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硬件在計算機的發(fā)展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本文首先對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做了簡單的介紹,以此引出組成計算機的硬件系統(tǒng)發(fā)展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通過回顧計算機硬件的發(fā)展,并提出了具體的發(fā)展趨勢,我們相信計算機的發(fā)展前景會更加燦爛。
關鍵詞:計算機硬件;發(fā)展;CPU
中圖分類號:TP393.05
1 計算機硬件的涵義以及組成
1.1 計算機硬件涵義
計算機硬件是一個統(tǒng)稱,具體包括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多類電子、機械和光電元件。這些元件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可以為計算機軟件運行提供物質基礎。
1.2 計算機硬件組成及作用分析
計算機硬件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5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1.2.1 運算器
計算機硬件中的運算器主要功能是對數據和信息進行運算和加工。運算器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通用計算器、狀態(tài)寄存器、累加器和關鍵的算術邏輯單元。運算器可以進行算術計算(加減乘除)和邏輯運算(與或非)。
1.2.2 控制器
控制器和運算器共同組成了中央處理器(CPU)??刂破骺梢钥醋饔嬎銠C的大腦和指揮中心,它通過整合分析相關的數據和信息,可以讓計算機的各個組成部分有序地完成指令。
1.2.3 存儲器
顧名思義,存儲器就是計算機的記憶系統(tǒng),是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記事本。而和記事本不同的是,存儲器不僅可以保存信息,還能接受計算機系統(tǒng)內不同的信息并對保存的信息進行讀取。存儲器由主存和輔存組成,主存就是通常所說的內存,氛圍RAM和ROM兩個部分。輔存即外存,但是計算機在處理外存的信息時,必須首先經過內外存之間的信息交換才能夠進行。
1.2.4 輸入設備
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都是進行人機互動的關鍵設備。鼠標、鍵盤等輸入設備的出現,給計算機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F有的鼠標主要有兩類:光電鼠標和機械式鼠標。通過鼠標,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在計算機屏幕上進行坐標的定位,可以很好地操作圖形和軟件處理,為人類提供了最大的便捷。鍵盤也是一類非常重要的輸入設備,計算機大部分的指令都是通過鍵盤輸入來進行的。
1.2.5 輸出設備
上文提到,輸出設備也是計算機人機互動的關鍵設備,它的特點是可以將計算機的信息以畫面的形式展現出來,具有很好的直觀性。常見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打印機、語音和視頻輸出裝置等。
2 計算機系統(tǒng)硬件的發(fā)展趨勢
計算機系統(tǒng)的硬件發(fā)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傳統(tǒng)方面,硬件的發(fā)展主要是通過硬件或固件的發(fā)展,并研制和開發(fā)大規(guī)模的集成電路,以達到更小、更快、更簡便;概念方面,是通過研發(fā)新型的計算機模型,通過新的思路,新的構架,新的載體等等來提高計算機的計算和處理能力,達到智能化,使之更為接近于人腦。
2.1 計算機硬件組成的發(fā)展
2.1.1 CPU的發(fā)展
中央處理器(CPU)的發(fā)展雖然經歷了很多的階段,但是可以將CPU的發(fā)展劃分為兩個時代:主頻時代和多核時代。
主頻時代的主要特點就是唯主頻論,而且都是以單核形式出現的,大概時間是從1970年到2005年的30多年。
1971年,英特爾公司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微型處理器,命名為4004,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用于計算的4位微處理器。劃時代的產品其實功能有限速度很慢,但是它的出現是計算機硬件發(fā)展重要的里程碑。
1978年,英特爾公司再次站在了時代的最前沿,首次發(fā)明并生產16位微處理器。1997年11月,英特爾和惠普公司共同研制成功了64位的EPIC架構和相應的產品計劃。而且終于在2004年底,AMD和英特爾公司都分別推出了64位的中央處理器。
CPU在經歷了單核時代的發(fā)展后,終于在2006年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雙核和多核時代,雙核處理器的出現徹底結束了唯主頻論的單核CPU時代。
