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提高我國武術教學的實施力度并對我國武術進行推廣,分析了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的指導思想,歸納了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的特點所在,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的推廣策略進行了探討,成果對于我國高校武術課程的開展以及武術的推廣具有推動作用。
【關鍵詞】高校體育 武術教育 發(fā)展特點 推廣策略
引言:1961年首次出版的體育院系武術教材,對武術是這樣定義的:“武術是以拳術、器械套路和有關的鍛煉方法所組成的民族體育形式。它具有強健筋骨,增進健康,鍛煉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一項民族文化遺產?!痹摱x僅強調了武術的鍛煉價值,對武術的技擊屬性未曾提及,強調了武術的民族性,而把武術中史學部分的內容與基本理論的內容相混淆,在武術本質特征問題的界定上存在著盲點。高校武術就是在高等院校內所開展的適合高校群體特點的武術運動及武術相關活動。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體育事業(y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我國在眾多體育項目中多點開花,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國在國際體育界的地位也不斷提高。武術作為我國歷史不斷傳承下來的體育方式,其發(fā)展雖然悠久,但在體育事業(yè)大發(fā)展的今天,武術的發(fā)展卻相對較為緩慢。這與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側重點息息相關。為提升武術在我國體育界以及國際體育界中的地位,武術教學逐漸在我國大范圍展開,高校武術教育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從我國高校武術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出發(fā),分析了我國高校武術發(fā)展的特點,并根據(jù)我國高校武術教學所面臨的問題,探討了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發(fā)展的推廣策略。
一、高校武術發(fā)展的指導思想
目前,我國武術在全球已經引起了較大范圍的影響力,許多國家對于我國武術充滿了興趣與研究熱情。然而就我國國內本身的情況而言,年輕人對于武術的熱情程度并不高。雖然年輕人熱衷于影視作品中的出神入化的武術傳說,然而,對于現(xiàn)實中的中國武術的了解并不多。因此,我國重點在高校開展武術教學,以提高我國高校學生對武術的熱情程度。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傳授武術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幫助學生形成武術特長,理解武術類運動文化的傳統(tǒng)與特點,能夠勝任中學教學和社會體育指導;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探究學習的習慣以及自學和自練的能力,具有獨立思考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思想。就我國高校武術教育而言,其主要的指導思想表現(xiàn)為:學生是武術教學的主體;發(fā)展系統(tǒng)的武術教學體制;逐漸推進我國武術教學的國際化發(fā)展。
二、高校武術發(fā)展的特點
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的不斷開展,將對武術在我國的進一步發(fā)展起到推動的作用。我國高校武術發(fā)展呈現(xiàn)出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 發(fā)展規(guī)模逐漸擴大
我國高校武術的開展逐漸由原來的在體育高校內開展向在普通高校內部開展發(fā)展,發(fā)展規(guī)模將逐漸擴大。武術作為我國的重要傳統(tǒng)文化之一,不應該僅僅是體育類高校作為專業(yè)體育的方式來進行培養(yǎng),而應該是通過擴大化的教育手段,使我國的年輕人能夠更進一步地對中國傳統(tǒng)武術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另外,雖然武術具有十足的中國特色,但近年來,國外武術也逐漸發(fā)展。我國在進行中國傳統(tǒng)武術教育的同時,還應對國際武術作更多的介紹,以提升我國武術的整體水平。
(二) 教學分支逐漸增多
武術的分類較多,包括太極拳、劍術、長拳等多種類型。目前高校武術教學的特點不再僅僅是對武術的大體上的教育,而是細分到各個武術分支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對武術教學分支化,有利于我國高校武術教學內容的豐富,讓學生了解更多中國武術的實質。另外,分支化的武術教學有利于學生依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想要學習與了解的武術分支,更有利于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
(三)競爭性逐漸增強
隨著我國武術的發(fā)展,武術不再僅僅是作為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武術文化,其目的也上升到對武術技術的提高,并使武術在現(xiàn)代社會不斷發(fā)展。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武術的競技性也逐漸增強。高校內部以及高校之間紛紛舉辦水平較高的武術比賽,以提升校園武術的整體水平。另外,校外武術比賽的競技性也逐漸增強。隨著武術比賽在技術上以及規(guī)則上的不斷完善,武術的競技性將會得到更進一步的增強。
(四)科技含量逐漸提高
