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芳,艾 艷,朱世瓊
(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川港康復中心,四川 成都610072)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脊髓結構和功能損害,造成損傷水平以下脊髓神經功能(運動、感覺、括約肌及植物神經功能)的障礙,是一種嚴重致殘性的創(chuàng)傷。脊髓損傷后,排尿功能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1],它不僅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而且可能導致尿路感染、結石及腎盂積水引起的尿毒癥而危及患者生命。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我院對SCI 間歇導尿患者實施個性化飲水計劃,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我院康復中心收治的120 例SCI 患者,均經MRI、CT檢查或手術探查證實為SCI,同時符合以下條件:①尿動力學檢查示神經源性膀胱或滿溢性尿失禁;②無嚴重的尿路感染;③無嚴重的心、肝、肺、腎合并癥;④無尿道梗阻及膀胱病變;⑤患者及照顧者無溝通交流障礙。其中男68 例,女52 例;年齡26 ~68歲,平均39.2 歲;頸髓損傷17 例,胸髓損傷82 例,腰椎損傷21 例。按ASIA 標準(1996)評判[2]SCI 程度,完全性損傷45 例,不完全損傷75 例。120 例患者按照入住病區(qū)分為試驗組(入住一病區(qū))與對照組(入住二病區(qū))各60 例。兩組在性別、損傷部位、損傷程度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n)
1.2 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接受臨床正規(guī)康復治療及間歇導尿,時間2 個月。試驗組在間歇導尿前一天,護士與患者及家屬一起制定個性化飲水計劃,即在《神經源膀胱護理指南》中飲水計劃[3]的基礎上,根據每位患者自己的飲食和飲水習慣,結合營養(yǎng)學,和患者、家屬一起制定適合患者本人的飲水計劃安排表(內容包括:三餐進餐時間、食物種類、食物量;兩餐之間飲水/吃水果時間、飲水/水果量;飲水注意事項等)并發(fā)放排尿日志記錄單[4];對照組在間歇導尿前一天,發(fā)放常規(guī)的飲水計劃和排尿日志記錄單。均詳細說明飲水計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要求患者按計劃飲水,并認真記錄飲水時間及飲水量,自排尿量及殘余尿量。研究者認真記錄患者的殘余尿量及自排尿量,收集患者記錄的排尿日志。
1.3 評定標準 ①飲水計劃依從性[5]:采用效果評價法,2 個月后殘余尿量在正常范圍內(300 ~500 ml)的百分比判斷患者飲水計劃依從性,~100%為依從性好,~90%為依從性良好,60% ~80%為依從性一般,<60%為依從性差。②康復效果[6]:2 個月后評估膀胱功能康復效果。顯效:可自行排尿,殘余尿量<100 ml(間歇導尿停止指標);有效:可自行排尿,殘余尿量<200 ml(間歇導尿2 ~3 次/天);效果不理想或無效:有尿意,但不能自行排尿,或殘余尿量>200 ml(間歇導尿4 ~6 次/天)。③尿路感染:診斷標準按國家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醫(yī)院感染監(jiān)控小組制定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判別。間歇導尿后30 天留取晨尿行尿液細菌培養(yǎng),尿液革蘭陰性桿菌>105 cfu/ml,革蘭陽性球菌>104 cfu/ml 可診斷為尿路感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飲水計劃依從性比較 試驗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U=8.923,P<0.01),見表2。
表2 兩組飲水計劃依從性比較 [n(%)]
2.2 兩組膀胱功能康復效果比較 試驗組膀胱功能康復效果好于對照組(U=4.176,P<0.01),見表3。
表3 兩組膀胱功能康復效果比較 [n(%)]
2.3 兩組尿路感染發(fā)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1 例(1.7%)發(fā)生尿路感染,對照組9 例(15.0%)發(fā)生尿路感染,兩組尿路感染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98,P<0.01)。
3.1 合理飲水對脊髓損傷間歇導尿患者的重要性間歇導尿技術主要用于膀胱肌肉收縮無力、神經源性膀胱、慢性尿潴留、膀胱再造術或者膀胱擴大術后及手術后膀胱失去功能的患者,現已被公認為最好的尿路管理方法[7],而理想的間歇導尿應以容量為基礎[8]。因此,指導患者適時適度地飲水就顯得極其重要,飲水計劃的執(zhí)行力度直接關系到膀胱功能的恢復情況。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康復護理專業(yè)會員會在《神經源性膀胱護理指南》[3,9]中特別強調了飲水計劃的重要性。
3.2 個性化飲水計劃對間歇導尿患者飲水依從性的影響 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患者常常不能按計劃飲水,健康教育能提高依從性[10,11]。本組中,健康教育貫穿于個性化飲水計劃實施的整個過程。同時,在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個人飲食習慣、飲食規(guī)律、生活習慣以及治療安排,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適合患者個體的飲水計劃,同時督促其執(zhí)行。2 個月以后,試驗組與對照組飲水計劃依從性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與常規(guī)飲水計劃相比,個性體化飲水計劃更合理,患者依從性也更高。
3.3 個性化飲水計劃的實施體現了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康復特色 國家衛(wèi)生部指出,在深化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強化護理服務意識和責任感,要求護士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從主動服務到感動服務,逐步推出特色服務和打造護理品牌[12]。個性化飲水計劃的實施要求責任護士除了具備嫻熟的專業(yè)能力以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執(zhí)行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需要責任護士除了與醫(yī)生、治療師交流以外,還要和患者及家屬做更深層次的溝通,整個過程體現了“醫(yī)、護、治、患一體化”的康復醫(yī)療模式,增進了醫(yī)患溝通,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參與膀胱自我管理的積極性,使患者由被動康復轉化為主動康復,有利于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1]汪玲霞.頸髓損傷患者并發(fā)癥的預防及功能康復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8,23(15):68-69.
[2]陳銀海,姚紅華.早期康復對脊髓損傷患者ADL 及功能獨立性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22(3):252-253.
[3]蔡文智,陳思婧.神經源性膀胱護理指南(二)[J]. 中華護理雜志,2011,2(47):104-108.
[4]艾艷,朱世瓊.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排尿日志的設計和應用[J].當代護士,2012,12(02):163-164.
[5]候永梅,胡佩誠.腎移植前后維持血液透析患者情緒對飲水控制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31):5869-5872.
[6]吳碧珍,付細娥.間歇導尿配合膀胱功能訓練在神經源性膀胱康復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3,34(10):1972-1973.
[7]徐海艷,時麗萍.間歇導尿患者并發(fā)癥的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8,23(5):360.
[8]周天健,李建軍.脊柱脊髓損傷現代康復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305-1321.
[9]蔡文智,陳思婧.神經源性膀胱護理指南(一)[J]. 中華護理雜志,2011,1(46):104-108.
[10]廖美蓮,楊秋花. 健康教育對鼻咽癌放療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8,5(16):1510-1512.
[11]孟玲,時麗萍. 健康教育對自我間歇導尿患者依從性的作用[J].中國康復,2010,6,25(3):233-234.
[12]朱麗芹.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的創(chuàng)建與實施[J]. 護理管理雜志,2009,9(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