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詳細介紹在小學作文教學策略改進的背景的基礎上,論述小學作文的教學策略的現狀和問題,進而闡述小學作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如何進行解決。
【關鍵詞】
小學作文 教學策略 改進
在知識經濟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知識教育越來越重要,而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因此小學生的教學質量受到了越來越多關注。小學作文作為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問題,是教育中的關鍵所在,所以做到優(yōu)質地教導小學生寫作是勢在必行的重點,但是小學作文現狀又不容樂觀,小學改進作文的教學策略也就成為現在研究的課題。
一、改進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的背景
二十一世紀是人才發(fā)展的世紀,國家也愈加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墩Z文新課程標準》在小學作文教學上也提出新的教學方法。從小學生的角度看,舊的教學策略存在一定的弊端,導致課堂教學效率很低,也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想象力也得不到發(fā)揮,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寫作能力越來越低,因此,我們要在小學作文的教學策略方面進行改進。
二、小學作文教學策略改進的原因
1.小學作文的發(fā)展現狀不容樂觀
現如今的小學生,學作文時還是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的影響,沒有跟上新課標的發(fā)展,仍在進行“模仿式”作文,他們對優(yōu)秀作文進行模仿寫作,按照優(yōu)秀作文的模式來作文,這樣就導致作文的模式單一,形式極為呆板,作文的內容也很空泛,千篇一律,寫的作文都很虛假。比如在要求學生寫自己做好事時,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在寫怎么樣扶老奶奶過馬路,自己如何的拾金不昧,或者是公交車上讓座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作文題材,學生就禁錮在這個傳統(tǒng)的圈子中走不出來,創(chuàng)新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也就沒有興趣寫作,進而厭煩、畏懼作文。
2. 現今教師教學策略的失誤
首先,從小學語文教師的觀念上講,他們總將作文教學看做是應付考試的一部分,作文教學在應試教育下成為了一種取得成績的工具,而不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途徑。再加上學生對教師還有一種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觀念,導致學生畏手畏腳,不敢勇于嘗試作文模式的創(chuàng)新;其次,部分教師的作文教學方法單一死板,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導思想。在新課標下,還是教導學生要開頭點題,開門見山地敘述,還要做到首尾呼應,在這種指導下,學生的作文水平不能夠跟上課改的步子;再者,很多的教師雖然重視各式各樣的訓練,但沒有正確地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在訓練時,大談特談作文的各種技巧,不重視學生在作文時的興趣和感悟,導致學生的作文缺少思想內涵;最后,在學生作文時,教師重視作文的思想性,脫離了實際,重視文章形式,最終使得學生只是注重如何能在老師那里拿到高分,迎合老師,而不是提高作文水平。
3.如何進行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的改進
首先,多多開展體驗活動,注重積累素材。比如在生活中多指導學生進行細節(jié)觀察,并且在課堂上開展閱讀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之余能夠積累知識,在課下多多開展生活實踐,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其次,注重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在課文以及佳作中學習。比如我們在小學教材中,有一篇寫母愛文章《春蠶》,在對此課文進行詳細解讀后,讓學生在課文中充分地認識到文章中的母愛的偉大,進而衍生出對自己媽媽的感激之情。有一位學生在文章中這樣寫到了她理解的母愛:媽媽對我的呵護是面面俱到,無論是衣食,還是住行。有時我學習渴了、熱了,媽媽就會送上水果和飲料,問問我:“累不累???歇一會??!……”類似這樣的話,我也已經聽過很多次了,甚至不計其數了。無論我怎么說話,是撒嬌也好,還是耍小脾氣也罷,媽媽總是和藹地教導我!使我漸漸懂得了很多很多……這樣細節(jié)的描寫,都是作者細心觀察到的,里面充滿了小作者對媽媽的感激。
第三,放飛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學生進行作文時最關鍵的因素,因此要在課堂上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能力,多給學生出腦筋急轉彎,讓學生多動腦子,靈活地解答問題。還要求學生在課下多對各類事物進行猜想,提高想象力。有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文章在我們看來是寫的極為生動有趣的,有學生自己的個性。比如有位小學生就對生活中常見的小蜜蜂進行了描寫:別看小蜜蜂是第一次參加這樣比賽,但絲毫不遜色于其它選手。這還要歸功于平日里努力跟著大人們學習本領呢。只見小蜜蜂“嗡嗡嗡”地忙碌在花叢中,它停留在在月季花上,用它的小鏟子把花蜜都挖出來,這片采完了,又飛向牡丹花、牽?;?。時間到!大家都又“嗡嗡嗡”地飛回來。小蜜蜂得了第三名!它很高興,唱道:“嗡嗡嗡,嗡嗡嗡,我是勤勞的小蜜蜂——”這個小作者在看到小蜜蜂采蜜時,想象到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角色,在進行采蜜的比賽,這樣有趣的作文都歸結在小作者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最后,要求學生感悟生活,引導學生細心觀察。不管課堂之上還是在課堂之余,教師都應該要求學生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做到觀察細心、感情豐富。比如學生在對自己的家鄉(xiāng)進行細致觀察后,可以寫出很好的景色描寫,極為細微:夏天蜻蜓醒來了。它給人們送信,夏天來了!夏天來了!池塘里長滿了荷葉,青蛙在荷葉上呱呱叫。荷葉上的露珠晶瑩惕透,非常美!這在城市里是看不到的。荷花一開,就像天上下凡的花仙子。走進田野會看見綠油油的秧苗。一到瓜棚一個個又圓又大的西瓜,看得你直流口水。
小學的作文教學策略改進后,能夠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改變作文的現狀,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興趣下進行作文寫作,把作文當成興趣來發(fā)展,而不是畏懼作文、厭煩作文。
【參考文獻】
【1】溫儒敏.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五種偏向【J】. 課程· 教材·教法,2011(01)
【2】歐陽海燕.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新課程·中,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