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齊
蒲松齡一介書生,俗體肉身,無法直接告閻王,但他有高招,他派筆下人物席方平去辦這事。席的父親、老實巴交的席廉得罪了當?shù)馗缓姥蚰?,被羊某死后買通冥間官吏“榜掠”致死。席方平雖然生活在逆來順受觀念深重的國度,人單勢孤,卻毫不怯懦,他魂赴陰司,替父申冤。先向城隍告狀,次向郡司喊冤,最后向閻王叫屈。不料陰司這三級專制代表均接受了羊某賄賂,告狀者不但冤仇未伸,反而遭受種種嚴刑拷打。好一個硬骨頭席方平,不屈不撓,豁出去了,任你百般折磨,我這里就是不服。向著惡勢力,他呼出振聾發(fā)聵的聲音:“大冤未伸,寸心不死!”以至行刑的小鬼都被打動了,感嘆道:“壯哉此漢!”
《聊齋志異》刻畫了許多正氣凜然、頑強剛烈的人物。其中,席方平應(yīng)是蒲老師寫得最突出、最成功的形象。一個卑微的民間小百姓,古代“弱勢群體”之一員,居然不畏權(quán)貴,義無反顧、層層上告——那時還沒有“上訪”一詞,縱然身受火床烤烙、鐵鋸分身等慘烈刑罰,也決不改變初衷。蒲松齡心疼席方平,不希望這個人物有勇無謀,白白犧牲,于是筆鋒輕轉(zhuǎn),讓席方平假稱“不訟矣”,又讓他巧妙戲弄二鬼,以便贏得脫身機會,繼續(xù)申冤。
席方平這個形象是怎么產(chǎn)生的?某一日,松齡老人閑居家中,忽然心血來潮,信筆寫出了故事。而當時的社會,就像一些清宮影視劇說的那樣,歌舞啊戀愛啊,還算過得去,至少沒有空氣污染和瘦肉精。就算有幾個貪官,也只知建個后花園弄個美人靠,沒把錢匯到海外。
假如我這么亂說一通,你會相信嗎?你肯定不會。
蒲松齡也不這樣認為。事實上,他所生活的時代,統(tǒng)治集團已經(jīng)很腐敗了,官官相護,層層盤剝,私情大于公平,金錢勝于法律,這一類弊端日甚一日,聊齋先生一定很有看法。但那時講究以言治罪,對輿論管制得非常厲害,清代第一宗文字獄莊廷鑨明史案,就發(fā)生當時。朝廷朱筆一揮,被殺者七十余人,其中凌遲處死十四人——比閻王爺?shù)蔫F鋸分身還要慘烈。更有千余人受牽連,無數(shù)人受震懾??琳粒瑵M天下噤若寒蟬,敢怒不敢言。
蒲松齡不是魯莽人,不可能直接往槍口上撞,他用曲筆,用幽冥世界、妖狐神鬼影射現(xiàn)實,抨擊時弊。借著作品中的神仙判詞,他一針見血地控訴:“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盡是陰霾;銅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余腥猶能役鬼,大力直可通神。”又借席方平嘲弄閻王之口說:“受笞允當,誰教我無錢耶!”
富豪不仁,閻王不義,幸而還有玉皇大帝及其領(lǐng)導(dǎo)下的二郎神。蒲松齡讓席方平設(shè)法在二郎神那兒告了一狀,不但雪了父仇,而且使閻王、郡司、城隍這三級壞蛋都被治了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從此“羊氏子孫微矣”,而席氏“家日益豐”。
席方平的勝利,大快人心,快古人心,快今人心。盡管這大快來得有些玄乎,大快之后,還會有新的壓抑,但對無權(quán)無勢的底層民眾來說,能大快一把,總是爽事。
按照一些教科書的觀點,你可以說蒲老師宣揚輪回果報,忠孝節(jié)義,不懂法治和體制,只反貪官不反皇帝。要是玉皇自身也不干凈怎么辦?要是二郎神權(quán)力尋租吃了原告吃被告怎么辦?總之蒲老先生缺乏正確理論指引,他有歷史局限性??墒枪沤裰型?,誰人沒有歷史局限性?又有多少人,能有蒲松齡那么大的歷史貢獻性?早在三百多年以前,他就給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如此震撼人心的血性男兒,直到今天,小人物席方平對黑暗社會的強烈反抗意識,即使下地獄也要討回公道的超凡氣概,仍能給人們帶來無盡思索,難得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