隨著我國武術在規(guī)模上、教育手段上以及競技性上的不斷提升,其科技含量也進一步提高。為提升我國武術教學的有效性,多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被引入其中;為提升我國武術的競技水平,在對運動員的訓練技術上以及醫(yī)療水平等方面,其科技型也在逐漸增強。另外,在競賽過程中,教練對武術運動員的指導以及武術比賽的技戰(zhàn)術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斷地增加。
三、高校武術推廣策略探討
雖然我國高校武術正處于不斷發(fā)展時期,然而,其推廣力度仍然不如球類運動等其他類型的體育項目。為促進武術在我國及國際上的進一步發(fā)展,應對我國武術教學在高校中作進一步的推廣,以為我國武術供給更優(yōu)質的后備人才。我們看到了很多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包括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發(fā)展。如果挑出一種在當今時代已大大退步的技術,其首選應該是武術了。僅僅是退步,當然可找出歷史的原因時代的原因等原因,但假武術盛行,真武術退隱,并進而嚴重影響到了媒體和公民對武術的認識,這確是一個不輕松的話題。武術做為中國的國粹,是強身健體的好方法,同時修身養(yǎng)性,為什么不從小學開始推廣讓學生習武,這樣比做廣播體操好多了,健康 防身,同時推廣了國粹,初中高中也應該盡可能的推廣,現(xiàn)在卻沒有,很多孩子轉向跆拳道,反而幫助韓國推廣了他們的國粹。韓國就只有跆拳道所以全國上下唯一的武術就是跆拳道,而中國的武術博大精深而且門派眾多且分門別類實在找不出一個有代表性的東西 并且現(xiàn)在提倡和諧社會既然和諧又怎么能天天打打殺殺,最重要的是現(xiàn)在的小孩子 體能太差300米跑完都累得要死,升學就業(yè)的壓力太大了長期僵坐習武之人越來越少了。再說中國的武士大多有不同門派,不好統(tǒng)一規(guī)定學什么,其實初中體育課本里還是有武術的,似乎還是太極什么的,估計不會再有太多的運動達,運動也成為了升學的一個方法,運動也成為了功力 的一種手段 現(xiàn)在的中國文人當?shù)?沒有幾個有血性的領導 估計百年之后的中國武術,就要亡在下一代 或者是下下一代的武士手上。
(一) 提升相關部門對高校武術的重視程度
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高校相關部門對武術的重視程度仍然較低。雖然部分學校已經逐步開展武術教學,然而還有很多學校的公共體育課程中,仍未出現(xiàn)武術的身影。因此,在教學規(guī)劃過程中,學校相關部門應提升對武術教學的重視力度,積極提升武術教學的硬件設備條件,為我國武術在高校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條件。在課時的安排上,應適當增加武術教學所占的課時數(shù)量,以保證武術教學能夠系統(tǒng)地展開。
(二)積極開展武術文化交流與武術競賽
各種武術類活動的開展對于不同學?;虿煌后w的武術交流具有重要意義。學??梢越M織更多的與外校或國外學者的武術交流活動,并舉辦各種水平的武術競賽,一方面可以提升校內的武術訓練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其他單位或群體在武術上的教學及競賽經驗,從而提升學校的武術水平。
(三) 普及武術基礎知識,并使其與實踐相結合
雖然武術教學在我國高校中逐步地展開,但大部分武術教學的重點仍然放在對武術實踐的教學上,而對于武術的基礎理論知識涉及較少。為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高校應加強對學生進行武術理論知識教育,從而提高其在武術深度與技戰(zhàn)術上的水平。另外,對武術理論知識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對武術文化本身的了解程度。
(四)改善教師質量,提升專業(yè)程度
教師質量是高校武術教學得以有效展開的基礎。學校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現(xiàn)有教師的武術培養(yǎng)工作,以提升現(xiàn)有教師的素質。另外,應從更為專業(yè)的團體中引進優(yōu)質的武術教師,讓其對高校武術教學進行開展,從而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武術水平和學校的整體水平。
四、 結語
武術文化是我國長期以來的歷史文化之一。為提高我國武術教學的實施力度并對我國武術進行推廣,文章分析了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的指導思想,歸納了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的特點所在,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的推廣策略進行了探討,成果對于我國武術的合理、快速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任學鋒.陽光體育背景下,高校武術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23)
[2]段廷進.我國高校武術發(fā)展滯后的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09)
[3]楊冠強,徐巧.西北高校武術開展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中華武術(研究),2011(03)
[4]司欽如,張玉強.普通高校武術運動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述評[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0(06)
[5]徐春毅,虞定海.高校武術教育現(xiàn)代化的內涵、目標及途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07)
[6]郭志禹.論觀念轉變與信息化促進武術現(xiàn)代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0)
[7]王崗,郭海洲.傳統(tǒng)武術文化在武術現(xiàn)代化中的價值取向[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