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首次系統(tǒng)性接觸語文這一門學科的重要時期,理應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而隨著新課標的改革,我們又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如何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成為了能否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關鍵。通過強化人本意識,我們便可以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本文首先介紹人本意識的意義,進而探討了如何強化人本意識,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僅供參考。
【關鍵詞】人本意識 小學語文教育 作用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038-01
一、強化人本意識的重要作用
所謂“強化人本意識”,其根本就是要以學生為本,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各種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被灌輸知識,轉換為主動的愿意接受知識。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恰恰就是“被動灌輸”的極好例子,為了應付考試,教師往往采取死記硬背或者生硬地進行分段、歸納中心思想等教學方式,完全應了“填鴨式”的教育模式,無法激發(fā)出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而強化人本意識,則恰恰相反,以人為本,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造意識,盡最大努力把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引導到學習上來,要用信任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用欣賞的眼光衡量每一位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受到尊重與激勵。具有如下的優(yōu)勢。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強化人本意識,最大的作用,就是改變了“聽、講對應”的死板教學方式,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效融入課堂,主動積極地去聽、去說、去讀、去寫,從各方面提升自身的語文修養(yǎng)。
當然,要實現(xiàn)這一點,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我們既要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制造出學生能融進來的氛圍,又絕不能因此擾亂課堂秩序,降低教學效率。
(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語文教學源于課本,可其成果又絕對不能回歸課本,我們需要實踐,以人為本,強化人本意識,是讓學生深入實踐的有效措施,在創(chuàng)新性的語文教學模式下,我們的教學目標不再是考試成績,學生的考試壓力小了,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必然會敢于、善于并且樂于提問,這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質疑、分析、突破能力,最終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可以去創(chuàng)新也愿意去創(chuàng)新。
二、強化人本意識,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方法
強化人本意識,具有如此顯著的益處,我們必須采取合理的措施,將人本意識落到實處,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引導學生找到問題、提出問題
提出一個自己的問題,比解決一個他人的問題,意義要大得多,找到并提出問題,是質疑的結果,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質疑,又是思考的結果,而思考,又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我們必須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充分尊重這股質疑精神,鼓勵學生積極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質疑。其重要一環(huán),就是需要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疑問,并完整表達出這個疑問,以此培養(yǎng)起獨立思考的習慣,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鍛煉思維。
例如,在教學《鹿與狼的故事》一文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總統(tǒng)殺狼護鹿這個行為的對錯,將學生分為贊成與反對兩組,激烈辯論,最后在僵持不下的時候給出教師的意見:說對有說對的道理,因為總統(tǒng)的初衷是好的,說錯有說錯的道理,因為人為干預,擾亂了生態(tài)平衡,造成鹿的過量繁殖,而總得來說,這件事說明,沒有掌握足夠的自然知識,使得總統(tǒng)好心辦了錯事。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學生能融入作者的寫作環(huán)境,積極思考,對提升語文教學效果很有意義。
(二)利用情景教學的手段,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很多內(nèi)容,往往是生澀難懂,很難和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的。無法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會對我們的教學工作產(chǎn)生很嚴重的負面影響。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合理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習興趣,使學生主觀上愿意去接觸那些生澀難懂的知識,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首先,我們應該積極備課,強化教師本人對課文的理解,讓我們的教學手段,能夠準確傳達出課本的精華知識。其次,必要時,應該積極應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地表現(xiàn)出課文的意境,使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例如,在講授《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沒在冬天接觸過濟南的人,必然很難對文章內(nèi)容產(chǎn)生直觀的理解,如果我們能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直觀展現(xiàn)出文中那些優(yōu)美的景象,讓學生和作者一同看到“全白了的山尖”等等美景,肯定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興趣。最后,我們還應該積極組織討論,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提升彼此。
(三)注重學習能力與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
學習能力與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一直都是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薄弱之處,很多時候,學生即便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了比較高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不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這些能力,這就是教學方法不當,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能力的顯著表現(xiàn),我們必須改善這一情況。
首先,強調(diào)預習的重要性。預習是一種主動性學習,養(yǎng)成了預習的好習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傳授預習方法,并通過適當?shù)膯栴},強化預習的效果,如在講授《月光曲》一文中,可以讓學生帶著“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盲姑的問題”這一疑問來進行預習。其次,表達能力是語文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是創(chuàng)新與質疑的基礎之一,我們應積極鼓勵學生在課后對周圍的事物進行仔細的觀察與思考,并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最后,養(yǎng)成合理的閱讀習慣,是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的重要表現(xiàn),這就需要我們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具體而言,可以在經(jīng)濟條件滿足的情況下,鼓勵學生或者學校購置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并提供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與機會,同時帶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三、結束語
強化人本意識,就是要我們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意識,這有效滿足了新課標改革的具體要求,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從而整體上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一般而言,我們可以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找出課本中的問題,提出問題、合理利用情景教學的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來達到強化人本意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水土.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J].考試周刊,2013(6).
[2]張立娟.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有效備課[J].陜西教育,2010(10).
[3]吳志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民主化的嘗試[J].民風(科學教育),2012(12).
[4]蒲惠珍.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J].新一代(下半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