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敏
英語閱讀理解題型的分值在高考中很高,是所有題型中占分比例最大的一道題。曾有人說過:“得閱讀者得天下?!笨梢娮龊瞄喿x題是非常關鍵的。但是,根據(jù)近幾年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閱讀是很多學生丟分很嚴重的一個題型。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這是多年來人們一直在討論的一個問題。通過這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制約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重要語言因素就是語法基礎知識。所以,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應該不斷給學生灌輸語法知識,使學生在心里樹立一個整體框架,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把握句子結構,更好地理解文章。現(xiàn)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證語法知識對閱讀理解的制約。
一、正確的語法分析是閱讀理解的基礎
眾所周知,詞匯是學習語言的基礎,語法知識正是連詞成句、連句成篇的關鍵。目前高中階段,閱讀理解通常有五篇文章需要學生去理解和分析,因此,了解構成句子的語法勢在必行。對句子的語法分析就要學會分析句子中的主、謂、賓、定、補、狀,然后才能完整理解句子意思。
(一)正確分析句子結構
高考英語閱讀文章中往往會有一些長難句,這些長難句常常是考題所要考查的對象,也是考生理解文章的一大障礙。針對長難句,要學會利用語法知識中的句法知識來理解,先判斷句子的主干部分,而對于句子的修飾、補充成分,可以先忽略不看。在理解了句子的主干意思后,再來理解修飾、補充成分。同時,句子中的標點符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依據(jù),要充分利用標點符號,幫助我們判斷句子的主干和修飾成分。
例句一:Among the painters who broke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painting were the Impressionists, who lived and worked in Paris.
譯文:在那些突破傳統(tǒng)畫法的畫家中有生活和工作在法國巴黎的印象派畫家。
解析:此句包括兩個語法點:倒裝和兩個定語從句。此句的主句是 Among the painters were the Impressionists. 使用的語法點是全部倒裝。 考查的兩個定語從句分別為:1. who broke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painting. 修飾前面的名詞 the painters. 2. who lived and worked in Paris. 修飾前面的名詞 the Impressionists. 這就要求學生在翻譯此句時要把握倒裝和定語從句的靈活運用,才能正確理解句子意思。
例句二:If, on the other hand, producing more of a commodity results in reducing its cost, this will tend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fered by seller-producers, which in turn will lower the price and permit more consumers to buy the product.
譯文:另一方面,如果大量制造某種商品導致其成本下降,那么這就有可能增加賣方和制造商能提供的供給,而這也就會反過來降低價格并允許更多的消費者購買產(chǎn)品。
解析:我們可以從以下多個角度來理解此句。主句為:If producing more of a commodity results in reducing its cost, this will tend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fered by seller-producers. 所使用的語法項目為“主將從先”,即主句用一般將來時表示將來,從句是if 條件句,用一般現(xiàn)在時表示將來。此句中 “which in turn will lower the price and permit more consumers to buy the product.”為非限制性定語從句,which指代前面整個句子。 此句中使用了多個短語:on the other hand, result in, tend to do, in turn, permit sb. to do.
(二)正確理解句子中某些詞的用法
在閱讀中,有些句子結構不復雜,但對于說漢語的學生來說在理解上容易產(chǎn)生誤解。比如:(1)I havent heard from him since he lived in Beijing.
(2)How long is it since you smoked?
這兩個句子看起來不復雜,但是如果不了解since的用法就很容易誤譯為:(1)自他住在北京以來,我沒有收到過他的來信。(2)自他吸煙以來多長時間了?其實,since這個詞若引導的狀語從句的謂語動詞是持續(xù)性動詞或表示狀態(tài)的動詞的過去時時,則從句表示的時間是“從那持續(xù)動作或狀態(tài)結束時算起”。所以,上面的兩個句子需譯為:(1)自他離開北京以來,我沒有收到過他的來信。(2)你戒煙多久了?
我們再看兩個句子:
(1)All my friends do not smoke.(2)Not all my friends smoke.
以上兩個句子結構看似也是很簡單的。但是,學生在翻譯時第一個句子很容易誤譯成:“我的朋友沒有一個吸煙的”。 其實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我的朋友并不個個都抽煙?!边@主要考查的是all在否定句中的用法。
根據(jù)以上句子可以看到語法知識對句子及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沒有扎實的語法知識及靈活運用語法知識的能力,學生就很難把握一個句子及篇章的更深一層含義。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平時學習中應該多積累詞匯量,進一步擴大自己的語法知識,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正確識別閱讀理解中的關聯(lián)詞和省略
在英語語法中,關聯(lián)詞和省略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在語篇文章中的運用更是屢見不鮮。當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需要理解一篇文章的完整意義,讀懂句子意思。因此,語法中關聯(lián)詞和省略的運用會對學生的理解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和制約。
(一)正確理解關聯(lián)詞在句子中的作用
關聯(lián)詞在句中有時起著很關鍵的作用。比如:However, I lost sight of Wang Ping when we reached what looked like a large market because too many carriages were flying by in all directions.該句子成分復雜,句子中出現(xiàn)了四個關聯(lián)詞,它們分別是however, when, what, because. 其實這句話的主句是 I lost sight of Wang Ping. 但是這四個連詞把句子搞得復雜了許多。第一個關聯(lián)詞 however 表示轉折關系,第二個關聯(lián)詞when引導的是時間狀語從句,第三個詞what引導的是賓語從句,第四個詞because引導的是原因狀語從句。搞懂關聯(lián)詞,抓住主句,就很容易得出句子意思為:然而,當我們到達一個看上去像是個大市場的地方時,由于太多氣墊車正在朝四面八方飛奔,我看不見了王平。
(二)正確理解句子中的省略
省略是英語的一種習慣用法。按照語法的分析,句子應該具備的成分,有時出于修辭上的需要,在句中并不出現(xiàn),這種句子叫做省略句。這種語法現(xiàn)象稱之為省略。其特點是:雖然省去句子語法構造所需要的組成部分,但仍然能表達其完整的意義。對于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的高中生來說,省略結構恐怕是加大了理解的難度。翻譯時,如果不熟悉省略結構,就不能正確判斷句子結構,甚至造成與原文相反意思的理解。
例:The pianos in the other shop will be cheaper (than those in this shop), but (they are) not as good (as those in this shop).此句是簡單句,將那家商店的鋼琴和這家商店的鋼琴進行對比。Cheaper 后面省略了 than those in this shop. But 連接兩個并列句,當前后主語和對比成分一致時,后句省略了主語 they are 和 as those in this shop.譯文如下:那家商店的鋼琴比這家商店的鋼琴便宜,但是不和這家商店的鋼琴一樣好。
此句不是太長,但是如果找不出省略部分很可能在翻譯時出現(xiàn)錯誤。在英語閱讀中經(jīng)常會遇到省略,因此,我們就得正確學會語法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
總之,英語語法知識對閱讀有很大的制約性。沒有堅實的語法知識基礎,閱讀能力的提高則無從談起。所以,我們應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善于積累和歸納總結語法知識,有了基礎,學生才可能在英語學習中凸顯自己的優(yōu)勢。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