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019-01
在語文新課堂中,讀與悟存在一定的辯證關系。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中,不少教師很重視朗讀:齊讀、小組讀、個人獨、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課堂中可謂“書聲瑯瑯”。但是很多課堂中讀的質量不很高,只是停留在多次重復,讀得熱鬧的層次;讀得不求甚解,喪失了人文底蘊、悟性與智慧。其實新課程標準在語文“悟讀”上定位得很清楚,強調了感悟,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讀中獲得理解和加深體驗,熏陶情感,啟迪智慧,感受讀之美與樂。有效“悟讀”是語文教學的理想狀態(tài)。下面淺談在具體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悟讀”。
一、角色體驗 在情境表演中悟讀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角色體驗的教學情境,盡可能讓學生體會文本中描述的生動形象和客觀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和感同身受的體驗,從而進入文本,更進入角色,加深感受。前蘇聯(lián)的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在強調小學生的特點時說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小學生不但善于模仿、樂于模仿,還會將自己的獨特情感體驗在朗讀、表演中表現(xiàn)出來。自然,這就要求教師的巧妙引導了。
一位教師在教學《青蛙看?!窌r,是這樣讓學生扮演青蛙的角色,體會青蛙看海的辛苦、不容易。
師:孩子們,現(xiàn)在我們就是那只青蛙和松鼠,來,讓我們一起跳這通往山頂?shù)呐_階吧。
(此時教師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青蛙、松鼠們,加油呀!看,我們快到達山頂了……)
(大約過了五分鐘,學生累得氣喘吁吁,這時教師適時轉換角色,當小記者采訪他們:青蛙、松鼠們,感覺怎樣?)
生:太熱了,我都口渴了。
生:累壞了,我都上氣不接下氣了。
師:哦,原來這么辛苦,那我們就不登上去了。
這時學生異口同聲喊起來:不行!
師:為什么?
生:好不容易爬到這,回去就永遠也看不到大海了。
生:媽媽告訴我: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
師:同學們說得真有道理,青蛙想看海真是辛苦、不容易呀,怎樣把你們剛才這種體會通過讀告訴大家呢?孩子們,自己試著練讀4—9自然段,邊讀邊加上動作一定會讀得更好。
此時,有的學生把“一級一級”讀得很慢,體會青蛙跳石階的不容易;有的學生把“累了、渴了”讀得很吃力、很辛苦;有的學生把“啊,大海就展現(xiàn)在它們眼前”讀出了興奮、高興……
學生侃侃而談,好像自己就是小小的青蛙,他們把自身體驗與文本語言融為一體,渾然入侵入境。此時,再讓學生朗讀課文,學生的思維和感悟如開閘之水奔涌而出,在這樣的角色體驗式的表演情境中,引導學生把自己想像成文中的角色,不僅能激活課堂氛圍,而且能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文本內涵,朗讀課文。
二、詞句對比 在推敲中悟讀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對比文本中字、詞、句的細微差異與精妙之處也是朗讀感悟的有效方法。只有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文本中差異的詞語、句式、語序,發(fā)現(xiàn)其中語言運用的巧妙,品味語言中蘊含的思想和情感,才能更好地促進朗讀感悟。
在品悟《狐假虎威》第一自然段中的“在茂密的森林中,有只老虎正在尋找食物,一只狐貍從老虎身邊竄過”理解這句中的“竄”時,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師:聰明的孩子們,“竄”是什么意思?
生:跑。
生:逃。
師:把竄改為“跑、逃”行嗎?
生:不行,“竄”寫出狐貍跑的速度很快。
生:用“竄”還能感受到狐貍當時很害怕。(教師豎起大拇指)
師:狐貍為什么要快速逃竄呢?
生:狐貍不是老虎的對手,當然要快速逃走。
生:老虎非常兇猛,狐貍心里很懼怕,不快速跑就死定了。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那誰能把這驚險的一幕通過讀告訴大家呢?
此時,學生的感悟多元,課堂的朗讀更是異彩紛呈。
又如:在教學《美麗的丹頂鶴》中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仙鶴。”這句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丹頂鶴的外形美,感受句子表達的具體生動,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出示句子進行比較:
A: 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
B: 它的頭頂是鮮紅的。
師:讀一讀,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生:我喜歡第一句,它有兩個鮮紅的,可以看出丹頂鶴的頭頂很紅很紅。
生:第一句話把丹頂鶴的頭頂比作紅寶石,很美麗。
……
師:多漂亮呀,誰能把這句話美美地讀讀呢?
引導學生對語言的細細品評、對比以發(fā)現(xiàn)其中涵義和情感,以此感悟語言和語境。此時的朗讀有血有肉,這是充滿內涵的、高質量的朗讀。這樣的感悟朗讀才能做到扎實、有效。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學生已獲得知識的內化,增長的才能是實實在在的,培養(yǎng)的情感是真真切切的,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悟讀”。
三、補白填充,在想象中悟讀
從美學的角度上講,留白就是為了激發(fā)人的自由創(chuàng)造想象力,將有限的現(xiàn)實感覺擴大到無盡的想象空間,補白所產生的超現(xiàn)實畫像和語言之外的意味讓感受者任思維自由馳騁,任情感自由噴涌。教師應充分激活學生的想象,活躍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無所羈絆地想象文本中的留白,從而達到在想象中朗讀感悟的教學目的。
如:在教學《秋游》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去補白想象,在想象中悟讀文本。
師:這些同學在野外干什么呢?(找一找文中的句子)
生:有的在草地上打滾,有的忙著逮螞蚱,有的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好嗎?
(初步感悟朗讀)
師:出示課件,孩子們認真觀察,看看他們還有的在干什么?(練說)
誰會用“……有的……有的……有的……,大家玩得真高興?!边@樣的句式來說說呢?
生:有的在草地上大喊大叫,有的在欣賞美麗的花,有的在翻跟斗。
生:同學們有的在追逐打鬧,有的在捉蝴蝶,有的在吃水果。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但別忘了要說完整話,誰在哪里干什么?感覺怎么樣?
比如:出示:
大掃除時,同學們有的……,有的……,有的……,大家干得可起勁了。
夏天到了,螞蟻有的……,有的……,有的……,個個累得滿頭大汗。
下課了,同學們有的……,有的……,有的……,大家玩得……
師:同學們多開心呀,讓我們帶著這份快樂的心情再來讀讀第三段吧!
這樣的巧妙補白,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溝通了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調動了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這樣,在觀察、練說、悟讀中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閱讀教學中,應采用多種形式有效地悟讀,使學生悟得有深度,讀得有質量。讓語文課堂流光溢彩,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