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以及語文考試當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成績的好壞往往決定著一個考生語文成績的高低,因此這60分的作文分對學生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如何讓學生喜歡寫作文,寫出好作文?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成為語文教師教學的難點。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把寫作當作樂趣。讓閱讀書籍成為習慣,積累素材。加之培養(yǎng)學生勤于練筆,再做好自評和他評。這樣才能為好文,真正做到以吾手寫吾心。
【關鍵詞】作文教學 興趣 閱讀 練筆 點評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079-01
自隋朝大業(yè)元年科舉考試起,寫作便成了各種考試的保留項目,演變至今成為高考語文試卷中的重要板塊。作文成績的好壞往往決定著一個考生語文成績的高低。如何讓學生喜歡寫作文,寫出好作文,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成為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難以逾越的高山。現(xiàn)結合從教以來積累的點滴,淺談一些個人的見解。
一、激發(fā)興趣,由淺入深。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刺激。讓學生寫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議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樣,寫起來、議起來才會有一定的深度。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作文的興趣源。
葉老說過:“我們要記著,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文章就會寫到什么程度?!弊鳛榻處煹奈覀円幸庾R地讓學生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春華秋實、風花雪月……我們要讓學生學會用理性藝術的眼光看待生活,于平凡中尋覓偉大,透過現(xiàn)象看清本質,將所有自己感興趣的景物、事物、人物、情感化作具體生動的材料,在為文時這些素材如汩汩清泉從心中流出,任自己汲取。讓寫作成為一種良性循環(huán)。生活的趣味給學生帶來了“樂寫”,這樣寫作文便會言之有物,不再枯燥乏味。
二、引導閱讀,由無到有。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是文章的元素,沒有它,文章無法組成。而現(xiàn)在的在校生特別是像我校大多為住宿生,就導致與時事政治脫節(jié),知識接觸面相對狹窄,一提到作文就皺眉頭,面對作文題搜腸刮肚,無話可說,于是只好硬著頭皮東拉西扯地說上一些大話、空話、套話、假話。要廣積素材就必須具有廣闊的視野。廣闊的視野從哪里來?從閱讀中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古人以深厚的積累與強大的智慧給后學之人以警訓。這些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閱讀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閱讀。
胸中有書,才能些筆有物。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在教學過程中,我積累了一些頗有成效的方法:(一)開設閱讀課。每周開設兩節(jié)閱讀課,一節(jié)安排在學校的閱覽室,一節(jié)安排在教室。以此來增大閱讀量,開拓學生視野。閱讀時做到精讀和細讀相結合,并認真做好讀書筆記。通過閱讀,使學生思維活躍,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寫作方法。(二)課前三分鐘閱讀美文。每節(jié)課前讓學生自選一篇語言或意境優(yōu)美的文章來誦讀,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美語句的感知和領悟能力,又養(yǎng)成學生自主收集、篩選、整合材料的能力。(三)每周積累兩篇素材。在評卷過程中我們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考場作文中所選取的事例大抵相同,千篇一律,不外乎司馬遷、屈原、李白、貝多芬……,這樣的文章似乎少了一些意趣。因此積累素材,成了我們的“必修課”,并且會在小組學習時,進行分享,相互閱讀,融會貫通。
三、勤于練筆,由厭到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寫好文章的人都是磨煉出來的,因此,我們必須經(jīng)常練筆,寫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做到以下三點:(一)周記。為養(yǎng)成學生的寫作習慣,每周都讓學生寫一篇周記,題材、體裁、字數(shù)均不限,讓學生挑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來寫,讓他們把周記當作傾吐述說的空間,把寫作當做一種習慣,樂于寫作。(二)集體練習。每周四的第八節(jié)課,我都會精心準備一篇材料,讓學生盡量在45分鐘內(nèi)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經(jīng)過一學期的訓練,學生的寫作速度與質量均有所提高,避免了考場作文“寫不完”的現(xiàn)象。(三)有針對性的練習。例如高考作文中較常見的文體為議論文,而我所教的兩個班級分別是理科普通班和文科重點班,由此在講解議論文文體特征與寫作情感側重時,在理科班注重說理性,多用邏輯性較強的語言;在文科班則注重散文性,多運用詩化的語言。
四、點評修改,由粗到精。
文章是寫出來的,但好的文章卻是改出來的。“千錘萬鑿”之后方可“出深山”。因此,在成文之后我們要對學生的文章進行點評和修改,首先是教師點評,然后集體(小組)修改。修改作文的過程,就是修正思想的過程,久而久之,自然會寫作文了,學生作文完成后,很希望知道老師對自己的作文是個什么評價。教師的批閱能夠對他們的成功之處加以贊賞,對不足之處委婉地提出建議,那么學生從教師評語里能夠得到寫作的信心和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對學生習作的評價不可要求過高,要具有激勵性,應滿足學生的自尊需要,讓學生有成就感。
作文批閱完成之后還要注意利用課堂時間適當對學生的作文在全班進行點評。選取寫的比較好的作文作為范文,指出哪些地方寫得很成功,同學們要多加學習。選取中等水平的作文讓同學們?nèi)シ治瞿男┑胤匠晒?,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在師生共同的點評中吸取經(jīng)驗,總結教訓。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自己修改作文。充分調(diào)動學習小組,先進行組內(nèi)修改,然后讓再讓同學們相互補充發(fā)表看法。吸納他人之長,彌補自己之短。
要迅速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在進行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時,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注意:一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二是教師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到作文成績的提高是與勤奮密不可分的。讓學生真正做到以吾手寫吾心,在考場上“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魏本亞,時金芳. 寫作:生活的需求[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09(07)
[2]朱建軍. 寫作共同體建構:中學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J]. 全球教育展望. 2010(03)
[3]仇恒榜. 寫作的本質不是一種技能——重溫葉圣陶先生寫作教學觀[J]. 湖南教育(語文教師). 2008(11)
[4]朱建軍. 閱讀者的身份轉換:閱讀教學的起點與可能的終點[J]. 中學語文. 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