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隨機抽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間收治的120例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則要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肢體語言溝通護理,針對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評價分析。結(jié)果對照組患兒對于治療的依從率達83.3%,而觀察組患兒對治療依從率為96.7%,其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結(jié)論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的應用,可以緩解患兒對治療的抵觸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有助于護理質(zhì)量的提高,最終達到令人滿意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肢體語言溝通;小兒護理工作;應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90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891-02
在小兒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不僅要面對患兒的焦慮、頑皮,還要面對家屬的焦慮和家長的高要求,加上患兒缺乏對疾病的正確敘述能力,這對患兒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帶來一定的難度。小兒護理工作是一項特殊性較強的工作,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加強對溝通技巧的把握,與患兒及家屬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減少不必要的護患糾紛,滿足家屬的高要求,不僅有利于醫(yī)患關系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療和恢復。為此,在這里隨機抽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間收治的120例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具體報告結(jié)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20例患兒,男66例,女54例,年齡1.78-8.9歲,平均年齡(4.78±0.86歲,對照組60例患兒,年齡1.78-8.9歲,平均年齡(4.78±0.86歲,急性腎炎20例,腦炎10例,10例肺炎,20例腎病綜合征;觀察組60例患兒,年齡1.78-8.9歲,平均年齡(4.78±0.86歲,急性腎炎18例,腦炎12例,15例肺炎,15例腎病綜合征;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生命體征、臨床癥狀等方面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與指標以我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間收治的120例患兒的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針對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評價分析。
1.3肢體語言護理方法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則要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肢體語言溝通護理。
1.3.1面帶微笑護理時要面帶微笑,以營造一個良好的交流氛圍和治療環(huán)境;要盡可以能地照顧到每一位患兒,讓患兒意識到自己被重視,積極利用肢體語言去創(chuàng)造詳和的治療環(huán)境。
1.3.2激勵支持護理工作中,要適時給予患兒支持和鼓勵,因為患者對疾病害怕,有無助感,護理人員可以握住患兒的手,通過一種無聲的激勵來鼓勵患兒治療,要注意表現(xiàn)要體貼入微,比如摸摸患兒的額頭,讓患兒感受到關懷。
1.3.3要善于使用肢體語言如使用眼睛,通過與患兒的視線接觸,給患兒以鼓勵和贊賞的表情,并將這些信息傳達給患兒,在增強溝通效果的同時,還有助于患兒治療依從性的提高,從而大大提升治療效果。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取SPSS13.0軟件實施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是X2檢驗,計量資料用χ±s來表示,方法為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即P<0.05。
2結(jié)果
對照組患兒對于治療的依從率達83.3%,而觀察組患兒對治療依從率為96.7%,其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見表1。
3討論
3.1肢體語言肢體語言也可以稱之為姿語,簡單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身體動作、姿勢來傳遞信息的一種體態(tài)語言。相對而言,肢體語言更加具有真實性、可視性和相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臨床護理的不足之處,能夠消除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感。
3.2小兒護理現(xiàn)狀小兒護理工作是一項特殊性較強的工作,小兒護理工作中既面對患兒的焦慮、頑皮,還要面對家屬的焦慮和家長的高要求,加上患兒缺乏對疾病的正確敘述能力,這對患兒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帶來一定的難度。
3.2肢體語言的應用在小兒護理工作中,需要護理人員加強對溝通技巧的把握,要面帶微笑,增加與患兒的親近感,與患兒及家屬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減少不必要的護患糾紛,滿足家屬的高要求,不僅有利于醫(yī)患關系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療和恢復。如本組研究中,對照組患兒對于治療的依從率達83.3%,而觀察組患兒對治療依從率為96.7%,其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因此,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的應用,可以緩解患兒對治療的抵觸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有助于護理質(zhì)量的提高,最終達到令人滿意的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玲.肢體語言溝通應用于小兒護理工作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24:89-90.
[2]王元芳.語言溝通在老年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0:707-708.
[3]孫紅艷,潘玉清.探討非語言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水電醫(yī)學,2009,02:117-118.
[4] Wynter L.C.Keeping the conversation going.Information and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impact of sensory,motor,and cognitive change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in long-term care.Topics in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2012,18: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