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師協(xié)調課堂內各種教學因素,組織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有效途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需要一定的方法,是保證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才能和整體素質。
關鍵詞:課堂;組織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3-00061-01
班級授課制最早起源于16世紀的歐洲,之后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出版《大教學論》將其系統(tǒng)化、理論化、科學化,自此班級授課制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成為教學的主要場所,成為師生進行交流的重要基地。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目前“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組織形式便是課堂教學。所謂課堂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協(xié)調課堂內的各種教學因素,組織學生集中注意力,管理紀律,引導學習,建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預定的教學目標。課堂組織教學能力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也是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獲取知識雙向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課堂組織教學起到主導作用,同時也必須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組織教學不是教師單向的機械施教,而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思想與情感,知識與能力的協(xié)同促進。教學活動能否取得優(yōu)質有效的成果,教師的課堂組織教學必不可少,這也是對教師組織能力的一大考驗,怎樣組織課堂教學呢?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感悟和體會。
一、制定班規(guī),立規(guī)矩促方圓
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合理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可以很好的制約學生的行為習慣。教師制定課堂常規(guī)要從實際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比如要求學生上課不能遲到早退,回答問題要舉手,下課不能打架鬧事,放學要按時回家等。這些規(guī)章制度不僅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也對學生的人身安全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課堂常規(guī)的制定使學生的行為有了一個標準,學生可以按照這些標準,區(qū)分自己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又是不可以做的,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制能力,另一方面也達到了課堂常規(guī)制定的效果,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活潑,嚴肅和諧的課堂氣氛和教學情境,讓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二、巧用情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有血肉有思想的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必然少不了情感的依托。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待學生的情感如何,可以說是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假如教師教學過程中毫無表情,機械死板,沒有一點情感的投入,學生受其影響,會對上課提不起興趣,覺得味如嚼蠟。為此,教師應該在情感教育上加以注意。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保持一種親切感,讓學生樂意與教師交往,在交往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溫暖,收獲知識。其次,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情感的激勵功能,用語言、眼神或者動作來表達愛與關心,讓學生更加自信自強,自尊自愛。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和暗含的期待,可以產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動力。再次,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善于體察每個學生的性格、志向和需要,針對每個學生采取相應的辦法,語重心長地給予啟發(fā)、呵護,寓教育于關懷和體貼之中,不能不管不問,諷刺挖苦,或者惡語辱罵。
三、明確目標,化被動為自覺
愛默生曾說過,“世界會給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讓路”。一個人想要成功,確定目標必不可少,學習也是如此。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后,在課堂教學中才不會感到迷茫,學習才會更加自覺主動,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學起來才會更加有趣,越學越輕松。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制定一個學習目標,可以先是階段目標,然后再是長遠目標,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中教師要經常性的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要進行雙向的溝通反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方法對策,朝著既定目標前進。其次,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不能不切實際,也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忽視差生的發(fā)展?jié)摿?,對他們偏見對待。再次,在確定目標后如何讓學生由被動到自覺學習,這就少不了教師的鼓勵,教師要經常性的對學生的成績給予適時鼓勵,讓學生感受到主動、自由學習的收獲和樂趣,逐漸愛上學習、享受學習。
四、樹立師威,促進課堂教學
贊科夫說:“如果沒有威信,那就是說,師生之間沒有正確的相互關系,就缺少了有成效的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教師的威信是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關鍵,有威信的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眼神或者一句話讓鬧哄哄的教室安靜下來,讓調皮搗蛋的學生自覺收斂。而沒有威信或者威信不高的教師即使大聲呵斥,甚至扯破喉嚨也無濟于事。教師如何樹立威信呢?第一,教師要樹立高尚的人格。教師是學生無言的教科書,教師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發(fā)展,對學生有著或好或壞的示范作用。第二,教師要積累淵博的學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具有了精深的專業(yè)知識,淵博的學識,這樣才可以做一個真正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者。第三,教師要對職業(yè)絕對的忠誠。教師必須堅定自己的職業(yè)信念,要具有職業(yè)奉獻精神。
五、巧學活用,機智處理偶發(fā)事件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會遇到一些突發(fā)事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是考驗教師教學才能、教師整體素質的關鍵,對成為一個優(yōu)秀教育者非常重要。教師應如何培養(yǎng)這種教學技能呢?首先,教師要積累豐富的知識。教師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tài),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視野,緊跟時代的步伐,同時也要保持一種謙虛的態(tài)度,對各種學科的知識都要有所了解,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充分解答學生的各種疑惑。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突發(fā)意外事件,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不能過于慌張而自亂陣腳。再次,教師要注重教學經驗的反思和積累。教師要有經常自我反思總結的習慣,教師可以基于自己的課堂教學的經過和結果進行經驗的反思和總結,達到下次改進或借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月茹.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
[2]李耀新.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
[3]周秀榮、周險鋒.加強師德建設重構教師權威[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3(9).
[4]楊穎秀.教育管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王蕓等.小學生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何娟娟(1978、12—),女,大學學歷,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第一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