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 晴
在老家小巷的那個拐角,有一位老人在那里擺了個面攤。店不大,三個人在里面,轉(zhuǎn)身都有點難。但這個小攤的生意卻異常好,忙的時候,都有好多顧客在那排著隊。
老人姓王,看上去年過花甲了。衣著干凈樸素,沒有皺褶,洗得發(fā)白。頭發(fā)半白半黑,前額的那一撮碎發(fā),用一只帶有古典韻味的發(fā)卡別著。她總是笑盈盈的,眼睛瞇成一道曲線,一副慈祥的模樣。
那天,媽媽叫我去買些水面回來曬曬,我便徑直往王奶奶的面攤走去。
正是飯前,各家都忙著燒飯呢。面攤不忙,一個人都沒有,老人正在洗刷面盆、搟面杖等。我上前問道:“王奶奶,還有水面嗎?”她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計,笑著點點頭:“有呢。丫頭,你要多少?”我豎起一只手:“五斤?!彼龖?yīng)了一聲,便去稱面給我。
她的動作不快,卻很嫻熟,有條不紊。也就在這當(dāng)兒,我和她搭訕起來。
她說,她的老伴十年前死于車禍,讓家里失去了頂梁柱??偛荒芤蕾囌木葷穑谑蔷统鰜頂[個面攤,希望能補貼家用……
稱好后,我發(fā)現(xiàn)老人店里的水面已經(jīng)所剩無幾,老人也轉(zhuǎn)身回到案板,開始揉面。她一遍又一遍地搓揉,碾壓,不厭其煩。我很好奇,怎么要費那么多工夫。老人笑了:“傻孩子,這樣做出來的面才有嚼勁啊?!?/p>
看著案板上的面團,白白的,還泛著點乳黃,陽光下,似乎就是一件等著雕琢的工藝品。我恍然大悟:生活不就是那塊面團嗎?只有反復(fù)地揉,不停地搟,不斷地碾壓,才能讓它勁道,才能讓它回味無窮,才能讓它接近完美啊。
帶著這樣的遐思,我緩緩離開面攤,往家走去……
江蘇省興化市文正實驗學(xué)校九(2)班
點 評:
習(xí)作娓娓道來一則買水面的短小故事,情節(jié)自然感人,語言清新樸素,卻流淌著對老人的敬意和對生活的頓悟。老人的和善、堅忍和自強不息,讓細心觀察和注重思考的習(xí)作者,咀嚼出了生活的真味:不必害怕困難,不要厭煩錘煉。生活的壓力,有時能演變成前進的動力。
指導(dǎo)教師:唐應(yīng)淦