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087-02
近年來,為了使我院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確定能趨向科學化,參照了國外教學目標研究的成果,從我院實際出發(fā),也提出了一些設想,進行了可貴的嘗試。而本文作者根據(jù)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的理論,結合我院大學英語教學的實際,對各個領域中的亞領域進行了調(diào)整,并對各個部分所達到的結果做出了具體的闡述。
1.布魯姆在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
在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可分成:知道(知識),領會(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
1.1知道(知識)(knowledge)
是指認識并記憶。這一層次所涉及的是具體知識或抽象知識的辨認,用一種非常接近于學生當初遇到的某種觀念和現(xiàn)象時的形式,回想起這種觀念或現(xiàn)象。
(特定知識:術語和事實;處理特殊問題的方法或途徑的知識:序列、分類、標準、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識:原理、理論、知識框架等。)
提示:回憶,記憶,識別,列表,定義,陳述,呈現(xiàn)。
1.2領會(comprehension)
是指對事物的理解,但不要求深刻的領會,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膚淺的、低水平的。
(能把握材料的意義。轉(zhuǎn)換:用自己的話或用與原先的表達方式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解釋:對一項信息加以說明或概述;推斷:估計將來的趨勢或后果。)
提示:說明,識別,描述,解釋,區(qū)別,重述,歸納,比較。
1.3應用(application)
是指對所學習的概念、法則、原理的運用。它要求在沒有說明問題解決模式的情況下,學會正確地把抽象概念運用于適當?shù)那闆r。這里所說的應用是初步的直接應用,而不是全面地、通過分析、綜合地運用知識。
(高水平的理解。能將習得的材料應用于新的具體情境。概念、規(guī)則、方法、規(guī)律和理論的應用。)
提示:應用,論證,操作,實踐,分類,舉例說明,解決。
1.4分析(analysis)
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組成要素部分,從而使各概念間的相互關系更加明確,材料的組織結構更為清晰,詳細地闡明基礎理論和基本原理。
提示:分析,檢查,實驗,組織,對比,比較,辨別,區(qū)別。
1.5綜合(synthesis)
是以分析為基礎,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們按要求重新地組合成整體,以便綜合地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達,制定合理的計劃和可實施的步驟,根據(jù)基本材料推出某種規(guī)律等活動。它強調(diào)特性與首創(chuàng)性,是高層次的要求。
提示: 組成,建立,設計,開發(fā),計劃,支持,系統(tǒng)化。
1.6評價(evaluation)
這是認知領域里教育目標的最高層次。這個層次的要求不是憑借直觀的感受或觀察的現(xiàn)象作出評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對事物本質(zhì)的價值作出有說服力的判斷,它綜合內(nèi)在與外在的資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觀事實的推斷。
提示:評價,估計,評論,鑒定,辯明,辯護,證明,預測,預言,支持。
2.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法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對設計問題的啟發(fā)
所提問題可以從簡單逐漸發(fā)展到復雜。
可以按學習目標的要求,分層次提出問題。
2.1認知性問題:它是對知識的回憶和確認。
如:“老師的工作職責是什么?”(definition),“上次的英語考試,你及格了嗎?” (Yes or No)
2.2理解性問題:它主要考察學生對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讓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比較和證明某個觀點。
如“微笑(smile)和大笑(laugh)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轉(zhuǎn)述被動語態(tài)(passive voice)嗎?”
2.3應用性問題:它主要是指對所學習的概念、法則、原理的運用。
如“怎么用公式來體現(xiàn)(if引導的真實條件狀語從句)的‘主將從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英語中有哪些詞體現(xiàn)了‘名前動后’這個規(guī)律?”
2.4分析性問題:它主要讓學生透徹地分析和理解,并能利用這些知識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護。
如“在英語學習中為什么會發(fā)生用錯關系代詞的情況?”,“為什么說大學英語的學習逐步偏向?qū)嶋H應用?”
2.5綜合性問題:它能使學生系統(tǒng)地分析和解決某些有聯(lián)系的知識點集合。
如“什么情況下that 不能代替which?”,“如果全世界普及漢語,英語的學習將會怎樣?”
2.6評價性問題:理性地、深刻地對事物本質(zhì)的價值作出有說服力的判斷。
如“大學英語四級成績成為用人單位衡量英語水平的標準,好還是不好?為什么?”,“大學英語的學習對未來所從事的職業(yè)有什么樣的實際意義?”
這六種類型的問題中,前三類是屬于初級層次的認知問題,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確的、無歧義的答案,而后三類問題屬于高級認知問題,通常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
在問題設計中,提倡課堂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初級認知的問題,在適當?shù)臅r機,高級認知問題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念和自我評價體系。
3.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在大學英語實踐教學中的運用
設想這樣一個情景:你看到馬路上圍著一群人(a crowd of people),其中還有警察 (policemen)。
用“布魯姆目標分類法”的六個層次,結合該情景,說說什么是“知道”、“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
4.總結
布魯姆在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是一個累積學習的模式,目標由簡單到復雜(從下層向高層發(fā)展),上層目標的實現(xiàn)只能建立在下層目標的達成上。布盧姆的分類理論注重學科的縱向發(fā)展,與皮亞杰的認知結構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圖式理論具有實質(zhì)上的一致性。教學目標的由簡單到復雜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習的進行。
布魯姆在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在知識型人才的培養(yǎng)有積極的作用。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是具有客觀作用的,單單學習過程與學習內(nèi)容的確定性,由簡到繁、由下層到上層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充分暴露出其片面性。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做到揚長避短,從而讓布魯姆目標分類法的理論更好地服務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