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當前高校大學生人文教育的現狀,分析其原因并在圖書館領域如何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提出見解.
關鍵字:高校;人文教育;圖書館;
中途分類號:G2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3-000144-01
一、當前大學人文教育的現狀
整體而言,我國目前高校對大學生的人文教育是欠缺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學生信仰與價值觀的迷失
學生中利己主義價值觀盛行,大學生價值取向出現嚴重偏離,缺乏仁愛互助之心,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得與失來評判一切事物,以個人喜怒來決定個人的行為.\"郁悶\",\"無聊\"在學生中流行,抽煙,酗酒,暴力游戲盛行,學習沒有目標,沒有遠大的理想,不清楚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與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毫不相干.很多學生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畢業(yè)找到一份好工作\"或\"拼爹\"等,造成學生學習不努力,人生態(tài)度世俗,舉止粗俗,同學間人際關系淡漠.互聯網飛速發(fā)展,帶來了技術革命,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大學生網絡犯罪,電腦黑客近幾年屢見不鮮,有更多學生沉迷網絡,延誤學習而最終退學。
(二)學生輕視道德品質的修養(yǎng)
整體情況看,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和健康的,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水平呈現出一定的下滑。具體表現在思想道德認知不夠,部分大學生還是很缺乏對道德觀念和道德信念的正確把握和理解,不能清楚辨別是非曲直,容易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自由觀,道德情感的缺乏。由于年輕,學生很難控制自己行為。他們缺乏同情心和正義感,對同伴缺乏關心,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錯誤思想的泛濫,造成道德行為失范,高校出現了一系列不該出現的不道德行為,比如大學校園里存在著嚴重的不誠信現象,逃課成風,論文抄襲和考試作弊,惡意拖欠學費和助學貸款,履歷造假、隨意毀約,戀愛態(tài)度不嚴肅、對感情不負責任,在網絡交往中,欺騙現象更為普遍。
二、現狀成因
當前,我國正處于向現代化社會的轉型時期,信息化與網絡化最大限度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動,這使得社會的價值標準變得多元化,這種多元文化以強烈的態(tài)勢挑戰(zhàn)著一元價值文化.大學生處在一個充滿了新情況,新問題的社會中,他們必然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價值取向上的問題.
(一)教育的功利化
長期以來,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存在著“重物質、輕信譽”“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重考分,輕素質是普遍發(fā)生在學校和家庭中的事情,學校教育向來注重專業(yè)教育而忽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往往流于形式,尤其是忽視包括誠信在內的基本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家庭教育往往更重視子女的智育教育,對德育缺乏引導,甚至有的家庭從小就向孩子灌輸社會存在的不良現象,要孩子做人做事不要太老實,要注重利益等,從而培養(yǎng)出很多知識面窄,高分低能的學生.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教育模式多有偏頗,不利于學生誠信品質的養(yǎng)成。
(二)學校人文教育的缺失
一方面,我國大學人文教育課程的開設具有比較濃郁的功利色彩,課程改革把人文性較強的專業(yè)都改成所謂的應用學科,雖然這樣改革也培養(yǎng)了大批的應用型人才,但也在無意中扼殺了現代社會急需的創(chuàng)造型和管理型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人文教育課程內容欠缺,教學方法的單一呆板.在一些理工學院和工程學院,人文教育就更顯得先天不足,文化氛圍的缺損降低了學生體驗文化的蘊涵.這個思維定勢甚至在大學教學員工中也普遍存在,并代代相傳.
三、圖書館領地上的人文精神的救贖
圖書館是整個大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師生學習專業(yè)知識的重要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一)利用專業(yè)優(yōu)勢,抓住網絡時代的新機遇進行學生人文教育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校園里德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部門,這里有優(yōu)秀的館藏資源和優(yōu)良的硬件設施,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利用學生對網絡的興趣,全面開展網上人文教育,完成服務育人的任務是新時期圖書館工作的重要內容.隨著網絡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學生被網絡吸引,網絡上充斥著對學生思想產生不良影響的信息和觀念,圖書館應嚴格把關,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盡量減少這些有害信息對青年學生思想的侵害,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調宣揚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只要我們做好了這個工作,學生自然會被吸引過來,不會沉溺于網吧.
(二)利用新技術,開展多角度的教育影響
加強對數字資源的建設,通過多媒體閱覽室發(fā)揮人文教育的作用,圖書館將所藏豐富的數字資源和電子讀物掛接到內部網上,加強對學生的導讀,吸引廣大青年學生閱讀,還可以利用硬件設施將其他媒體的優(yōu)秀人文教育課件比如“百家講壇”等節(jié)目放在校園圖書館上,使學生在談笑中領悟人生的真理.
(三)滿足學生需求,開展個性化服務
我們要根據學生對知識信息的需求,利用館內外知識資源,擔負起信息的甄別,篩選,整理和傳播的責任,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信息環(huán)境,實現個性化檢索方式,個性化信息需求及個性化的用戶界面和個性化的信息處理方法.
(四)以學生為本,創(chuàng)造和諧的閱讀環(huán)境
圖書館是社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建設一個人文環(huán)境與物理環(huán)境協(xié)調,學生與圖書館和諧互動的資源豐富,充滿文化感染力的知識殿堂,是當前圖書館人擔負的歷史使命,它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和研究課題,讓圖書館成為高校人文教育的一個陣地,讓素質教育之花開遍我們的大學.
參考文獻:
[1]張秀芝.高校圖書館與校園文化建設[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1.
[2]劉海萍.“館員--資源人”及其培養(yǎng).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4.
[3] 賈英閣.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員的作用及館員隊伍建設.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11.12.
[4]姜昊.高校圖書館: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角色.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5.
[5]李旭東.高校圖書館有效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7.
[6]王新明,網絡環(huán)境下用戶信息需求與服務研究.江西圖書館學刊,2005.5
作者簡介:劉建新,女,就職于廊坊市廣播電視大學,任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