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多采用命題形式,即教師出題,學生依題作文。小學畢業(yè)升學考試作文,一般也是命題作文。既然是依題作文,就要學會審題。題目是作文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煉的概括,是作文的“眉目”,是作文的“眼睛”。題目的意思搞清楚了,作文就能切合題意。切題,這是衡量一篇命題作文的起碼標準。如果同題目沒有看準,或者題意理解不透,寫出的作文就會偏離題意,甚至文不對題。審題的成功與否關系到作文中心思想的確立,材料的選擇將影響全篇內(nèi)容是否符合題目的要求,決定著構思能否按正確的方向展開。審準了題意作文才會切題;否則,就會偏題,甚至出現(xiàn)“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現(xiàn)象。所以,學生在審題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關鍵詞:作文;審題;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3-000129-01
一、審清題目蘊含的主題
當教師出題以后,學生先不要急于下筆,應該先仔細的看看題目,確切理解題目的要求。是寫人,還是記事;是寫景,還是狀物;是日記,還是書信······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題目很明顯,寫人記事,一看就知道。如《我的媽媽》、《我尊敬的老師》,一看就知道是寫人的。題目是一篇作文的名字,主題是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它們之間既不相同但又有一定的關系。如《上學路上》、《集市見聞》······從題目上看不出表達什么中心。而《助人為樂的***》、《秋景》、《一堂有意義的課》······從題目上可以明顯的看出要表達什么中心。
二、審清要求寫作的內(nèi)容
審題時要弄清,記人寫什么人,用幾件事寫人;寫事寫什么性質(zhì),有意義的、有趣的、還是內(nèi)疚的、接受教訓的······寫什么限制下的。如《校園見聞》、《我的老師》、《不平常的星期天》······
三、審清要求取材的范圍
審題時要明確題目對作者所選材料的時間、空間、數(shù)量、對象及內(nèi)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這些范圍,忽視了題目對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時就很容易走題,要從題目上理解取材的時間范圍,如《上學路上》;空間范圍,如《校園見聞》;數(shù)量范圍,如《一堂有意義的課》;關系范圍,如《我的老師》。
四、審清要求寫作的重點
要從題目上揣摩重點。如《老師笑了》,重點在笑,老師為什么笑?《這件事我做對了》,重點“做對”在什么地方?為什么是“做對了”?對一些范圍廣泛的命題作文,要選擇自己能寫的內(nèi)容,再把題目補充完整。在審題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有一類題目范圍比較廣,可寫 的內(nèi)容比較多,各有側(cè)重點,既要認真推敲題意又要打開思路,展開聯(lián)想,把作文寫活。如《校園的早晨》,可以描寫早晨校園了師生鍛煉身體的火熱場面,也可以寫同學們刻苦學習的動人情景,還可以攝取若干小鏡頭、小片段,表現(xiàn)同學們的道德風尚,或者是熱情歌頌園丁為培育新苗不辭辛苦······審題的時候,既要準確的理解題意,緊扣題目來寫,又不要把思路限制的很死,避免千騙一律。
五、審清要求寫作的人稱
不少題目對人稱有明確的要求,千萬不要混淆,對一些沒有人稱要求的作文題,就要從內(nèi)容上判斷采用哪種人稱。如《一件使我感動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稱寫“他”;《給**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稱“你”或“您”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稱“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稱“他”。
總之,審清題目,明確題目的要求, 作文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