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水平也上了一個新臺階,人們對文化活動的需求量和要求也在增高,公益性文化的開展就十分迫切。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國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業(yè),并鼓勵他們增強自身發(fā)展活力”,同時“支持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政策”。本文主要從群眾文化活動入手,分析當前發(fā)展的現(xiàn)狀,并對公益性文化單位如何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提出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公益性;文化單位;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中圖分類號:G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3-000120-02
一、公益性文化單位與群眾文化活動
(一)公益性文化單位概述。
公益性文化單位,顧名思義就是財政撥款性質的、積極開展活動、目的在于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進而提高生活水平的事業(yè)單位。這些單位大多屬于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yè),公益性較強,不以經(jīng)濟利益為目的。
(二)群眾文化概述。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職業(yè)之外的自我娛樂、自我參與、自我開放的社會性文化,是人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有效方式。它是人類文明進程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以及和它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
(三)公益性文化單位與群眾文化活動的關系。
由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很少涉及到經(jīng)濟利益,這就造成很少一盈利為目的的單位不愿意或很少投入資金到這一領域中來,造成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受制于資金不足。公益性文化單位的資金來源于財政撥款,解決了資金的難題,確保群眾文化活動能夠順利開展,是制約群眾文化活動的關鍵性因素。
二、公益性文化單位群眾文化活動的現(xiàn)狀
(一)資金來源渠道狹窄,資金匱乏。
就目前情況而言,一般的企業(yè)單位只鐘情于經(jīng)濟效益,而把社會效益拋之腦后,他們愿意花大筆資金用來買地建廠房,購買設備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卻不愿意拿出一點點的錢做公益,只靠國家的財政撥款,遠遠不能解決群眾文化的資金問題。有些問題亟待解決,卻苦于沒有資金來源,就只能拖之再拖。
(二)文化設施不完善。
群眾數(shù)量眾多,要想順利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就要有一定的場地和設施作為依托。雖然近幾年完善文化設施的呼聲此起彼伏,但是實質性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再加上房地產(chǎn)事業(yè)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大量的土地被開發(fā)成住宅小區(qū),擁擠的水泄不通,更沒有文化設施的立足之地。很多鄉(xiāng)鎮(zhèn)甚至連一個像樣的文化廣場都沒有,更別提文化站、休閑廣場、圖書室或文體活動室這些高檔的文化設施了。
(三)政府文化部門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視不夠。
很多政府文化部門沒有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形同虛設,他們不重視群眾文化活動,沒能帶頭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沒有指定和采取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跳動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限制了區(qū)中文化活動的開展。
(四)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夠。
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也不斷增大,在加上家庭的瑣事,已經(jīng)使人精疲力竭,沒有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網(wǎng)絡的普及,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降低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工作之余,他們更喜歡坐在電腦面前玩游戲或者與人聊天。這些因素都是降低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的瓶頸。
(五)人們對群眾文化的認識不足。
很多人都對群眾文化活動存在很大的認識偏差,認為這是一種“洋物”,是那些游手好閑之人獨享的活動,甚至對那些參加群眾文化活動的人有歧視。有了這種潛在的錯誤認識,人們便會對文化活動敬而遠之,只把它當做茶余飯后供消遣的話題,很難參加其中。
三、公益性文化單位如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一)加大經(jīng)濟投入力度,改善群眾文化設施條件。
公益性文化單位要加大財政投入,以保證群眾文化的開展有充足的資金做保障,同時還要添置必要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區(qū)中文化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功能。另外,文化設施的建設和完善還要突出功能性,多種文化設施有機組合,打造老少皆宜的群眾文化活動場所,更好的為不同年齡段的人服務。
(二)建設一支專業(yè)素質強的文化領導隊伍。
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有關領導班子的帶頭作用,因此,建設文化兩道隊伍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發(fā)展是必不可少的。文化領導隊伍的建立,能夠促進文化管理的專業(yè)化,使文化隊伍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同時,還要實現(xiàn)領導的專業(yè)化和轉么話,根據(jù)個人情況的不同,從事不同文化內容的管理,充分發(fā)揮領導隊伍的團隊作用,從而實現(xiàn)文化管理的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
(三)大力開發(fā)人們喜聞樂見的通俗文化事業(yè)。
通俗文化不是俗套的文化,更不是庸俗的文化,而是能親切、生動地反映普通人的情感,接近平常人心態(tài)的文化。相對于高端文化而言,通俗文化更能深入民心,引起普通群眾的心理共鳴,更容易走進群眾的生活和內心。文化工作者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提取生活中的文化素材,經(jīng)過加工和整理,以通俗文化的習慣是表現(xiàn)出來,從而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四)大力發(fā)展廣場文化。
廣場文化不但是群眾文化的一種重要組成形式,還是城市文化實力的重要標志。根據(jù)目前的情況來看,廣場是群眾主要的精神活動場所,為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場地。廣場文化要適合大多數(shù)人的文化需求,考慮到他們的文化水平和經(jīng)濟承受水平。需要指出的是,發(fā)展廣場文化要義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宗旨,摒棄具有低級趣味、與我國精神文明建設背道而馳的精神垃圾。
(五)致力于營造良好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
公益性文化單位呀立足當?shù)氐膶嶋H情況,對群中國的生活有整體的把握,再次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規(guī)劃和指導,確保文化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公益性文化單位可以適當?shù)慕M織一些“電影下鄉(xiāng)”活動或是文藝演出,給群眾帶來視覺和聽覺沒得享受,在老百姓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確保開展的文化活動得到大家的喜愛和接受,營造礦好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
(六)免費開放惠民工程。
公益性文化單位要嚴格按照文化館工作相關文件的要求,多研究和免費開放惠民工程。包括開展公益免費培訓項目,開展公益講壇,加大免費設施的使用。要借助媒體的力量進行惠民工程的宣傳,讓更多的群眾知曉。要大力開展非功利性的文藝培訓,將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實處。在培訓內容上,可以開設聲樂表演、戲曲演唱、民族民間舞、排舞、街舞、吉他、葫蘆絲、歌曲創(chuàng)作、美術、書法、攝影等不同類型的藝術培訓課程,可以邀請省級和市級專家前來授課。在新時期,要繼續(xù)創(chuàng)新機制,更好的整合社會資源,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在完成全年培訓任務的同時,重點針對未成年人,外來建設者及殘疾等弱勢群體開展免費課程,使越來越多的參與到文藝培訓中,滿足社會各階層的文化需求。
四、結語
綜合上文關于公益性文化單位如何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探析,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從另一方面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對群眾文化活動存在的不足之處,社會各方面要積極采取措施解決。公益性文化單位承擔著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任,要積極調查,采取有的手段開展受群眾歡迎和喜愛的文化活動,進而提高人們的文化水平。
參考文獻:
[1]賈林.企業(yè)文化站愈合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2(08)
[2]曾小狀.淺談公益性文化單位如何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J].大眾文藝.2012(12)
[3]莫丹莉.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滿足群眾文化的根本需求[J].華章.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