在雙核CPU的技術上,實力雄厚AMD和英特爾公司又站在了時代的前沿。不過在雙核技術處理上,兩個公司的做法卻截然不同。AMD公司的做法是通過相關的技術將兩個內核拼湊在一起,并進行架構的連接提升集成度。該做法的優(yōu)點是,雖然是雙核技術,但其本身的功耗卻和單核一樣,而計算速度卻是單核的兩倍。而英特爾公司的雙核技術是采用了兩個獨立的內核,內核之間并沒有任何的連接,相比AMD的雙核,其功耗增加了很多。所以在用戶的實際使用中,AMD的雙核技術更被接受和認可。
雖然英特爾公司的雙核設計理念落后于AMD,但是經過多次的研發(fā),英特爾在2012年4月發(fā)布了全新的IVB處理器,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滿足用戶的需求。
通過對CPU發(fā)展的兩個時代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對于計算機硬件的發(fā)展來說,雙核和多核處理器的出現是必然的,而且也是符合市場需要的。因為無論是在用戶體驗,還是在技術進步上,雙核處理器都有單核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未來的研發(fā)精力也將更多的關注于雙核和多核處理器。雙核將是未來市場主流中央處理器的發(fā)展趨勢。
2.1.2 存儲器的發(fā)展
按照存儲器的模式來分,計算機硬件存儲器組要分為以下三種模式:DAS模式、NAS模式和SAN模式。DAS模式的主要優(yōu)點是操作簡單、成本較低而且性能高,但是安全性和擴展性不夠。NAS模式的特點獨立PC服務器,擴展性好,但是數據傳輸速度不高。SAN模式是一個存儲的網絡模式,所有的存儲設備通過光纖進行連接,并配備交換機,顯而易見其優(yōu)點是數據傳輸速度快,擴展性強。但是SAN模式也有個明顯的缺點,即技術相對復雜,成本比較高。
存儲器的發(fā)展有個特點,存儲空間更大,體積更小,功耗更低的發(fā)展趨勢。這種趨勢尤其在Flash Memory表現的尤為突出。大小低的發(fā)展趨勢也符合科技發(fā)展的潮流,另外也促進了便攜產品的發(fā)展。
2.1.3 外圍設備的發(fā)展
外圍設備主要包括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在計算機硬件發(fā)展的初期,外圍設備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上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外圍設備技術的發(fā)展,其重要性也越來越大,很多高性能產品不斷涌現,從而使得外圍設備在計算機硬件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人機互動也越來越友好。在多媒體時代來臨之后,外圍設備更是朝智能化方向發(fā)展。相信外圍設備的比重也會越來越大。
2.2 新型計算機的發(fā)展
根據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該定律被認定至少持續(xù)到2015年或2020年。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到今天為止,電晶體的數目增加速度在放緩,顯而易見,傳統(tǒng)計算機要想繼續(xù)大幅度的提高計算機性能,遇到的困難將會越來越大。面對如此情況,我們必須從另外的角度去追求計算機的更高的發(fā)展。
21世紀是生物世紀,人類發(fā)明計算機的初衷也是要其代替人腦來活動。因此很多科學家利用生命的最基本原理去實現計算機的突破。很多概念性的計算機已經有了理論依據甚至試驗成功。近年來的量子計算機,可穿戴計算機,生物芯片計算機的提出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些新技術將會給計算機帶來更偉大的發(fā)展和進步,引發(fā)新一輪的計算機革命。
以生物計算機為例,生物計算機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蛋白質分子的形成過程,并將蛋白質分子做成生物芯片,蛋白質分子的形成過程就是信息的數據存儲過程。該芯片的信息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當信息沿著蛋白質分子鏈傳播時,氨基酸鏈中的鍵結構順序會發(fā)生變化,就像電路中的電子移動一樣,而且其的運算速度要比現有的計算機要快,而且蛋白質這類大分子的生命物質具有很強的抗電磁干擾能力,安全率更高,而能量消耗卻非常低。而且大分子的信息存儲能力非常巨大,我們可以相應在未來的計算機硬件發(fā)展中,這些現有的概念計算機將會寫上濃重的一筆。
3 結語
時代在變,計算機硬件的發(fā)展也在變。國內外的有關部門也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在推動計算機硬件的發(fā)展。我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計算機硬件以及計算機的發(fā)展會越來越輝煌。
參考文獻:
[1]張敬偉.關于CPU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華章,2013(6):307.
[2]陳錦潤.計算機硬件發(fā)展研究[J].時代人物,2008(6):166-167.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沈陽 1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