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永莉
“學起于思”,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學生勤于動腦,勤于思考的表現。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已經體現在了近兩年的中考當中。如2011年河北中考古詩詞閱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出了這樣一道題:請就詞中加線句子的內容質疑(只提一個問題,不作答)。2012年河北省中考記敘文閱讀《兒時的惡作劇》出了這樣一道題:細讀選文最后一段,就內容方面提出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并簡要解答。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問難的勇氣和善于質疑問難的能力,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的考試當中。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針對中考中出現的質疑的新題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呢?現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由注重“解答”“學生答”,轉變?yōu)椤皩W生問”。傳統(tǒng)的教學都是教師研讀文本后,再參考一些資料,依據教參的教學要求設計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閱讀文本后經過思考回答這些問題,從而完成教學任務。而要想培養(yǎng)出適合現代考試要求的、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優(yōu)秀學生,一線教師就必須轉變這種陳舊的教學觀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茖W家愛因斯坦也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一個科學上的實驗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以及以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彼?,只有教師的教學觀念先轉變了,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其次,留足時間,讓學生讀懂文本,還要給學生自我表現和交流的機會。學生要想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必須用心讀文本,必要的時候,還要查閱資料,互相討論,這樣才能真正走進文本,找到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有了問題,我們就要讓學生展示出來,從而多給學生一些嘗試成功的體驗,激發(fā)他們質疑的熱情。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討論,而不是“一言堂”。教師要想盡辦法擴大學生的質疑空間,不僅可以對語文所學內容質疑,而且可以對相關知識、相關學科質疑,而不是把學生框在自己設計的問題當中;還可分層次設疑,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做到關注所有的學生。這樣才能激發(fā)所有學生學習探索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興趣和能力。
最后,要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提高學生質疑的能力。學生在質疑時,往往不知如何質疑,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質疑的指導,讓學生學會質疑,形成能力。要想提出問題,提出好問題,除了讀懂文本,互相討論外,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交給學生一些質疑的方法,比如,比較法、想象法、懷疑法等,讓學生抓住疑難點質疑,從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可針對教學的重點、關鍵處和學生的疑難點,探究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的問題時,可組織學生互相探討、議論交流,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在此時要注意以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參與交流,并在關鍵處給予適當的點撥、引導,以保證學生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這樣,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通過學生的思維活動、情感交流和相互啟發(fā),甚至辯論,從多方面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語文教學中質疑是學生學習取得成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語文教學是否成功的標志之一,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與習慣,是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也是我們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努力方向。一線教師,只有在思想上重視學生的質疑能力,給予學生質疑的權利,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最大限度地張揚學生的思維個性,最大限度地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