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體育課分項教學實踐,分析了體育課分項教學對學生身心素質的影響,指出了目前實施體育課分項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系統(tǒng)提出了改進體育課分項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體育課;分項教學;身體素質;影響;
中途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3-00085-03
公共體育課的選項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兼顧學生體質等實際狀況,根據(jù)學生的選項需求進行分班分項教學。自2005年以來,河北傳媒學院設置了公共體育課分項教學課,主要包括健美操、武術、籃球、足球、排球五項,期間也曾經開設過乒乓球、羽毛球等。通過分項教學引導學生更科學地選擇適合自身身體特點的運動項目,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運動能力。
一、體育課分項目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
(一)提高了學生對體育課的正確認識
分項教學增強了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促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鍛煉效果的評價等。用科學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并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掌握了1—2項自己較為喜歡的運動項目和鍛煉方法,為今后長期堅持的體育鍛煉打好了基礎。
(二)激勵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沒有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就會積極參與,全力投入,以得到滿足和體驗。從對“選項教學能否激發(fā)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這一調查的反饋情況看出,有82.3%的學生明確認為能激發(fā)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從“選項教學是否能滿足你對感興趣的運動項目的需要”這一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看出,有63.3%的學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由此可以看出,選項教學在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這一點上是起著積極作用。 教師必須了解和熟悉學生的情況,要了解他們愛好什么,有什么困難和需要的幫助等。在中學階段,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受教師、學校體育傳統(tǒng)和個人體育專長與體育成績的影響,一部分學生初步具備了對體育的專一興趣。到了大學階段,學生的體育興趣在良好教學條件下更加趨于穩(wěn)定,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開設一些能增強學生所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而選項教學恰好能滿足這一需要。從調查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有54.4%的學生認為選項教學比中學的教學形式要好。21.5%的學生認為各有所長,有82.3%的學生更喜歡能滿足興趣的選項課。
(三)調動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影響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下,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一種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需要的教學形式,更能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從調查統(tǒng)計結果看出,在真正按自己意愿選項的同學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能主動參與練習,喜歡以自己練習為主。超過一半的學生能在課外時間參加所選擇項目的活動,說明選項教學不但能滿足學生在課內對體育運動的需要,促使學生積極練習,而且還使65.8%的學生在課外也自覺地參加體育運動(健美操)。由此可見,選項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在課內積極主動地練習,而且能促使學生在課外也能自覺地參加練習。
二、體育分項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通過對河北傳媒學院近幾年來開展的分項目教學調查和近幾年本院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調查,發(fā)現(xiàn)分項目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有較大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
目前實施分項目教學發(fā)展前景越來越好,學生能根據(jù)自身情況去選擇有益于自己身心發(fā)展又利于未來健康的項目學習。分項目教學的開設,調動了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學生身體素質在不斷提高。
三、體育課分項目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分項目選項教學開設的課程較少,并且課時安排較少。選項時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二)分項課程教學專業(yè)教師較少。個別項目選修項目學生人數(shù)日益增多。不能滿足學生對專項運動技能的需求。
(三)仍存在盲目選課的現(xiàn)象。選擇項目時,隨波逐流,真正按自己的意愿選項的少。在實際上課時,課堂學習效果較差,學生身體素質差異造成課堂教學目標完成效果欠佳。尤其是球類選課時,學生身體基礎差,女生較多,安全問題嚴重,教學目標完成質量不高。
(四)個別教師教學高水平不高,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較差。學生上課效率較低,遲到、早退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
四、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體育教學的保障機制
要認真貫徹《體育法》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對照學校體育工作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要求,定期對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切實加以糾正。要高度重視并不斷改善學校體育教學的基本條件,加強制度建設、提高管理水平,推進科學研究,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增加學校體育工作的經費投入。公用經費要按一定的比例專項用于學校體育工作。認真執(zhí)行《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配齊體育設施與器材。要因地制宜開發(fā)和利用各種體育資源,努力滿足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的需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在保證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使學校體育場館在課余和節(jié)假日向廣大學生免費開放。
(二)修訂教學大綱,合理安排體育教學課時
根據(jù)教學文件和教學大綱的要求,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及其學時分配,增加選項教學單項教學學時。例如把五項分成一學年的教學來完成,使每項教學保持在12-14學時。
(三)把握學生特點,調整體育課選修項目
1、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緊扣課程的主要目標,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fā)點,重視課程內容的體育文化含量。
2、選擇性與實效性相結合。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以及地域、氣候、場館設施等不同情況確定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應力求豐富多彩,為學生提供較大的選擇空間。要注意課程內容對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實效性,并注意與中學體育課程內容的銜接。
3、科學性和可接受性相結合,教學內容應與學科發(fā)展相適應,反映本學科的新進展、新成果。要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興趣愛好,既要考慮主動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也要考慮主動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開設有氧健身、野外生存課程。
4、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弘揚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汲取世界優(yōu)秀體育文化,體現(xiàn)時代性、發(fā)展性、民族性和中國特色。開設傳統(tǒng)武術項目課程。
5、充分反映和體現(xiàn)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的內容和要求。
例如:
(一)根據(jù)各系的專業(yè)特點及學生的意愿愛好,增加選項的內容,如增設乒乓球、羽毛球、健身藝術、有氧健身、防身自衛(wèi)術、野外身存、體育舞蹈等項目。
(二)根據(jù)學生的性別情況,適當減少籃球、足球等對抗性較強的項目,保證學生安全。
(四)規(guī)范規(guī)章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要建立、健全體育課程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教師培養(yǎng)聘任制度,各類教學文件和教師、學生考核資料須歸檔立案,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管理系統(tǒng);建立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的管理系統(tǒng);逐步實現(xiàn)體育課程管理的科學化、系統(tǒng)化和計算機網絡化。
1、引進學生喜歡體育項目的教師,增加選修課項目教師,增加學生自主選課的機會。
2、教師要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主攻主項,兼顧副項;每人能在完成逐項教學的同時可兼3-4個副項,并有自己的特色。
3、按教學效果給任課教師掛牌上崗,促使教師加強教學業(yè)務的提升。
同時,要保障體育教師的合法權益,參照教育和勞動部門制定的相關標準,落實體育教師室外工作的勞保待遇。
(五)增設分項目教學活動內容,合理開發(fā)體育資源
1、因時因地制宜開發(fā)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充分利用校內有體育特長的教師、班主任、校醫(yī)、家長、學生骨干等,廣泛開發(fā)選項課程人力資源。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體育場館設施,合理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財力,開發(fā)體育設施資源。
3、做好現(xiàn)有運動項目的改造和對新興、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利用,開發(fā)運動項目資源。
4、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播、電視、網絡等)獲取信息,不斷充實、更新課程內容。
5、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和節(jié)假日,開展家庭體育、社區(qū)體育、體育夏(冬)令營、體育節(jié)、郊游等各種體育活動,開發(fā)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
6、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江、河、湖、海、沙灘、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條件,開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學與訓練,開發(fā)自然環(huán)境資源。
(六)完善學生體質健康的評價制度
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報告書制度,《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結果作為學生畢業(yè)的重要資料。
五、結論
體育課分項教學,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可有力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課程、自主鍛煉身體的熱情。體育課分項教學探索性實踐也比較充分地表明,對不斷提高雪深的身體素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要充分發(fā)揮體育課分項教學的作用,還需在制度建設、人力資源、場地設施等方面提供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意見2006年12月
[2]大學生體育文化與運動教程楊國慶殷恒嬋2011年7月
[3]河北傳媒學院體質健康測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