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主體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教學是一種情感活動過程,作文教學尤是如此。杰出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庇纱丝梢姡楦惺亲骷覄?chuàng)作的源泉,也是學生作文的源動力。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說:“作文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觸動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那么怎樣在作文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呢?筆者現(xiàn)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膚淺探討:
一、關(guān)注生活,豐富情感
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產(chǎn)物,作文中的情感教學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體驗,更離不開生活。學生無真情實感,便無話可說,無情可抒。因而,教師要引導學生“五官開放”,關(guān)注生活,豐富情感,增加閱歷,“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熱鬧的校園、幸福的家庭、成長的酸甜苦辣、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新鮮、大自然的美景……處處濺著生活的浪花,觸動人們的情感,只要教師引導學生步步留心,時時“存情”,事事“貯情”,形成多方位多層面的情感體驗,學生作文時將會文思泉涌,情真意切。
二、情景引導,誘發(fā)情感
俗話說:“情不動,辭不發(fā)”。一些學生面對作文題目,冥思苦想,遲久不能動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對事物無情感或情感冷漠,自然難以下筆。教師要開動腦筋,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條件,形成良好的情感環(huán)境,可借助圖畫、攝像、參觀、旅游等手段,使用“語言描繪”“實物演示”“生活再現(xiàn)”等方法,創(chuàng)設(shè)與文題緊密相連的實境,制造出濃厚的情感氛圍,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其情感激越,不吐不快。比如,習作《我愛美麗春天》,教師就可選擇一個山清水秀、春意盎然的自然場景,帶領(lǐng)學生們到大自然中去認識春天,感知景物,體會它的美麗與可愛。如此,讓學生在情景中體驗、發(fā)掘、提煉,從而豐富充實寫作素材,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自然具體、生動感人。
三、命題激趣,點燃情感
學生作文時,首先接觸的是文題,文題設(shè)計精心、色彩鮮明、感情飽滿,才能使學生的寫作激情猶如火種投入干柴,熊熊燃燒。反之,命題不切實際,陳舊腐爛,會違背學生寫作心理,壓抑學生作文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徹底摒棄命題弊端,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調(diào)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如何命好作文題目呢?
首先,注意貼近學生生活。
例如,2012年揚州中考作文題《不能沒有你》,2012年南通中考作文題《就這樣慢慢長大》,2013年廣東省中考作文題《出錯》等等,都來源于生活,易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
其次,注意難易適當。
日常的作文習題要由易而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表,否則學生會力不從心。例如,實踐表明,初中生可從記人敘事《今天我參加大掃除》之類的文章開始訓練,由此出發(fā),逐步深入過渡。開個好頭,能讓學生覺得寫作文并不是多么困難的事情,能切實調(diào)動學生對作文的情感。
第三,注意靈活多樣化。在命題時要克服公式化、成人化、概念化、抽象化,力求做到靈活多樣化??刹捎谩耙?guī)定范圍”“自由命題”等形式,使學生在無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和愛好,拓展思路,暢所欲言。
第四,有導向性。如《長大后想做……》這樣的題目學生寫起來有時代感,富有生活氣息。此外,作文命題應注意新穎性、啟發(fā)性、趣味性、動情性等。
總之,作文題目擬得好,能點燃寫作的情感之火。
四、下水引路,以情導情
葉圣陶先生說:“教師善讀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碧K霍姆林斯基也很重視教師“下水”作文。教師“下水”作文可重溫寫作的甘苦,了解學生作文的困惑,取得指導學生習作的主動權(quán),使指導工作更具啟發(fā)性和針對性,從而提高寫作實效。教師可把“下水”作文的體驗感受告訴學生,使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情動而相隨;還可將遣詞造句、立意選材、謀篇布局等過程告訴學生,使其有章可循,學習模仿。
五、認真批改,增強情感
作文是學生辛辛苦苦勞動的成果,教師批改作文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批改越細致詳盡,情感投入越多,學生收獲越大,越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情感。教師若只批一“閱”字加“√”或只有大紅問號,而無實質(zhì)性的分析點評,學生看后必生失望,寫作熱情和欲望馬上會降低甚至消失。如此,還指望作文寫好?作文批改可精批和面批結(jié)合,對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無論大小,皆應多肯定,熱情地加以褒獎。教師的批語還應該書寫工整,盡量委婉和藹、親切友善、多用商量溝通的口氣。若實在需指出不足,要入情入理,如遇到內(nèi)容空洞的作文,可寫評語:我很欣賞你的認真態(tài)度,能再找些事例充實文章內(nèi)容,會更好,試試吧。
六、用心講評,溝通情感
師生間“代溝”現(xiàn)象較為普遍,學生不愿意和教師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借助作文講評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它是調(diào)動引導學生產(chǎn)生內(nèi)在激勵力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文講評,莫要簡單說教,可取多種形式,如把講臺讓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講評活動中,去親身傾聽、體驗揣摩、感受品味,欣賞辨析,從而學會溝通、互助、分享。如采用四人小組互評,再集體交流;各小組舉薦出典型,讓學生親自上臺有滋有味地讀一讀,哪怕是一句兩句,而后讓其他同學進行評賞,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看法。當然,對存在的問題實事求是、誠心誠意,以平和的語氣進行情感溝通。
七、佳作成功,分享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寫道: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學習的欲望。教育心理學表明:一個成功常會導致另一個成功,多方面照顧愛護那些成功的因子,就能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情感,逐步進入一種樂寫的境界。在作文教學中,可幫助和鼓勵學生大膽地參加各級各類作文競賽活動,并向各種報刊踴躍投稿,讓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還可讓有才能的學生以喜愛的方式編寫各種小報,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坐編輯,作家長的感受。這樣,可讓不同層面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
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寫作的技巧,更要重視作文教學成功的靈魂——學生情感的調(diào)動和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