示意義之核心所在。

        七、小結:反思與啟示

        綜觀嚴復譯述《原富》的前后因緣,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重要特征: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一種在譯作中夾雜“按語”的體例,并借之點評時事,抒發(fā)己意,傳播自己的理念。這一做法可謂前無古人,后鮮來者。嚴復譯述《原富》,并沒有機械地按照原文一字不漏地“硬譯”,而是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因應當時的社會形勢需要,對原著的相關章節(jié)加以刪削。這樣一來,雖不免傷及原著全書文意的傳達,但無形中卻更突出了原著的主旨。正如一些學者已經(jīng)指出的,在嚴復所處的那個時代,他做這樣的處理,或許有深義存焉。也正因此,稱嚴復“翻譯”了《原富》一書似乎顯得并不恰當,稱嚴復“譯述”《原富》則可能更為貼切。后一說法,無疑更能肯定嚴復于《原富》一書中所夾入的數(shù)萬條“按語”的思想價值。從這些“按語”中,我們可以窺見嚴復經(jīng)濟思想乃至財稅思想之一斑。未來的歲月中,即便其所譯述《原富》文本失去理論探討的價值,這些散落書中的“按語”仍亦可見其深邃的思想光芒。

        如果嚴格意義上的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財政學)說在中國的傳播可以從嚴譯《原富》算起的話,那么,迄今為止,這一歷程至少也已經(jīng)走過了110年的時光。百余年來,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財政學)說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經(jīng)曲折,輝煌與低谷均相伴隨。它與中國各時期的意識形態(tài)、經(jīng)濟發(fā)展階段緊密相關。在這一過程中,經(jīng)濟學(財政學)說既有引領的功能,也產(chǎn)生過消極的作用;既有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對社會的推進作用,也有在學說發(fā)展史上的停滯與退化的反向推力。它不斷朝前發(fā)展的一個世紀,同時也是中國社會發(fā)生急劇變革的一個世紀,梳理財稅學說史在這一個世紀中的變遷軌跡,大致可以看到,它與社會發(fā)展變革的軌跡既有高度重合的階段,也存在完全背離而“貌合神離”的時期。從最初尋求富強的目標,到走向關注民生、注重公共領域的政府支出,其變化,或許正體現(xiàn)了財政學原初意義上的尋求富強之策的真諦。

        【責任編輯 張兵男】

        F812.9

        A

        1672-9544(2014)01-0074-07

        2013-12-18

        范建鏋,財經(jīng)戰(zhàn)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財稅理論與政策、財稅史及財稅思想史。

        猜你喜歡
        按語賦稅斯密
        “按語”中的學術世界
        辭書研究(2024年3期)2024-05-21 12:34:02
        一架薔薇滿院香
        亞當·斯密道德理論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題解
        論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發(fā)展變化中的若干關系
        商(2016年8期)2016-04-08 10:31:55
        唐玄宗開天時期宮廷的賦稅性供給物資研究
        人間(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7
        營改增對有形動產(chǎn)融資租賃業(yè)務的影響
        智富時代(2015年4期)2015-06-02 04:40:42
        《雜病廣要》丹波元堅按語初探
        明代杭州府北運白糧征收考辨
        古代文明(2014年2期)2014-04-16 23:03:59
        需求、天性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來自亞當·斯密的啟示
        從原始情感到道德基礎:關于亞當·斯密同情理論的思考
        国产av综合影院|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日韩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欧美中日韩免费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天堂av| 国产亚洲精品色婷婷97久久久| 97在线视频免费人妻| 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肉粗暴进来120秒动态图|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影院不卡影院|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喷水|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jizz视频|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高潮呻吟久久av| 一本之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 亚洲裸男gv网站|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有|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五月综合激情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久乱码| 999久久66久6只有精品| 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在线精品国产亚洲av蜜桃| 欧美寡妇xxxx黑人猛交| 久久亚洲AV成人一二三区| 亚洲av男人免费久久| av素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在线视频播放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