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合作與創(chuàng)新精神成了新世紀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主旋律。與此同時,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廣受師生歡迎的學習方法被廣泛運用于中學各學科的教學中,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全能型人才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鑒于此,本文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政治 合作學習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061-02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社會、了解社會,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然而在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上,教師成了課堂絕對的主角,教師主宰著課堂,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滿堂灌、學生的頭腦被看作是裝知識的容器。這樣的課堂缺少靈性、也缺乏精神的交流和碰撞,課堂氣氛沉悶、師生關系陌生,學生死記硬背的東西很難內(nèi)化為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政治素質。而且政治教學不僅要傳播文明成果與知識,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但在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上,還是以應試為目的進行知識講授,學生聽得多、參與的少,學政治成了背政治、記政治,學習效果自然差強人意。長期以來,小組合作教學一直被國際上公認為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方法,也是最成功的教學改革之一。所謂小組合作教學就是將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分為若干小組,小組之間一起利用課堂中可以利用的各個因素,對學習主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實現(xiàn)一定的教學目的。這種教學方法把其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融入到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內(nèi)容中去,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變成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應用到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之后,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政治課堂教師一言堂的局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感悟、體驗,合作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同時為師生隨時隨地的進行合作學習提供方便,具有很好的實踐效果。因此,受到師生的廣泛歡迎。
二、政治課堂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
1.合理構建合作學習小組
合理分組是高中政治合作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合作小組構建是否合理直接關乎到合作教學的有效性。盡管高中學生來自于同一個班級,受到一樣的教育,但由于個人興趣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基礎不同、家庭出身也不同,造成學生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為了平衡小組之間的這種差異,在分組時就要進行混合編組,也就是將不同特點的學生編為一個小組,學生之間進行互補,保持了小組的多樣性,從而可以小組學習過程中激發(fā)更多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再就是小組的人數(shù)組合也要注意,經(jīng)常有教師習慣以4名同學為一個小組,但從實踐效果來看,這樣的人數(shù)安排不太合適,很多高中班級學生都在50人,4名同學為一個小組的話教師需要指導的小組就超過10個,不僅指導起來十分緊張,在后面的小組匯報以及小組評價上也是工作量比較大,因此我們可以將小組成員限定為6人,當然人數(shù)過多也不合適,人數(shù)過多學生發(fā)言機會就減少,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觀點碰撞就會減少,違背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本意。另外還要小組長的安排,學生分組完畢后,每一組需要有一名組長來安排組內(nèi)的學習活動,組長可以由學生毛遂自薦,也可以通過成員選舉產(chǎn)生,組長不僅要有責任心,而且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溝通協(xié)調能力,能夠平衡小組之間的異議、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同時也要和老師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有助于教師了解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當然組長的人選不是一直固定不動的,其他學生也可以輪流來做組長,來鍛煉自己的組織和協(xié)調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內(nèi)容的選擇策略
高中政治小組合作學習是圍繞一定的主題開展學習活動的,學習主題的選擇至關重要。如果主題體選擇過于簡單,就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資料或者自學就可以完成,就不需要進行合作學習了。合作主題的選擇也不能太困難,如果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就會造成學生積極性下降,合作教學的效果也將大打折扣。合作主題的選擇要有挑戰(zhàn)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合作主題的答案不要局限在課本上,要通過小組成員的協(xié)作去尋找答案。一是可以從教材中尋找主題,高中政治教材信息量大,可以從中開發(fā)出很多有價值的合作主題,例如就“質量互變規(guī)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快速搶答”、“對對碰”或“小組辯論賽”等形式,開展“質量互變事例智趣競賽”專題活動,引導學生按小組搜集或搶答生活中能體現(xiàn)人類智慧、反映科技進步的事例,從中掌握質變、量變的異同與本質。二是可以從高中的生活中存在素材,這些素材離學生較近,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例如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教育時,可以結合學生在報刊雜志、網(wǎng)絡媒體和生活中親身經(jīng)歷或感受的正反事例開展“雷鋒精神過時了嗎”、“從楊利偉看獻身科學的精神”等一系列小組專題活動或社會實踐,引導小組討論交流,并從中迸發(fā)思想的火花。
3.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策略
要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小組合作學習的效能,離不開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指導。我們提倡小組合作學習不是教師只做旁觀者,對小組學習狀況不聞不問,而是要加強巡視,對各小組合作學習狀況進行充分了解,聽取學生反映的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要及時予以指導,例如當小組對任務安排不太清楚時,教師要認真進行再次講解;當小組討論脫離主題時,教師要及時糾正和引導;如果某個小組發(fā)出的聲音過大,教師要立刻提醒他們降低音量;對于一些趁機偷懶、不認真參與合作學習的學生,教師要進行批評教育;當小組遇到難以克服的難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啟發(fā)學生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們;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觀點,教師要給予鼓勵。但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可在每個小組旁邊駐足過久,以免給學生造成緊張感,影響了他們的交流與合作。
三、結語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組合作在高中政治課堂上作用日益凸顯,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能和團隊意識。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值得在高中政治課堂上進行實施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楊云萍,傳統(tǒng)教育中合作學習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教學研究,2007(4)
[2]李春華,合作教學操作手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3]鄭金洲,課改新課型,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4]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